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投靠刘备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众所周知,一件鲜为人知

徐庶投靠刘备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众所周知,一件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22 更新时间:2024/1/27 9:18:28

曹操夺取冀州后,率部回到许昌,并有了夺取荆州之意。于是,他派遣曹仁李典等将领屯兵樊城。曹仁根据部将吕旷、吕翔提供的消息得知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立即命吕旷和吕翔二人率部五千向新野发动进攻。

得知曹军来犯,刚刚加入刘备集团不久、化名单福的谋士徐庶立即布置关羽、张飞和赵云出兵迎战。在双方的较量中,赵云斩杀吕旷,张飞刺死吕翔,曹仁发动的进攻以失败告终。

得知吕翔、吕旷二人被杀,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带着二万五千人马杀向新野。在两军阵前,曹仁摆下“八门金锁阵”,企图以阵法击败刘备。谁知徐庶对于破解这个阵法颇有研究,派出赵云入阵厮杀,将此阵搅乱。随后,刘备率部掩杀,曹军大败。

就在此战结束的当晚,不甘心失败的曹仁又向刘备营寨发动偷袭。这一计策又被徐庶识破。等曹仁来到营寨附近,只见营寨四周火起。曹仁心知上当,机灵退军。此时,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张飞和赵云等将一起杀出。曹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曹仁下令全军撤退,企图撤回樊城。谁知等曹仁等人来到樊城城下时才发现,关羽早已夺取了樊城。无奈之下,曹仁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退回许昌。战斗结束后,刘备进入樊城,见到了樊城县令刘泌,将其子刘封收为义子。不过,此举令关羽非常不满,认为刘备已有儿子刘禅,若再收义子,日后必将生乱。

小说中描述的这场战事非常热闹,这也是刘备逃到荆州后对曹军取得的首次胜利。不过,这次的战事在历史上却并未发生过,仅仅是小说作者的虚构而已。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有几点原因。

首先,小说中提到的进犯新野的主将曹仁此时并非驻扎在樊城,而是跟随曹操参与平定河北之战。据《三国志•曹仁传》载,自官渡之战开始直至曹操远征乌桓的八年间,曹仁就一直奋战于河北地区,从未来到樊城。

其次,小说对于这场战事的描述还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小说中提到,曹仁是从樊城出兵进攻刘备驻扎的新野,这也真实的历史当中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新野邻近曹操占领的豫州,是荆州的北大门。曹仁若真的要进攻刘备,只能从豫州南下向新野发动进攻。而小说中的描述却是曹仁占据樊城并从此地出兵进犯新野。

樊城,是地处荆州腹地,距离荆州州治襄阳仅有一河之隔。自刘表执掌荆州开始,樊城就一直处于刘表的控制之中,从未被曹操或其他割据势力所占领。因此,这场在新野和樊城发生的战事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件。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徐庶这个人物,在《三国志》中并无个人传记,其事迹散见于《三国志》当中,因此也留下了不少的疑问。例如徐庶在刘备阵营发挥的具体作用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徐庶加入刘备阵营时,刘备的确驻扎在新野。不过,史料在介绍刘备驻扎新野时唯一与曹军的一次较量——博望坡之战时,并未提到徐庶。这就出现了两种可能。首先是当时徐庶尚未加入,又或者徐庶并未在此战中发挥作用。这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徐庶并未在投靠刘备期间发挥过在战场上的谋谟才能。

那么,徐庶在投靠刘备阵营后究竟做过哪些事情呢?从史料记载来看,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大家都熟知的推荐了诸葛亮。这一点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明确的记载。该传称,徐庶曾对刘备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有了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

徐庶的另外一个事迹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这件事见于《三国志•董和传》当中。据该传记载,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后,曾经发布过一篇《与群下教》。诸葛亮在该文中提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显,自己在投靠刘备之后,徐庶曾经多次开导和教诲诸葛亮,指导诸葛亮如何发挥才能。从这个记载来看,徐庶很可能与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初期一样,主要负责的是刘备阵营的后勤事务及参谋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在诸葛亮成长的过程中,徐庶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为何蜀汉政权的二代人物整体表现较差?因为蜀汉的团队文化很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魏孙吴蜀汉为啥叫蜀汉,蜀汉二代将领,蜀汉三大派系实力

    但反观曹魏这边则不然,在历史上,曹魏阵营中很多二代人物能力超群,甚至有超凡脱俗的神奇表现,除了曹操的几个闻名遐迩的儿子外,还有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钟繇之子钟会,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女婿羊祜,贾逵之子贾充等,虽然贾充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但是他在北方中枢中也有十分突出的表现,而

  • 为何刘备白手起家,而其死后蜀国灭亡?诸葛亮背了多年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不死蜀国会灭亡吗,刘备白手起家三大法宝,刘备死后为啥诸葛亮多次北伐

    在这四位皇帝之中,除却汉武帝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其余三个都是布衣出身,靠着自己的能力本事最终做到皇帝的宝座之上,可以说非常的不容易,而刘邦、刘秀和刘备之间,却又数刘备最为艰难。当年刘邦有萧、张、韩三位人杰,而项羽刚愎自用,所以才能在乱世中创立不世之功;而刘秀也同样如此,不是自己太强,就是对手不行,只

  • 东方朔:诙谐幽默,能言善辩的西汉名臣,为何不得汉武帝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方朔评价汉武帝,西汉名人东方朔,汉武帝名臣一览表

    东方朔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大臣,为人诙谐幽默,能言善辩,曾多次对汉武帝进谏,很得武帝信任。那么东方朔是如何能言善辩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武帝求贤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司马懿再也不攻打蜀国了?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为何攻打司马懿,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进攻蜀国,诸葛亮已死司马懿却不攻打蜀国

    接下来,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此时的蜀国已经不足为惧,而且司马懿有其他事情再忙,抽不出时间来对付蜀国。诸葛亮死后,他的侄子东吴的诸葛瑾一直在东线搞事情,使得曹魏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去对付蜀汉。这一点皇帝曹睿很清楚。所以司马懿有想法也要服从皇帝的整体考虑。没过多久辽东公孙渊叛变,司马懿出征平判,又

  • 隋朝第一猛将,为保杨广流尽最后一滴血,武力值堪比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杨广的功与过,历史上杨广的文治武功,杨广的历史记录

    不同于吕布,隋朝的宇文成都算得上是真正的好汉。隋文帝封他镇殿大将军,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他力大无穷,曾单手举起三千斤的金狮上殿。不过可惜的是他生错了家庭,他的父亲宇文化及是隋朝的第一大奸臣,时刻想着弑君篡位。不过宇文成都却是感念隋朝对他的恩德,不顾众人劝他远离昏君,安生保命的劝告,仍然保护杨广

  • 荀彧得到曹操空食盒,为何绝望地服毒自杀?曹操太阴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为何给荀彧一盒空果品,新三国荀彧曹操,荀彧临死前对曹操说的一段话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枭雄曹操不仅自己有雄才大略,而且手下有不少的智谋良将,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曹操才能混得风生水起,独霸一方。在这些效忠于曹操的人中,有些是跟曹操有共同目标,想要共搏天下,也有的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与之苟且谋皮。智囊荀彧就是后者,他本是一介汉臣,对汉室十分的忠心。奈何天下大乱,汉室衰败,

  • 为什么刘备入川的时候不带上诸葛亮或者是关羽,却带上庞统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入川后和关羽再见过面吗,庞统入川完整版,关羽张飞庞统蜀枪值得培养么

    在赤壁这场大战过后,刘备就打着刘琦的旗号,开始迅速的去攻占荆州南边四大郡,不但是在赤壁这场战斗后获取了巨大的战果,而且还是在乱世之中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个根据地。只不过按照诸葛亮之前给刘备定下的发展方案,刘备在有了荆州之后还需要去攻占一下益州,要不然的话是没有办法去完成他的北伐大业,也是实现不了他统一

  • 为何三国时期只有蜀汉没发生过大型的夺权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蜀汉真实事件,三国之蜀汉再起,三国后期蜀汉还有统一的机会吗

    其实蜀汉没有发生过大型的夺权事件,与君相劝分立,君臣各方权力分配妥当的内部体制有关;与蜀汉群臣正守节,不慕荣利的特性有关;与刘禅爱德下士,用人不疑的方式有关;与刘备鸿志丞相遗风的影响力有关系;与汉室正统的感召力有关系;也与蜀汉极端严酷,没有容错空间的外部环境有关系,在这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才形成

  • 项羽手下五虎将,英布最可恨,虞子期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手下大将虞子期,项羽霸气收服大将英布,项羽和英布武力谁厉害

    龙且,是项羽的幼时伙伴,两人一块长大,情同手足。项羽起兵后,跟随他南征北战,成为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公元前230年,项羽派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临淄攻打韩信,两方在潍水对阵。在此战中,龙且惨败,被韩信杀死;季布,为人仗义,以讲信用闻名于世,打仗骁勇,曾多次领兵打败刘邦军队。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对季布

  • 项羽分封18路诸侯,唯独对不住这2人,为十面埋伏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项羽分封的十八王列表,项羽分封的真正原因

    代王赵歇(赵)、常山王张耳(赵)、塞王司马欣(赵)、河南王申阳(赵)、西魏王魏豹(魏)、韩王韩成(韩)、九江王英布(楚)、衡山王吴芮(楚)、临江王共敖(楚)、燕王臧荼(燕)、辽东王韩广(燕)、胶东王田巿(齐)、齐王田都(齐)、济北王田安(齐)。投降派:翟王董翳、殷王司马卬、雍王章邯。新兴派:汉王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