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足球太尉高俅发迹来看宋代不止重文轻武,也很重视武官素质培养

从足球太尉高俅发迹来看宋代不止重文轻武,也很重视武官素质培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89 更新时间:2024/1/8 14:28:25

本文,以宋代高俅为太尉的发迹史,来探讨一下宋代文人治国下武将的素质水平究竟如何。

北宋末年足球太尉高俅的发迹史

提起高俅,大家能够想到的必然是《水浒传》中的高俅高太尉,在施耐庵的笔下,高俅似乎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水浒传》中高俅是东京街头的一个破落户,专门给人帮闲,每日去处无非是三瓦两舍,后来因为蹴鞠踢的好,因此结识了还未登基的宋徽宗,在宋徽宗登基后,直接提拔其为太尉。

《水浒传》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可以用来了解历史,却不能当作史料来考证历史,历史上的高俅跟水浒中高俅的文学形象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依然有一定的偏差。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街头混混,而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书童,后来因为蹴鞠接触到了宋徽宗,高俅的发迹跟蹴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施耐庵的在作品中呈现的高俅形象有颇多的一致性。

当然,高俅后来能够飞黄腾达绝对不止是踢球,高俅最大的能耐其实是“排兵布阵”,打仗不说厉害不厉害,首先是把阵势拿出来,高俅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禁军,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高俅曾经组织领导军队争标赛,其竞争场景非常奢靡、华丽,“四彩舟横列,诸军百戏,像棹刀、大旗、神鬼、狮豹、蛮牌及杂剧等,并列两船为乐部”。

也就是说,军体表演,军队仪仗队这块,高俅是十分在行的,宋徽宗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对于当时的宋廷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方辽、金等政权的军事压迫。

或许正是高俅将军队包装成一支很能打的队伍,给宋徽宗造成了假象,使得宋徽宗最终下定了联金灭辽的决心,当时的辽国已经属于癌症晚期了,与金国两面夹击击败辽东并非难事。

结果是灭辽并非难事,只不过辽国在被两线夹击的情况下,依然击溃大宋军队,不得不请求金国的帮助才完成军事行动,代价也是十分惨淡的,金国干脆把大宋都城东京给端了,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就此灭亡。

从太尉的官职来看宋代崇文抑武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高俅的“排兵布阵”给宋徽宗造成宋军强大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资料去佐证,从破坏力上来说,高俅并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太尉在宋代是个多大的官呢?在秦朝建立大一统的中央政权时,创建了三公九卿的官员体系,其中太尉位列三公,掌管军事,实际上秦朝从未设过太尉,军事权力大多数掌握在皇帝手中。

太尉发展到宋代时期,看起来位高权重,是武将的最高职务,但是在整个宋朝的官员体系中,并非最前排的职务。

宋代高官除了宰相以及监察官员外,即使是在军事系统当中,武官出身的太尉也不是说算的,北宋时期对兵权采取一分为二的措施,枢密院拥有掉兵权,而三衙有统兵权,三衙是指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高俅就是三司之中殿前司的军事长官。

枢密院实际上是比三衙更有军权的,在水浒中,童贯和蔡京等人地位其实都在高俅之上,高俅在他们眼里,还是有点不够级别的。

北宋末年的著名大奸臣是蔡京、王黼(fu)、蔡攸、童贯、杨戬、梁师成被合称为“宣和六贼”。

高俅也是作恶多端,但是并未列位其中,说明武官混到官阶的头上了,想要混到六贼里都不够级别,由此可见,宋代崇文抑武有多严重。

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一点,那就是高俅虽然是奸臣,虽然是武官,但是他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书童,因为高俅不止会舞枪弄棒,也很擅长抄抄写写,所以苏轼将其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王晋卿,这才使得高俅能够接触到还未即位的端王,也就是说给苏轼当书童为高俅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劝勉武将读书,提升武官素质

崇文抑武并非坏事,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没有点文化水平是不行的,从高俅的情况来看,尽管他有过书童的经历,却并非是真正的读书人,这样的人最后都能当到武官之首,可见宋代对武将素质的培养并不重视。

当然北宋末年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北宋时期的状况,实际上北宋初期对于提升武将素质还是很看重的。

安史之乱后一直到五代时期,一直都是武人治国,军阀割据,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致力于改变“宋初诸将, 率奋自草野, 出身戎行, 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 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的状况,希望武人能够读书,提升自己的素养。

据《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载宋太祖曾经说过: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

据《元城语录》所载刘安世语说, “(太祖)极好读书, 每夜于寝殿中看历代史, 或至夜分。”

宋太祖本身就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也深知武将读书的好处,不仅以身示范来让武将读书,深知还动用了法律的武器来倒逼武将读书,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让武将读书,参与到政治当中来是操碎了心,在具体措施中,为了让武人能够读书,甚至规定不准武将委托吏人判案写文书。

乾德三年( 965) ,宋太祖诏令: “诸州长史,今后或有须藉人代判者,许于幕职内择公干者充,不得更任代判。”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将想要当官,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

在赵匡胤的引导下,以及宋朝社会风气的改变,宋代武将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宋代出现很多文武双全的将军,其实最有名的当属辛弃疾,不仅仗打得厉害,还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很多人都以词人、文学家来标注辛弃疾,其实辛弃疾的爱好是文学创作,真正的职业是抗金名将,辛弃疾21岁的时候就拉起两千多人的队伍抗金,最牛叉的一次率领50多人从敌营中将叛将擒回。

我们所熟知的抗金名将岳飞能够写出《满江红》这样的诗词,说明岳飞也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前面已经说到宋代掌管兵权的是枢密院,枢密院尽管是军事机构,长官却大多是文官出身,而岳飞后来担任枢密副使,可以看出岳飞作为一名武将也是拥有极高的文化基础的。

为提升武官素质,宋代开设武举,选拔有文化军官

宋代朝廷为了选拔武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完善了隋唐以来的武举,唐朝时期的武举主要是以武艺选拔人才,宋代时期的武举仅仅保留了骑射两项科目,并且降低了考生的标准,最大的变化是添置了“策对”科目,策对的内容包括如《武经七书》 (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

在重文轻武的主导思想影响下,武艺高强是武举的基础考核,真正能够决定去留的是在策对中的表现。也就是说,文化程度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连参加后续比武的资格都没有。

天圣八年( 1030) ,宋仁宗“亲试武举十二人,先阅其骑射而试之,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

从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 到宋度宗咸淳十年( 1274) , 240 余年中共开武举77 科。两宋年间共录取的武举人多大两千五百多人,为宋代军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除了完善武举,宋代也很注重对武官的文化培养,一方面是为学子开设武学科目,另一方面是在军营中开办讲习班,提升军官和士兵的知识素养。

在武官的选拔和升迁时,也优先选拔有文化的官员,比如绍兴年间,吏部尚书张焘奉诏推荐修武郎、两浙西路兵马都监武钜可充将帅,宋高宗首先考虑的是文化水平,宋高宗先问: “钜知书否?”汤思退道: “钜议论过人,深达文义。”宋高宗说: “武臣知书方晓民事。”

即使是军官中以恩荫提拔的武将也要经过考试,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考试。从宋代官员的文化情况来看,宋代高级将领大多都是有一定文化的,而大部分没有文化的,只能担任中下级的官员。

高俅虽然不是什么武举人,能够迅速在宋代崛起成为太尉,一方面是在西北立有军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早年作为苏轼家的书童,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

参考文献:

顾宏义 《宋初武臣子弟应举入仕论略》,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年第5 期

程民生《盔甲裹诗书: 宋代将士文化水平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邓小南《谈宋初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史学月刊 2005年第7期

更多文章

  • 解析蒙古战役:成吉思汗西征南侵,大获全胜,悲情落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蒙古成吉思汗霸气西征,成吉思汗蒙古战役详解,成吉思汗的西征之路

    金国的主要势力退缩到南京路、京兆府路、凤翔路三路,军事实力已经受到重创。这个时候,金国已经处于苟延残喘的尴尬境地。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在拿下金国中京之后,迫于蒙古西翼的花剌子模的军事压力,他北返塞北,准备发动西征战役,索性将太行山以南的统军之权交给了木华黎。花剌子模当时紧邻蒙古西翼,为中亚第一大国。成

  • 北宋灭亡的时候,威震八方的杨家将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去哪了,北宋将要灭亡时杨家将在哪儿,北宋杨家将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也仅仅只有三代而已,第一代杨家将的掌门人,就是杨家将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杨业,杨老令公。杨家将的第二代传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杨六郎,即杨延昭。他的名声似乎是最大的,但是,他活跃的这个时期,那个叫穆桂英的女侠,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穆桂英全部是戏曲家,小说家给编撰的。杨家将的第三

  • 地图上的战争: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登上帝位,顺利荡平北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登基称帝,赵光义灭北汉后征契丹,赵匡胤和赵光义历史故事

    赵匡胤终于让神州大地再现统一,江南、关中已经尽数平定,整个宋王朝俨然已经成为了遥领中原的最大势力,就连那些一直盘踞在外围的异族势力也不敢轻易南下进犯。赵匡胤登上帝位也才仅仅十七年的时间,如此短暂的时间,就能够重扩疆土。平心而论,赵匡胤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帝王。可曾经拱手相让于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匡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被杀,得知真相后,群臣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的岳父为什么被赐死,朱元璋杀驸马痛骂群臣,朱元璋治群臣

    这个世界上,向来都是一物降一物,如果把胡美比作是一根刺儿,那么朱元璋恰好是那个酷爱拔刺儿的人。谁敢露锋芒,第一个灭谁。狼遇到羊,是羊的悲哀,狐狸遇到猎人,悲催的是狐狸,朱元璋碰到胡美,是胡美的不幸。羊知道狼的凶残,狐狸知道猎人的厉害,而胡美看不透朱元璋。所以,死到临头,叫苦不迭。那么,朱元璋收拾胡美

  • 南宋孝宗是中兴之主,死后他的儿子却不肯为他主持丧礼,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兴之主宋孝宗的后代,宋孝宗死后谁掌管大权,宋孝宗死因

    说他有所作为是因为:高宗退位后,他当政期间,主动北伐,并且为岳飞的冤案平反昭雪。南宋首次出现了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局面。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南宋最初的二帝:“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这话一点不假,宋孝宗手下无能人

  • 李自成为什么杀死谋士李岩?麻衣相士宋献策的卦相说明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杀李岩真相,李自成和宋献策大结局,宋献策为何不救李自成

    ▲李自成然而世事难料,就在李自成即将“君临天下”时,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杀了一直追随他的谋士李岩,这无异于崇祯杀袁崇焕一样,犯下了自毁长城的大错。加上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在清军和吴三桂双重打击下,最终失败逃出了北京。当败逃到九宫山的时候,被当地的地主武装杀害了。他的一切业绩成了清朝的陪嫁品,随后多

  • 地图上的战争:岳飞北伐!500骑兵破敌10万,无奈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岳飞北伐的三次大捷,岳飞北伐最远打到哪,岳飞1万宋军大战十万铁浮屠

    完颜宗弼在顺昌大败后,无奈退回开封防守。此次完颜宗弼挺兵南下受阻,给宋境子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原来那些无往而不胜的金国铁骑,也会经历失败,也会被宋兵所击溃。不仅如此,完颜宗弼的败北之后,为了防止南宋大军北上侵袭,他下令在归德、许州、陈州增设防御,防止在襄阳的岳飞趁机突袭开封。很明显,这是一个南宋北伐的

  • 明末最嚣张的武将:公开违抗圣旨,与清朝勾结,皇帝却不敢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堪称明朝末年最嚣张的武将就是祖大寿!祖大寿祖籍安徽滁州,其先祖在明朝初年以军人的身份迁居辽东宁远,经过上百年的繁衍生息,祖家成为辽东地区的望族,历代担任高级武官。比如说祖大寿的祖父祖仁官拜援剿总兵官,父亲祖承训任副总兵,跟随李成梁、李如松征战四方,还参加了壬辰抗倭战争。祖大寿在25岁时,承袭了父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夺取皇位?原来是因这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两人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却有一段深仇大恨。努尔哈赤晚年,非常疼爱多尔衮,甚至打算立多尔衮为继承人。然而多尔衮不仅没有坐上皇位,反倒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皇太极即位后,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不过皇太极却没有“斩草除根”,他对多尔衮兄弟还算不错,多次率领他

  • 清朝的道光帝,为何对英国女王很感兴趣?他觉得不可思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道光帝知道英国吗,英国女王和道光皇帝,道光对英国女王的评价

    一、浙东之战惨败事情还得从1842年的浙东之战说起。这年2月,道光帝任命的扬威将军奕经抵达杭州,与此同时,清朝调集的各路军队也抵达浙东前线。于是,奕经决定发起进攻,采取“明攻暗袭,同时并举”的策略,向定海、镇海、宁波进军。为取得胜利,奕经决定在3月10日四更时分发起进攻,同时任命属虎的段永福为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