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与刘邦朱元璋一样出身低微,成为皇帝,为何结局却大不同?

李自成与刘邦朱元璋一样出身低微,成为皇帝,为何结局却大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4 2:22:20

这三个草根,都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坐上了皇帝宝座。

不同的是,刘邦和朱元璋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而李自成却功亏一篑,身死国灭。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三人之间的重大差别呢?

一、不同的战略眼光

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人在利益面前,往往会裹足不前。成大事者,要做到不为眼前小利所惑,凡事从大处着眼。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与项羽大战72场、小战40余次,最开始的时候胜少负多,连父亲、妻儿都保不住。然而,刘邦并不气馁,而是审时度势,抓住项羽的弱点,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优势兵力,最终消灭了项羽。

公元1357年,当朱元璋打下徽州时,马上去拜访当地的大儒朱升。朱升给他说了9个字,助他成就帝王霸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战略上,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目标,以免树大招风。朱元璋立即采纳,并成为他的致胜之道。

而李自成起兵时,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喊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说实话,这句口号其实并没有错。但是,它错在难以落实。当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攻入北京后,不收税、不纳凉,喝西北风不成?

他一面照常征税,一面又让部将纵兵劫掠,一下子就失信于民,成为了众矢之的。

二、不同的人才策略

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历代帝王鲜有能及者。在夺取天下后,刘邦大宴群臣,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然而,这三位人才,我能用之,这就是我能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会能用,所以才被我所擒。”

赤贫出身的朱元璋,虽然自己只读过几个月的私塾,认识不了多少字,但其求贤若渴的精神,十分感人。每打到一处,他都要拜访当地的名士大儒,请教安邦定国之策,或者干脆请其出山成为自己的幕僚。

除了刚才提到的大儒朱升,浙东四杰——宋濂、刘基、叶琛、章溢,皆被他请到专门修建的“礼贤馆”。刘基起初不愿意出山,朱元璋说:“我为天下屈下先生耳。”其情真意切,最终打动了他们。

而李自成的队伍中,本来就缺乏具有远见卓识的智者。唯一一个能提出真知灼见李岩,也因为受到李自成的猜忌而被冤杀。大顺农民军的向心力、凝聚力迅速垮塌,走向败亡。

三、不同的斗争策略

刘邦、朱元璋取天下,无不是以智取胜,而且十分注重根据地的建设。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曾经提出过与刘邦单挑,以决胜负,避免生灵涂炭。

然而,刘邦却说:“我与你斗智不斗力。”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刘邦所说的那样,项羽自恃武功高强,好勇斗狠,作战每每以强大的攻击力挫败敌人。

而刘邦却是在认真经营天下,打仗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有了这种斗争策略,他才在攻占关中以后,势力越做越大,军队越打越多,直至最后以优势兵力取胜项羽。

朱元璋夺天下的过程也是一样。他认真经营东南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之后,才先攻灭了善于进攻的陈友谅,让关门自守的张士诚成了待宰的羔羊。统一南方后,他又进取中原,夺得天下。

而李自成的团队中,虽然不乏刘宗敏一类的猛将,但却缺少智谋之士。他一贯坚持流动作战的方针,虽然动辄率领百万大军东征西讨,但实则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一旦失势,便兵败如山倒。

更多文章

  • 一代明君汉武帝,晚年却要杀掉自己的妻子,只因早年太后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杀掉儿子孙子,汉武帝一代明君,汉武帝一共死了几个皇后

    可是皇帝真的有那么好做么,我们来剖析剖析深处,坐上皇帝的宝座,你需要有着足够的号召力,此外必须得得民心,如果没有民心,那么就算坐上皇帝也做不了多久,还有就是需要有着足够的眼界,一个国家的稳固是需要长久发展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久,帝位才能做得长,而若是在位的皇帝是一个目光短浅之辈,那么他无法让百姓获

  •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却在鸿门宴上投靠了刘邦,他到底得到了啥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鸿门宴刘邦是如何收服项伯的,项羽至亲项伯为何屡次帮刘邦,刘邦项羽鸿门宴故事

    但实际上楚汉之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项羽占据了优势,而且是庞大的优势。这样的优势足以让项羽灭掉刘邦,那么项羽是如何把庞大的优势拱手送给刘邦,而且还让战局的走势被逆转的呢?其实是因为有一个人,左右了楚汉之争的走向,这个人并不起眼,但是却十分关键。这个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伯,在鸿门宴上范增早就已经安

  • 从历史看成长:最接近常人的帝王刘邦和最接近超人的霸王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项羽简介,周老师讲项羽和刘邦,历史如何评价项羽和刘邦

    出身:仰仗家族背景顺势而起的项羽vs神话出身造势而动的刘邦。如果说刘邦是布衣天子,他的称王之路上充满了坎坷的话,那么项羽可以说是项氏家族荣耀的继承者,但他也同时被这份荣耀所累、所束缚,他摆脱不了自己的局限,突破不了自己的格局,这也是他不能建立更大功业的原因所在。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

  • 谁是孙刘联盟的真正缔造者?不是周瑜,也不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瑜对孙刘联盟的影响,周瑜为何破坏孙刘联盟,三国志周瑜诸葛亮混搭

    最能代表他人品的有一件事,曾经周瑜当居巢长的时候,也就是安徽居巢的县令,当时粮食不够愁坏了周瑜,早就听说鲁肃是个好人而且本就是富二代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钱了。就问鲁肃借,鲁肃果然二话不说把一仓三千斛粮食给了周瑜,周瑜当时是感动坏了,两人就做了朋友关系很铁。以后还都挺有出息的,在历史上都留了名的。而鲁肃人

  • 蜀汉灭亡,东吴唇亡齿寒,为了“自救”东吴都干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灭亡东吴为何不救,东吴吞并了蜀汉哪些领土,东吴和蜀汉谁厉害

    诸葛亮死后,蜀中再无挽救大局的人才。263年,魏军大将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大破诸葛瞻,随即兵临成都,后主刘禅出城投降并下令各处蜀军放弃抵抗。此时的蜀军主力大概分三部分:在剑阁阻挡钟会的姜维大军、在南中地区霍弋所部、东线驻扎在永安的蜀军。姜维决定诈降;霍弋持观望态度,后来投降;唯有东线永安因临近东吴而

  • 为何曹操和刘备都有人崇拜,却不见有人崇拜孙权?关羽:虎父犬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谁先死的,曹操vs刘备vs孙权,曹操刘备和孙权谁也灭不了谁

    刘备,崛起于阡陌之中,虽然他自称乃皇室之后,但刘胜的子孙实在太多太多,故而成疑;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按理说,刘备的前半生算是一个失败者;但刘备始终坚持以德

  • 许仪贵为曹魏元老许褚之子,为何遭钟会斩首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钟会回到军中后,召集卫瓘、胡烈、庞会等将领进行战前部署。钟会询问众将,谁愿意担任大军的先锋。猛将许褚之子许仪主动请缨,提出担任先锋。钟会随即调拨了五千马军和一千步军给许仪,命其兵出斜谷,并在途中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如有延误将军法从事。许仪领命而去。随后,钟会率领十万大军星夜启程。得知魏军大

  • 西汉最有才艺的皇帝:才华横溢,堪称艺术家,却搞垮西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汉最有建树的皇帝,汉朝十大才华皇帝,西汉杰出的皇帝

    此人就是汉元帝刘奭!汉元帝的父亲是汉宣帝刘询,母亲是许平君。汉元帝虽然出身皇家,但非常可怜,在他两岁时,母亲许平君被霍光的妻子暗中毒死。不过汉元帝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班固外祖父的兄弟曾担任过汉元帝的侍中,他对班固说:“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 为什么蜀国灭亡时集体战死,而魏、吴却悉数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蜀国与魏吴谁厉害,蜀国灭亡之际为何吴国还要偷袭,蜀国魏吴地位

    公元263年8月,魏国发动三路大军灭蜀,随着蜀主刘禅的投降,仅三个月蜀国灭亡,而蜀汉的文臣武将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报答刘备、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其中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张遵、赵云的儿子赵广、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子李球、傅彤的儿子傅佥等,都在对抗魏军的战斗中战死!要知道此前黄权已

  • 项羽本来早早就消灭了刘邦,奈何本家出了叛徒,你这个糟老头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项羽简介,周老师讲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刘邦项羽之间有联系吗

    而这时候刘邦偏偏比项羽早两个月进入关中,这让项羽大为恼火,项羽可能在想: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另外项羽他亚父范增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再给项羽一分析,刘邦这货再不消灭就迟了。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项羽决定明早早上吃罢饭就去打刘邦。历史总是那么的巧合,这不是巧了,这不是巧了。项羽他叔项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