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确实是有“怒鞭督邮”这件事的,不过在细节上与《三国演义》中有较大出入。而且并非是督邮找刘备的麻烦,他实在是躲刘备还来不及呢?小编不禁为督邮喊一声冤。那么“怒鞭督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幽并游侠儿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形象较为仁弱,但历史上的刘备可是地地道道的“幽并游侠儿”。刘备在同宗的资助下,拜于名士卢植的门下。其实这对于刘备来说,就是组织人脉,顺便镀个金。刘备可不爱读书,但是有附众之术,天生的领袖。他在自己家乡,也就是幽州涿郡,组织起一帮轻侠少年。马商张世平、苏双路过涿郡,给了刘备一大笔钱。《三国志》中的记载是“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但真相究竟如何,还是很值得寻味的。
得到这笔钱,刘备没有用来享受,他是干大事的人,用来招兵买马,拉起一支真正的队伍。张飞、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刘备的。这些涿郡故人成为刘备起家的资本。
杀叛军,走仕途
刘备走武途出仕,这也是东汉末年很多士大夫选择的途径。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刘备是跟随邹靖杀黄巾军起家;而《裴注三国志》引注的《典略》中有补充的记载。在东汉末年,叛乱四起。在幽州地区,张纯、张举利用东汉朝廷与乌桓人之间的矛盾,勾连乌桓人反叛。刘备还有参与平复张纯叛乱的经历。
张纯等人的叛乱规模不小,以至于拥兵十万,而且不仅局限于幽州地区,乌桓骑兵又入侵到青州、冀州。刘备等人当时就在青州,大概是在平原。青州从事接到诏令镇压张纯的反叛,途中路过平原。平原有个叫做刘子平的人,知道刘备等人悍勇,推荐他跟着州从事一同平叛。结果刘备与叛军相遇,短兵相接,官军看样子是败了,刘备受伤装死逃过一劫。叛军离开后,有故人将装死的刘备用车拉回去。后来刘备又立战功,或许就是消灭黄巾余党。凭借军功,刘备成为安喜县县尉,属于一个县里负责治安的官吏。
“背锅侠”督邮
说到这里,我们的主人公“背锅侠”督邮终于出场了。他一出场就是要背锅的。当时东汉叛乱不断,有一大批人靠为朝廷卖命平叛,捞得一官半职。但是当朝廷稍稍平定之后就反悔了,决定将这些以军功入仕的官吏进行淘汰。督邮是郡级官吏,是专门纠察县级官吏的。这脏活自然落在他的头上了。
朝廷的决定下达到各州郡。刘备一看就知道自己要坏菜了。督邮随后也到安喜县,任务就是罢免刘备。刘备要去见督邮。很多人将其曲解为走后门,意图向督邮贿赂保官,小编是不以为然的。就像《三国演义》所说,以刘备的性格,不会敲诈百姓,不见得有许多财物给督邮。小编认为,刘备去见督邮,无外乎是去问个明白,求个解释。
督邮不敢见这些被淘汰的杀过多少人的武途官吏,于是称病不出。刘备吃了一个闭门羹,越想越气,直接冲进传舍绑架督邮,把他绑在树上抽打一百多下。刘备还是不解恨,想要杀了督邮。督邮哀求不已,刘备于是放过督邮,辞官而去。
余论
小编是“刘皇叔”的粉丝,所以这个余论会有点长。从见督邮、绑督邮到打督邮,都是刘备做的事情,张飞是完全没有参与的。平心而论,督邮是很冤的。朝廷为什么单单要淘汰这些军功出身的官吏,想想就知道,东汉末年官位是一种商品,你们把官位占了,等于挡了朝廷的财路。这个命令督邮是必须要执行的,也难免受到这些武途官吏的怒火。像刘备打督邮这样的事情,我想在其他郡县也可能存在相同的事例。督邮拿着朝廷的钱,办着朝廷的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连专美传主的《三国志》的记载都是:“督邮以公事到县。”可见刘备打督邮确实是冤枉的。
但是换个角度,刘备何尝不是被冤枉的呢?刘备的官职是靠在战场上和敌人刀兵相接得来的,是从一片片死人堆里杀出来的。蜀汉有个政治犯叫彭羕,被贬官后勾结马超造反,说刘备是个老兵。刘备崛起之后,这句话当然是听不得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如此。刘备没有丰厚的家底,没有汉室宗亲带来的政治上的便利,也没有治书研经或对抗宦官得到的清名,他只有拿起武器,和家乡来的轻侠年少,用敌人的血和自己的血浇出一个锦绣前程。
可是当刘备终于走上仕途,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尉的时候,汉廷却下达命令,要淘汰掉这批官吏,留给更有(钞)能力的人腾位置。在这里小编真的要为刘备,冲着那个高高在上又乌云稠密的“苍天”喊一声冤了。曹操架空汉室,但仍有人将其视为忠臣。因为曹操毕竟曾经有一颗对汉室的赤心,一腔对汉室的热血,被冰冷的现实凉透了而已;而对刘备,却有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将其视为野心家。原因大抵是刘备的必乘羽葆盖车的话,以及给义子和儿子取的“封禅”二字。小编不否认刘备有野心,甚至认为这是他的魅力之一。但即便如此,汉廷的毫无道理可言的手段、黑暗的政治,促成刘备等一批野心家,难道不是“固其宜矣”吗?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