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强国?

赵国损失了40多万军队,为何不到10年,又是东方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97 更新时间:2024/1/8 15:05:33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结束。经过1年多的鏖战以后,赵国的40多万军队全军覆没。在经过这次大败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国内的军队精锐消耗殆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国似乎已经无力与列国争夺天下。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不到十年时间,赵国再一次成为东方强国。那么,已经贫弱的赵国是如何做到的?

[var1]

就在长平之战结束的9年以后,燕国派遣大军进攻赵国,原来燕国试图趁火打劫。燕国使臣在赵国发现,赵国的士兵年龄差别很大,从10多岁的娃娃到胡须发白的老兵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决定大举攻赵。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燕国被赵国一顿暴打,赵国军队仍然十分强悍。按照道理来说,赵国军队的精锐早就不复存在,赵国根本没有太多的力量。其实,只能说燕国不了解赵国的实际情况。

[var1]

首先赵国是一个四面都是强敌的国家,自从赵武改革之后,赵国国内尚武的气氛非常浓厚。这一点和秦国类似,至于其他的国家,打仗是军队的事情。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0多万精锐,国内重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虽说不是特别强,但对于燕国这个级别的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后来的事实证明,赵国军队确实强悍,赵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var1]

第二就是吸收了大量的胡人,依靠赵国自己的人口已经远远不够。李牧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大量的吸收游牧民族参军。后来,赵国的20多万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胡人。最为关键的是赵国没有排斥这些胡人,赵国士兵与这些胡人士兵是平等的,大家一起作战一起生活。久而久之,胡人也产生了那种家国认同感。在有一点上,中原文化非常的厉害,那就是同化。无论再彪悍的民族,到了中原也会被同化掉。当然的金兵如何?大辽国又如何?

[var1]

第三就是赵国保留了完善的指挥系统,其他国家都是一个都城,赵国其实有三个。除了名义上的首都邯郸以外,旧都晋阳和北地重镇代郡也都有一定了指挥职能。后来,秦国军队占领了邯郸,赵国残余势力就是在代郡重建了政权。所以说,想彻底摧毁赵国的指挥系统很困难。后来的明朝与只有点类似,除了北京和南京以外,还有一个中都凤阳。李自成攻克京师之后,福王朱由崧立刻就能在南京重建明朝的架子。

[var1]

赵国拥有这些优势,足以保证赵国也就有强国的实力。但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毕竟损失了40多万精锐,这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的。其实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随后的几十年里,东方六国几次反击秦国,可都没有太大的作用。秦国在人力物力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秦国的统一仅仅是时间问题。当然,秦国自己的制度也有很多问题,秦国后来的崩溃,与之有很大关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国名相郭开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开为什么要杀李牧,廉颇李牧死于哪个时期,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同源的两国各有二人,赵国分别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个举世瞩目的名将,他们的仕途官位甚至是生命都掌握在郭开这个人手中,其实如果说之前的廉颇,完全葬送在郭开手中也不确切,毕竟当时的廉颇和新任赵王之间也有过节,可以说郭开在此时只不过是投其所好,顺便办了一点自己的事而已,之后廉

  • 赵国名相郭开为啥能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廉颇与李牧是谁害死的,李牧为什么不杀郭开,郭开为啥赶走廉颇杀李牧

    [var1] (伍子胥率吴兵攻打故国,鞭尸旧君) 其一:郭开赶走廉颇,是因为廉颇涉及到了赵国王室的“王统之争”! 我们把赵国比做现代社会的一豪门。那么,赵孝成王是上一代的老家主,廉颇是老家主留给大公子看门护院的保安大队长,而历史上的赵悼襄王赵偃是小公子(并不是太子),郭开是他的铁杆心腹。 老家主死了

  • 赵国名将,大秦克星,一出手十万秦军全军覆灭,却被小人陷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军队与秦军谁强,大秦与赵国,秦军最后怎么灭赵军

    秦灭六国之战中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就是隔壁的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对抗的国家,后来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中秦国反间计,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赵括急于求成,中计兵败,战死疆场,赵国也在此战中元气大伤。纵观赵国历史,不乏千古名将,像廉颇、赵奢、李牧等,

  • 赵国刚被活埋45万大军,转身将燕国打得差点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国六十万大军打不过赵国,赵国燕国谁先灭,燕军攻打赵国

    [var1] 赵国和燕国掐架的这场战斗就是战国时著名的“鄗代之战”,这场战争成功的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大削弱,除了被秦国这个老冤家欺负之外,其它诸侯国也想趁机侵赵获利。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这

  • 赵国与人交战之际,秦国没偷袭还自发派10万人帮忙,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借兵秦国,秦国灭赵谁埋了40万赵国士兵,赵国和秦国发生的战争

    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赵国似乎一直是强秦对外扩张的障碍,但这两个国家的祖先本来同为纣王手下大将飞廉,可以说是一个枝叶传下来的同宗之国,然而后来为了统一大业而互相敌对。长平之战是秦消灭赵国有生力量的重要战役,这一战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战国时代的走势。 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出40万大军前去讨伐

  • 走进春秋战国,不能不明白那些国君“姓”“氏”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各国姓氏,春秋战国所有姓氏名单,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姓氏

    [var1] 秦赵对决形势图 在《纵横》这部40集大剧中,曾经强大过的齐、楚、韩、魏相继蔫了,已不再雄壮,唯有赵国,英勇抗秦,其志不衰。全剧的后半部主要描述秦赵之战,白起奉诏出征长平,斩杀赵军25万,坑杀降卒20万,共灭45万赵军。长平之战是世界军事上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惊天地,

  • 谋士看出刘备难成大事,离开刘备投奔曹操,成了魏国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曹操托孤完整版视频,美女老师讲刘备托孤

    [var1] 曹丕,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据《资治通鉴》记载,曹丕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初夏了。他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就召集了三个大臣托孤后事。这三个大臣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其中曹真和司马懿都是鼎鼎大名,唯独陈群,可能大家有点陌生。笔者今天就给大家单独说说陈群的简

  • 课本只告诉你:勾践“卧薪尝胆”,却不敢告诉你勾践后来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用了几年,勾践卧薪尝胆50字,勾践灭吴勾践是个怎么样的人

    [var1] ? 所谓风水轮流转,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明显,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向夫差投降,保留实力。此时的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又想要羞辱勾践,又想要向世人展现自己大度,最后还真就接受了勾践的求和,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

  • 山东出上联:孔子圣 孟子贤 自古文章出齐鲁 陕西状元下联成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子孔子,老子孟子孔子顺口溜,历史上最励志的上联

    [var1]自古以来,有一个不成文的现象——南方才子北方将。一般来说,北方是诞生大将的地方,而南方是出状元的地方,但是肯定也有例外。清朝乾隆时期,陕西籍考生王杰以会考第一的成绩进京考试,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帝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

  • 因为孟子的这句话,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他逐出文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朱元璋惩罚孟子,朱元璋对待孟子的态度

    《明史礼三》中提到“五年,罢孟子配享。”这句话虽然只有七个字,短小精辟,但是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一个都不少。就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让孟子的神位从文庙之中滚出去,不再拥有配享孔子的地位。那么死了一千多年前的孟子,又怎么得罪这位脾气不好的帝王呢?[var1]原来,这要从一部书开始说起。朱元璋在读到这本书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