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新觉罗祖上,为明戍边
从爱新觉罗家族能查到的历史开始,爱新觉罗家族就为明朝戍边,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受到永乐帝朱棣的招抚,开始为名戍边,一直到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也都接受明朝的指挥,即使,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叛明,努尔哈赤的祖父与外祖父划清界限也为明朝效力,可见爱新觉罗家族到祖父及父亲这,从来没有过要反朝廷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还做过明军辽东守将李成梁的侍从等说法。可见,爱新觉罗家族根本无心造反。
而且,爱新觉罗家族在众多的女真部落里,根本就没有多大影响力。
二、努尔哈赤起义是偶然还是必然
在努尔哈赤25岁之前,一直是以一名正常的女真人生活,打猎,采人参,然后去换大米白面,努尔哈赤起兵是在明军对努尔哈赤舅舅的作战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之后。
即便如此,努尔哈赤依然不敢责怪朝廷,反而是让明军惩治尼堪外兰,明军不答应,并且恐吓努尔哈赤,再闹,就让尼堪外兰当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这才起兵报仇,可见,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偶然因素大于必然因素。
努尔哈赤十三甲胄含恨起兵
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有议和的想法
从努尔哈赤时代就一直有和明朝议和的意愿,当时努尔哈赤的议和条件是“释我七恨”,“封我王号”,再加上三千匹绸缎和三百两黄金以及三千两白银。无非就是面子和钱而已,可是明朝当时很硬气,打心眼里瞧不起女真,而且明朝的朝堂文化也不允许明廷和后金议和,明朝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于后起的后金政权,极力打压,想把辽东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明末一代名将袁崇焕
到皇太极时,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皇太极基本巩固了对明朝边关以后地区的统治,而且用武力拉拢了朝鲜,这时候,皇太极依然有议和的意愿,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受极端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皇太极急需得到来自明朝的物质资源,要么讲和,开通边贸,互通有无;要么就去明朝的地盘上抢。但是,一直到最后,明朝也没有答应皇太极请和的要求。你不得不说,大明王朝在对外战争上一直表现的很有“刚”。
四、后金的统治者应该会吸取蒙古入主中原的教训
后金到皇太极时期,已经开始有想法有预谋的对明朝的统治进行破坏,除了后金的武力骚扰与长期军事对抗,而且联络内地的农民起义军相互策应,扰乱明王朝的统治,但是后金的统治者对于是否入主中原,应该会有很大的争议,因为,他们不得不思考蒙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权不足百年就更迭的教训。
少数民族到底能不能统一中国,能不能长期维持政权的稳定,会不会像元朝一样不足百年就撤回蒙古,如果入主中原失败,能不能安全撤退回来,等等都是清朝统治者所考虑的,然而,在考虑这些问题之前,摆在清朝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突破山海关这道关口。这里长期驻扎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在崇祯二年,皇太极骚扰京师就处于战略防守阶段。
五、满族权贵对抢的兴趣大于占领
后金政权属于游牧性质的政权,虽然统治阶级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借鉴汉族的管理方式,但是满族骨子里是更喜欢抢掠,而不喜欢统治,作为一个地方政权,一旦庄家欠收,就组织军队到明朝统治的地方去抢,如果能够自给自足的话,军队和农民一样去种地,所以,后金政权的目标一定是自保与自足,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之所以,清朝能够入关,是以李自成为代表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而作为明朝最有实力的军事力量的统领吴三桂,权衡再三,决定邀请清军入关,共同对抗农民起义军,清军抓住农民起义军与明朝军事力量矛盾的机遇,果断而巧妙的成为明末各方政权的最大收益者。所以,即使后金狼子野心想要吞并大明王朝,也是偶然下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