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刚被活埋45万大军,转身将燕国打得差点灭亡!

赵国刚被活埋45万大军,转身将燕国打得差点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3/12/5 5:53:34

[var1]

赵国和燕国掐架的这场战斗就是战国时著名的“鄗代之战”,这场战争成功的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长平之战后,赵国实力大大削弱,除了被秦国这个老冤家欺负之外,其它诸侯国也想趁机侵赵获利。赵孝成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这个燕王喜是很有雄心的,自赵国在长平之战失败后,曾多次进攻赵国,不过每一次都被暴打。

[var1]

栗腹回国后告诉燕王,赵国青壮年在长平之战中均被坑杀,国内尽是孤儿寡母,无力再战,趁此良机攻赵必胜。名将乐毅之子乐间认为赵国连年与秦国作战,百姓们熟悉军事,如果和他们开战,燕军必败。但燕王喜此时正想着自己的宏图霸业呢,根本听不进乐间的劝告,他派栗腹为将,领兵60万,战车两千乘,兵分两路进攻赵国(《战国策》中记载的燕国发60万大军这一数字很受争议)。栗腹命部将卿秦率一部攻代,自率主力攻鄗。

[var1]

此时赵国的情况确实如栗腹向燕王报告的那样,青壮年皆死于外,国内只剩下老弱病残。面对压境的燕国军队,赵孝成王下令国中男子年满十五岁者全部参军,并从驻守在北方的名将李牧那里调集部分军队,加上长平之战时剩下的军队,总共凑够了25万人。赵军统帅由廉颇担任,廉颇分析了燕军的来势后认为,燕军虽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上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应当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

[var1]

廉颇遂命令部将乐乘率5万军队坚守代,吸引攻代的燕军不能南下援助,自率20万主力部队迎击燕军主力于鄗。年轻的赵军将士在廉颇的带领下,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大败燕军于鄗,栗腹也被赵军斩杀于阵前。攻代的燕军听说主力被击溃,主将被斩杀,军心大动,乐乘趁机率军反击,迅速击败燕军,活捉燕将卿秦。赵军追击500里,包围燕都,燕王只好割让五城求和,赵军始解围而还。 赵国军队大败燕军有着很大的意义,它使其他诸侯国不敢轻视赵国的实力,避免了被群雄分割的危险,同时也使赵国军队从长平之战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另外,这批用燕军刷了经验的赵国年轻士兵们,在日后的抗秦战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赵国与人交战之际,秦国没偷袭还自发派10万人帮忙,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国借兵秦国,秦国灭赵谁埋了40万赵国士兵,赵国和秦国发生的战争

    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赵国似乎一直是强秦对外扩张的障碍,但这两个国家的祖先本来同为纣王手下大将飞廉,可以说是一个枝叶传下来的同宗之国,然而后来为了统一大业而互相敌对。长平之战是秦消灭赵国有生力量的重要战役,这一战基本上决定了整个战国时代的走势。 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出40万大军前去讨伐

  • 走进春秋战国,不能不明白那些国君“姓”“氏”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各国姓氏,春秋战国所有姓氏名单,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姓氏

    [var1] 秦赵对决形势图 在《纵横》这部40集大剧中,曾经强大过的齐、楚、韩、魏相继蔫了,已不再雄壮,唯有赵国,英勇抗秦,其志不衰。全剧的后半部主要描述秦赵之战,白起奉诏出征长平,斩杀赵军25万,坑杀降卒20万,共灭45万赵军。长平之战是世界军事上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惊天地,

  • 谋士看出刘备难成大事,离开刘备投奔曹操,成了魏国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白帝城托孤,曹操托孤完整版视频,美女老师讲刘备托孤

    [var1] 曹丕,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据《资治通鉴》记载,曹丕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初夏了。他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就召集了三个大臣托孤后事。这三个大臣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其中曹真和司马懿都是鼎鼎大名,唯独陈群,可能大家有点陌生。笔者今天就给大家单独说说陈群的简

  • 课本只告诉你:勾践“卧薪尝胆”,却不敢告诉你勾践后来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用了几年,勾践卧薪尝胆50字,勾践灭吴勾践是个怎么样的人

    [var1] ? 所谓风水轮流转,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明显,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向夫差投降,保留实力。此时的夫差被胜利冲昏了头,又想要羞辱勾践,又想要向世人展现自己大度,最后还真就接受了勾践的求和,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

  • 山东出上联:孔子圣 孟子贤 自古文章出齐鲁 陕西状元下联成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子孔子,老子孟子孔子顺口溜,历史上最励志的上联

    [var1]自古以来,有一个不成文的现象——南方才子北方将。一般来说,北方是诞生大将的地方,而南方是出状元的地方,但是肯定也有例外。清朝乾隆时期,陕西籍考生王杰以会考第一的成绩进京考试,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帝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

  • 因为孟子的这句话,朱元璋大发雷霆,要将他逐出文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朱元璋惩罚孟子,朱元璋对待孟子的态度

    《明史礼三》中提到“五年,罢孟子配享。”这句话虽然只有七个字,短小精辟,但是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一个都不少。就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让孟子的神位从文庙之中滚出去,不再拥有配享孔子的地位。那么死了一千多年前的孟子,又怎么得罪这位脾气不好的帝王呢?[var1]原来,这要从一部书开始说起。朱元璋在读到这本书中一

  • 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为一件事还骂出了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的八句名言,孔子名言人不容我是我无德原文,孔子关于学习名言警句

    孔子不光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而且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学说,培养了七十二贤徒,被后世盛赞为“万世师表”。一个普通人家多生了几个孩子,父母亲都不可避免有所偏心,那孔子在七十二名徒弟之中,最不喜欢谁呢?这个答案并不难回答,那就是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杀了我吧”!也不知

  • 战国中被遗忘的女子,知恩图报,成为凋零的鲜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后期的著名女性,战国七雄时期出名的女性,战国中最悲惨的人

    古往今来,大多数人赞美信陵君的仁义,诗仙李白都曾夸他:“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然而,窃符救赵中的另一位主角如姬,是这场好戏的关键人物,却被埋在史书中,没有被大书特书,实在有些厚此薄彼。[var1]信陵君虽然是魏王的弟弟,也是曾经是魏王制约孟尝君田文的工具。但是随着信陵君广纳门客,名气越来越大,魏

  • 白起坑杀45万俘虏 为何要放走120名童子军?这才是让赵国最绝望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40万赵军是如何做到的,白起杀魏赵联军

    [var1]但凡提到白起,很多人会想到他坑杀赵国45万战俘的故事。在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郡,在长平发生大战。最后赵国45万大军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军伤亡也极为惨重,史书记载秦人死伤过半,国内空。按照当时秦国400万人口计算,一半就是200万,200万人当中起码有30万军人。

  • 秦王:你自己看着办 白起听完过后直接坑杀45万战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王后悔杀白起吗,秦王让白起带兵,秦王不退军白起能不能拿下赵国

    [var1]其一,养不起。长平之战整整打了4年,无论是赵国还是秦国,基本上都拼光了国库。最后实在没办法,赵王才急于决一死战。虽然秦军最后胜了,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时候突然多出来40多万人,秦国是无论如何都养不起的。其二,不敢要45万军队对秦军来说绝对是如虎添翼,但是这45万人毕竟不是秦国人,就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