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诸葛亮不善应变?经过两次惨痛教训后,他才明白一个错误

为何说诸葛亮不善应变?经过两次惨痛教训后,他才明白一个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3/12/4 19:06:00

历史上的诸葛亮当然没有民间传说、故事中那么完美,这一点历朝历代也有人对其不足之处予以点评,比如不少人都曾指出,诸葛亮不擅长“应变将略”。这四个包含的内容很广泛,这里单说说其中的“应变”。考诸史实,还真能找到一些能印证诸葛亮不善应变的事例。

比如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策中,提出了帮助刘备“成霸业、兴汉室”的战略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跨有荆、益”,即牢牢控制住荆州、益州这两大战略要地,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形成与东吴集团的战略联盟,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这本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孙刘联盟赖以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后,诸葛亮未能采取应变措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以至于直到后来经过两次惨痛教训后,他才明白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孙刘联盟绝对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稳固。

诸葛亮要想保住荆州,并非绝不可能,时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但必须在三方鼎立已经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及力扩展至长江下游,则形势或可大有改观。

这种外交政策并非绝不可行,因为孙、刘、曹三家都是封建政治军事集团,其本质没有大的区别,从三方割据的最终结果看,必然有一家要消灭其他两家而统一天下。抛开封建正统思想不论,则由谁统一都是无可非议的,而关键问题是谁有能力与策略进行统一的问题。

所以,当时三方之间敌、我、友的关系应是灵活多变的,不应是僵化死板的。孙权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而诸葛亮则表现得僵化死板,一味墨守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他始终把曹操当敌人,认为“汉贼不两立”,不愿作丝毫的变通;始终把孙权当盟友,认为“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只是一厢情愿地与孙权修好。从不考虑孙权背盟的可能性。

特别是关羽进攻樊城时,孙权背盟毁约、偷袭荆州的种种征兆已很明显,对此,连曹魏集团的司马懿蒋济都有觉察,他们曾对曹操说,刘备和孙权两方外表看起来是战略伙伴,实际上“外亲内疏”,孙权一旦得知关羽得了志,心中一定一百二十个不乐意。

然而,诸葛亮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竟毫无察觉,既未派兵增援关羽,也没有提醒关羽预防孙权的偷袭。他之所以未能察觉这一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主观地将孙权视为永久不变的盟友,没有想到孙权会背盟毁约,偷袭荆州。

诸葛亮在孙刘联盟的特定历史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仍株守成策,没有及时调整外交政策,而一味相信孙权,致使荆州丢失,关羽败亡,这正是他不善于应变的突出表现。

诸葛亮对他在荆州与孙刘联盟问题上的重大战略失误,是在经历了关羽之死与刘备夷陵之败两次惨痛教训之后才变得清醒的。他后来曾沉痛地说,“吴更违盟”,“难可逆见”,实际就是承认自己原先对孙权背盟偷袭荆州的必然性预料不周。

当蜀汉章武三年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又重新与孙权结盟,先后派中郎将邓芝张温出使东吴谈和。从此,孙刘两家重归于好,信使往来,不绝于道。但在这次孙刘联盟中,诸葛亮吸取了第一次联盟破裂的教训,再也不提荆州问题了。这实际上等于承认:孙刘两家要想结成比较牢固的联盟,则荆州必须归孙权。

更多文章

  • 为何袁绍起兵致袁隗被杀少有人提,马超导致马腾被杀却让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腾马超,马腾死后收马超吗,马超马腾是彝族人吗

    当时袁绍见董卓拥簇着少帝等人,带着军队进入洛阳,心中十分恐惧,当时从泰山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称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应该早些采取措施,否则将要陷入被动之中,他建议袁绍发动突袭,一举将董卓拿下,但袁绍由于心中害怕而没有轻举妄动,就此错失良机。当时董卓希望得到世家的支持,想让袁绍辅佐他自己,却被袁绍拒绝

  • 为何曹操这么喜欢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杀了自己小弟还是让他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追杀关羽吗,曹操对关羽最好的评价,正史上曹操对关羽真的好吗

    什么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还有过五关斩六将都是曹老板给当的背景,但是曹老板为什么这么看重关羽呢?过五关斩六将杀了自己那么多小弟还让他走了。武圣关羽这里大家要明白一点,正史跟演义是不一样的。虽然历史上曹老板却是很看重关羽,但是却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一出,要不然以曹操睚眦必报的那脾气,老子对你这么好

  • 为何孙权不愿放关羽一条生路?如果曹操收到活着的关羽,会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不是曹操一个人会怎么做,而是刘备和曹操会怎么做。曹操为了表示自己对英雄的珍惜肯定不对拿关羽怎么样,而刘备作为关羽的主公,再加上关羽的能力,刘备自然会付出相当严重的代价赎回关羽。但是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孙权会让关羽活着吗?孙权在背后阴了刘备一把,如果关羽活着,刘备一定会尽可能的让关羽报

  • 东汉辞赋大家为何感恩恶臣董卓,还为了董卓自请酷刑,惨死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女儿给董卓生孩子,汉代董卓个人简历,董卓死后谁想厚葬董卓

    蔡邕时期,正是东汉灵帝执政期间,宦官专权,皇权减弱。汉灵帝还打破规制,一次性封了12位宫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并搜刮民财,致使民怨沸腾,生灵涂炭,出现末日之相。当时很多官员对灵帝的做法敢怒不敢言,都选择明哲保身。唯独蔡邕性格耿直,想扭转乾坤,经常上奏灵帝,请求削弱宦官权力,还政治清明。然而灵帝将权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为何没能安天下?后面一句才是重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没能安天下,刘备知道卧龙凤雏安天下,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下一句

    从刘备开始创业到遇见诸葛亮之前,他总是在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今天在曹操这里住,明天就在袁绍那里住,后天不知道在哪里住。他就这样四处奔走,寻找一个立足的地方。这段时光是刘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他没有目标,没有帮助,好在那一帮兄弟们对他是不离不弃,给他最大的鼓舞和支持。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个谋士,可是由于徐

  •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为何失败,只因水镜没告诉他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没能安天下,刘备的卧龙凤雏到底有多强,刘备谈卧龙凤雏之真相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也是出自司马徽之口,他是卧龙和凤雏的老师,为了推销自己学生,特意夸大的包装此二人,也是很正常的事。卧龙和凤雏都是普通的人,天下大势瞬息万变,不可能因为两个人,就能改变局势,只是说增加逐鹿天下的几率和资本。就像蜀国有卧龙和凤雏,但是魏国也有贾诩,司马懿,郭嘉等一帮谋士,都是

  • 心狠手辣的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以绝后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旧版曹丕废掉汉献帝,曹丕对待汉献帝,曹丕真的杀汉献帝吗

    而他自始自终都是一个魏王,虽然他的子孙曹丕最后篡位了,但是也对汉献帝非常的好,根本没有加害于他,这又是为何呢?今天小编就从下面几点来给大家分析分析,为何曹操死后曹丕依旧不敢杀汉献帝。那说到这第一个原因,其实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那就是虽然这个时期汉朝已经完了,但是百姓包括这些文人臣子都是向着汉室的,而

  •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当真只是因为爱才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评价赵子龙长坂坡之战,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段子,武神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赵云此人,算得上是蜀汉阵营少有得智勇双全的猛将之一,他的事迹,随便说出来一件都是可歌可泣(这个词放在赵云身上,是相配的),不论是年轻时跟着刘备打天下走南闯北,还是年迈时随诸葛亮出祁山,一生未尝败绩。但要说他最出名的一件事,也正是赵子龙的成名之作,应该还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后主刘禅的事。但是我们认真

  • 徐庶投靠刘备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众所周知,一件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庶跟刘备最后一面,徐庶投靠刘备多少年,徐庶投靠刘备后干什么

    曹操夺取冀州后,率部回到许昌,并有了夺取荆州之意。于是,他派遣曹仁、李典等将领屯兵樊城。曹仁根据部将吕旷、吕翔提供的消息得知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立即命吕旷和吕翔二人率部五千向新野发动进攻。得知曹军来犯,刚刚加入刘备集团不久、化名单福的谋士徐庶立即布置关羽、张飞和赵云出兵迎战。在双方的较量中,赵云斩杀

  • 为何蜀汉政权的二代人物整体表现较差?因为蜀汉的团队文化很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魏孙吴蜀汉为啥叫蜀汉,蜀汉二代将领,蜀汉三大派系实力

    但反观曹魏这边则不然,在历史上,曹魏阵营中很多二代人物能力超群,甚至有超凡脱俗的神奇表现,除了曹操的几个闻名遐迩的儿子外,还有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钟繇之子钟会,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女婿羊祜,贾逵之子贾充等,虽然贾充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但是他在北方中枢中也有十分突出的表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