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吕雉真的称帝,她会像武则天一样成功吗

如果吕雉真的称帝,她会像武则天一样成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05 更新时间:2024/6/8 22:16:38

吕雉的权力范围、对权力的控制力,跟武则天相比毫不逊色,大臣们都称她为“陛下”,她自己也自称“朕”,可以说,吕雉什么都有了,只是没有正式称帝罢了。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果吕雉真的称帝,她会像武则天一样成功吗?

吕雉的性格非常刚毅,在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吕雉是出了大力的。尤其是刘邦在铲除韩信等开国功臣时,有时不方便出面,就让吕雉出场扮黑脸,搞掉韩信、彭越等人。

刘邦是个聪明人,作为权力交换,他只能立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刘邦也知道,与其说刘盈为帝,不如说是吕雉为帝。

吕雉掌握权力后,就迫不及待地封侄子吕台、吕台之子吕通、吕产吕禄四人为王,另六人为列侯。吕雉的意思很明白:让更多的吕氏族人掌握权力,以保证吕氏对最高权力的控制。

但是,吕雉能做到的,也仅此而已,她根本不可能像武则天那样正式称帝。为什么呢?主要有两点,一,吕雉在朝中有很多反对她称帝的势力;二,在朝廷之外的地方诸侯中,还有大量的掌握地方实权的刘氏皇族,也不会允许她称帝。

刘邦驾崩后,还有大量的开国元勋在,文有曹参、陈平、王陵、任敖等人,武有樊哙、周勃郦商夏侯婴等人。这些人都是开国功臣,资历和气场丝毫不弱于吕雉,吕雉在他们面前是摆不了什么谱的。

比如,吕雉想立诸吕为王,还没有想称帝,就遭到了右丞相王陵的极力反对,说:“高皇帝(刘邦)曾杀白马刑于盟,非刘氏宗族不能立为王,敢立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杀之!”

吕雉面对王陵的折辱,非常不高兴,但也只是“不悦”而已。

然后,吕雉又去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陈平和周勃都是有名的官场猾头,认为诸吕为王没有什么问题。王陵指责陈平等人忘记了高皇帝的誓约,陈平则说:“当面耍人,我不如你;保全刘氏,你不如我。”

陈平的意思非常明白:现在是吕氏掌权,不要把吕后逼急了,否则这老太婆还会没完没了地折腾。再者,陈平和周勃对吕氏的最高承受限度也只是诸吕称王,如果吕氏称帝,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道理很简单,开国皇帝身边总是要有一批开国功臣的,吕雉如果当了皇帝,势必要培养一批新的开国功臣,不管是诸吕还是其他什么人,陈平、周勃这些人作为“前朝余孽”,都是要被束之高阁的。试问,谁能接受这样的局面?

王陵和陈平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维护刘氏,反对吕氏称帝,只不过手段不同。《汉书·荆燕吴传》说的很清楚:“吕产王也,诸大臣未大服。”仅仅是立诸吕为王,就已经得罪了很多开国大臣,吕雉如果还要称帝,试问需要得罪多少人?就凭吕台、吕产、吕禄这些花花大少,能帮得了什么忙?

再说第二点。吕雉如果敢称帝,遍布天下的刘氏诸侯王是不会放过她的。

刘邦平定天下后,立诸刘为诸侯,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刘氏朝廷,一旦有人在朝中作乱,诸刘就会从地方上起兵平定祸乱。

在刘氏诸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吴国,吴王是刘邦的侄子刘濞。吴国的地盘非常大,包括现在的安徽省南部、江苏省淮河以南、整个浙江省、整个江西省、整个福建省,土地肥沃,不缺军粮,还有丰富的资源,比如铜、铁、盐等等。

而且,刘濞是从战场上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非常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对吴国的控制力不是一般的强。刘邦也看出了这一点,曾对他说:“天下皆姓刘,你不要造反。”刘邦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只有刘濞具有反抗刘氏朝廷的能力。这也说明,一旦吕雉称帝,刘濞是肯定会出兵的。

另外还有楚国,定都于汉朝刘氏的根源之地——彭城(江苏徐州),楚王刘交是刘邦的亲弟弟,德高望重,楚国的综合实力虽然不如吴国,但刘交的政治地位将有助于刘氏的团结,一起对付吕氏一族。

所以,吕雉为吕氏家族能做到的极致,就是赋予吕氏以王位,至于称帝,想都不要想!

再来看武则天为什么能称帝,也是因为在这两个方面有优势,一,很多重臣早在高宗时就被武则天给整倒了,比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二,李渊、李世民并没有学刘邦,“非李氏而王共击之”,李唐宗室在地方上的实力无法与汉朝的刘氏宗室相比,面对武则天篡位,根本没有多少实力来跟她叫板。

所以,吕雉没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并不是她不想当,而是她根本当不了。

更多文章

  • 杨贵妃倾国倾城,迷得唐玄宗皇位都丢了,为何没有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一是杨贵妃尴尬的身份所造成的。杨贵妃毕竟是唐明皇从自己儿子手中抢来的,后世传为经典爱情佳话,但在当时绝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还多亏唐朝风气开放,要放在理学严谨的宋代,唐明皇和杨贵妃不知道要被朝臣骂成什么样子。因此,本已虚设的皇后之位,没有理由让乱伦关系而来的杨贵妃担任。二是政治时局所造成的。杨贵妃受到

  • 狄仁杰为何能桃李满天下?他去世后武则天说了四个字字字揪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狄仁杰死在武则天前还是后,武则天秘史狄仁杰,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说起李世民你肯定会想起,房玄龄、魏征等名臣。那说起武则天,那就必须提起狄仁杰。唐高宗时期,狄仁杰一直被埋没,总是担任一些地方上的职位。然而金子总会发光,虽然狄仁杰一直庸碌到了60多岁,但是武则天即位后,狄仁杰的才华被彻底发掘,从而大放光彩。由于狄仁杰年事已高,所以武则天都尊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

  • 李白的四个老婆,个个身价不凡,有两个还是宰相孙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的四任老婆,李白妻子是崔湜的孙女,李白的老婆是谁王者荣耀

    公元727年,李白在二十六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老婆,按家世、按长相更不要说按才华他都不应该成为当时的大龄剩男了,小珏估计确实有待价而沽的原因。就在这一年,李白在湖北襄阳,通过好朋友孟浩然的介绍,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一名许萱)。当时不可能回老家办喜事,李白就当了上门女婿。婚后的生活应该是相

  • 他缔造了唐朝“小贞观”,为了避免杨玉环之祸赐死绝色佳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玉环赐死,李世民 杨玉环,杨玉环被赐死的古诗

    由于李忱的出身不好,从小就在权谋斗争中长大,所以智慧和能力都非常强。他的生母本来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在李锜谋反失败以后,被收为郭贵妃的侍女,后来机缘巧合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怡,这就是后来的唐宣宗李忱。说起幼年的李忱简直就是和现代的穿越小说差不多,唐宣宗本来非常聪明,十多岁的时候突然身患重病,当

  •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如何处置三国的亡国之君?谁的待遇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炎与西晋的历史,司马炎西晋灭亡真相

    刘禅:安乐县公首先,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再加上夷陵之战的失败,所以自己成为实力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早被灭亡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尽管姜维在剑阁挡住了钟会,不过,邓艾则是抓住这一机会偷渡阴平,在击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后,邓艾成功包围了成

  • 安徽淮北必去的博物馆,隋唐大运河从这里流过,也是兴衰命脉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大运河淮北晨景,淮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放时间,淮北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视频

    淮北,隋唐大运河从这里流过,尘封的历史就此拉开了帷幕,那些过往的痕迹也因此在这座城市开出了璀璨的花……认识这座城,要从它的博物馆说起!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若是想要了解,运河文化。来淮北的第一站必须是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淮北这座城,虽不常被提起,但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这个博物馆,便是

  • 战国时期,秦国最终能统一六国,这3大谋臣贡献颇多,可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名将,战国时期秦国最厉害的武将,战国时秦国的武将排名

    [var1]春秋末年三家分晋以后形成了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七股势力并存的局面,这七个诸侯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分裂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有统一的一天,秦国最后得以统一六国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秦国的这三位谋臣,奉献的最多。第一个是商鞅,秦孝公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改革,于是向各国都发布了“招贤

  • 高晓松:论谋略,全世界没有一个时代能超越三国,春秋战国也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晓松说三国谋略,高晓松讲战国,三国谋略故事100个

    高晓松最近在节目里面说:世界历史上把谋略做到极致的,是三国时期,到现在为止世界上都没有哪个时代能够超越,那时的谋略到现在都不过时,因为把谋略做到了极致,这整个时代都名留青史。[var1][var1]三国时期妖孽般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涌现,在那个时代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很多人才如果生在其他朝代,比如宋,明

  • 从端午纪念屈原,看人生的大职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屈原端午最经典古诗,端午纪念屈原朋友圈文案,纪念端午屈原的祝福语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从小酷爱读书,他的祖上属于楚国王室芈姓的分支,屈原年轻时代就拥有振兴楚国的政治抱负,颇具改革旧制的勇气和才华,但也招来了奸臣小人的诬陷,他第二次被罢免官职流放到南方的穷乡僻壤,竟长达十六年之久。他的仕途可以说是一路坎坷,蹇滞不通,但就是在这种万分苦闷和悲戚无奈中,屈

  • 赵国为何失败?赵括是直接原因吗?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国赵括简介,赵括死后赵国存活了多久,赵括和赵国的关系

    [var1]当你深处那片遗址时,在脑海勾勒出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将那次战争在脑海里重组一遍,懂得排兵布阵的人自然会懂得赵括所做的决定是多么的机智即使有些冒险,但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似乎没有其他的方法比这个方式更适合了,但是,历史上却并不是这样讲,很多历史都是根据结果而对主角心中的想法进行猜测而编写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