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有个徒弟,千年以后被封为天尊,编了一本书,如今家喻户晓

姜子牙有个徒弟,千年以后被封为天尊,编了一本书,如今家喻户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1/19 21:51:03

一日,姬昌前去渭水河畔寻找“梦中贤臣”号飞熊。也是这个时候,樵夫武吉准备砍柴去卖,行至渭水河畔遇见了一老叟。见对方一动不动在这渭水河畔垂钓,武吉放下柴担走到跟前洗手,很是好奇。见老叟的钓钩为直钩,便问道:“老先生,您贵姓。”老叟回到:“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武吉复问:“姜先生钓鱼为何钩是直的,这样能钓到鱼吗?”“直钩不为钓大鱼,而是钓诸侯,不愿就走,愿者上钩。”

武吉:“这样怎么可能钓到鱼呀,再有能耐者,直钩也不可能钓得到的。”姜子牙:“小伙子我看你面相气色不大好。”武吉又问:“我面相哪里不好。”姜子牙:“面色憔状,今日上街必然会打死人,吃官司。”武吉反复摇头直说不可能的,你定是唬我。武吉到街上才知道,姜先生说的都是真的。

自己打死了人,必然是要偿命的,而官差将我放入这画地为牢的牢狱之中,家中还有老母在堂,今若我要离去,那老母又应如何生活,想着便哭了起来。庆幸的是,西伯侯姬昌路过盘问后恩施,让他回家安顿好老母后去服刑。回到家中,在老母知道武吉的事后,便让他去寻找姜子牙,求其救他。

明白了武吉的想法,姜子牙点头便答应了,但是需要武吉拜自己为师。武吉想到关于性命之事,家中还有老母在堂,便同意拜师。姜子牙随后帮他化解了灾难,并教授他一些文韬武略。在姜子牙被拜相后,武吉紧随其身,为西周及推翻殷商纣王立下卓越功勋。然而书中记载着,封神时却没有武吉的名字出现,而他却在千年后才封的天尊。时至今日,我们都还是很迷茫,武吉的封神为何却不在当时就封了呢?

在我们的真实历史上,西周同样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臣。他曾侍奉三代君王,分别是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还曾与人合编过《诗经》。他的身份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徒弟武吉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而他的名字鲜少有人注意到:尹吉甫

相似点一:武吉、尹吉甫都是文武双全,并且都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相似点二:两人名中都带有吉字,诗经中也有提及。所以有人认为尹吉甫就是武吉的原型。

当时的尹吉甫是尹国的国君。在周宣王时期,被拜为太师,是当时有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等等。而他参与主编的《诗经》更是称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在后世中流传至今,并且成为科举考试中以及现在考试中必考的内容。因为他的功绩传至千年后的唐朝,才被封为天尊。这也是演义中武吉千年后被封天尊的一种解释。

更多文章

  • 你若说妲己是千古妖姬,迷惑了纣王,我真的不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终于知道纣王为什么喜欢妲己了,南笙版妲己纣王吻戏,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

    其实首先咱们要说的是,纣王这个名字是周朝给他取的,意思是“残义损善”。人家在世的时候,是叫帝辛,帝辛是个刚猛的君王,孔武有力,据说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当然他也确实喜欢美色,三十岁继位以后,不断征服四海,降服了周围很多部落。帝辛在位的第三十年,他已经六十岁了,这时他征讨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投降,献

  • 秦国迁都咸阳既是需要避开旧贵族势力也因当地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9次迁都,秦国迁都哪一次最重要,秦国建国以来迁都几次

    王国维考证:“有周一代,秦之都邑分三处,与宗周、春秋、战国三期相当。曰西垂、曰犬邱、曰秦,其地皆在陇坻以西,此宗周之世秦之本国也。曰汧渭之会,日平阳、曰雍皆在汉右扶风境,此周室东迁,秦得岐西地后之都邑也。日泾阳、曰栎阳、日咸阳,皆在泾渭下游,此战国以后秦东略时之都邑也。“从雍城到栎阳雍城是周僖王五年

  • 张仪抓住楚国的心理并凭借秦国的实力故能成功欺骗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仪骗了楚怀王几次,张仪帮助秦国战胜楚国吗,大秦帝国张仪和楚怀王

    时势造英雄,我们先看看张仪所处的大势如何。张仪以六里地忽悠楚怀王与齐国背盟,发生于周赧王二年(前313年),这一行动本质上是以连横破坏合纵。纵横之术,为啥能在那时成为热点?经过战国初期半个世纪的博弈后,从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起,天下格局已经由以往的“一超”、变成“多强”:在韩、赵的内部掣肘,

  • 屈原诗歌中的精神力量打动人心,使其受到后世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屈原的精神资料,小学生该如何弘扬屈原精神,鼓励学习屈原精神的句子

    可是,屈原的政策却不符合当时楚国保守贵族的利益,他主张举贤,而贵族们极力想提拔豪族后裔任高官;他主张连齐抗秦,而楚国贵族却力图与秦国调和,因而,屈原在朝中受到了排挤和诽谤,楚王不敢得罪贵族势力,致使屈原被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最终,楚国挡不住秦军的铁蹄,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忠贞爱国,有才识

  • 春秋战国之旨意:天子诸侯们是如何传旨?臣僚们又是如何奉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政治权谋,春秋战国时期的策略,春秋战国时期如何选官

    越是往更早的朝代看,就越是能体现旨意的重要性。什么是旨意,在古代来说大体是属于天子或诸侯所专属的。天子的旨意也就是圣旨,这种旨意是不能违抗的。圣旨其实就是命令,也是一种文件传达的方式。所以,天子说的都是降旨、传旨,是居高临下的。但是不同的时候,旨意颁布也会有不同的情况,臣僚们应对的态度也有不同。有时

  • 春秋战国时代的“案”,都用来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春秋战国历史著名事件,春秋战国十大重大事件

    今天我们来说桌子。在春秋战国时代,桌子称之为“案”。“案”的作用跟今天没什么区别。读书、吃饭、装饰、娱乐,“案”的作用无非也是这几种。不止在春秋战国,任何时代的“案”都是退而求其次,不可能扮演主角。运气好点的“案”,因为其所归属的是主人是当世的有名人,也即伴随着参与了有名的事件。这里历数几件。周幽王

  • 孔子明明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为何却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为什么念叨子贡,孔子如何评价子贡,赵玉平老师讲孔子与子贡

    [var1]孔子所反对的是这种言不由衷的态度,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很多,比如“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唐朝的李林甫就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和别人说话也是十分的和气。但是肚子里却是想着如何坑害别人,所以,有人说李林甫是“口有蜜,而腹有剑”。李林甫曾经对李适之说,华山

  • “孙膑减灶”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物资匮乏的古代有十万个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膑减灶计简介,孙膑减灶的故事感想,孙膑减灶完整过程

    [var1]但是问题中还存在一个错误,古代物资并不匮乏,这是第一,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的物资丰裕程度都达不到古代中国的大部分历史时期,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吃不饱饭。中国古代除了饥荒年代大部分时间百姓生活是可以解决温饱的。第二,要不要十万个澡,要看实际需要,诸葛亮用增灶的办法打败魏军就要把灶做多,孙膑用减

  • 孔子明明提倡仁义治天下,为何刚当上大司寇就杀少正卯?何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的仁义道路,孔子杀少正卯,孔子仁义礼智信素材

    [var1]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诸侯国对待周天子态度也来越不像话了,所有的诸侯国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扩张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力量,在诸侯中间称霸,于是周朝的礼仪制度迅速的崩溃,完全是一派礼崩乐坏的场景。面对此情此景,一心想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孔子也坐不住了,于是在27岁左右就开始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 西汉齐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七国之乱时为何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汉诸侯国齐国,西汉初期的齐国有多强大,吴国和齐国谁才是西汉最强诸侯国

    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刘邦的桌案前。现在有这么一大帮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自己创业的功臣嗷嗷待哺,到底要不要给他们裂土封王呢?刘邦别无选择,要是不封这帮人,马上就让他再体验一下什么叫天下大乱。[var1]可是给这些人封王之后,他们马上就让刘邦体会到了当年项羽的感受。刘邦后半辈子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