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这首悼亡诗是写给谁的?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这首悼亡诗是写给谁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71 更新时间:2023/12/13 6:40:08

因为对于诗人的生平不够了解,语文书上的各位大诗人们,很多给我们的感觉是生活在平行空间的:李白在感叹蜀道难,杜甫在研究住房问题;白居易在逛西湖,王维则在佛系探索哲学问题……画风完全不统一,似乎没有什么交集。

但是实际上,唐朝虽然历时两百多年,诗人们生活的时代很多也是有交叉的,这些大诗人们之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诗人之间的关系有的亲密无间,有的互看不爽,和我们当今的人际关系并无区别。从杜甫的《梦李白》就可以看出他对李白的崇拜,李白也写过《送孟浩然之广陵》之类的诗,赠予朋友送别。

那么唐代诗人的朋友圈是个什么画风呢?下面的图画出了一些我们熟悉的诗人和他们复杂的亲戚/情感/友情关系。

唐代诗人朋友圈画风总结

在这些复杂的弯弯绕里,有一个迷之关系格外引人注目,就是白居易和元稹,这两个人之间没有写知音,也没有写朋友,而是用了个很现代的词:好基友,附赠爱心一枚。为什么要这样形容这两位的关系呢?古代诗人关系好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其他人之间是知音,到了白居易元稹这儿就升华到了社会主义兄弟情呢?

虽然社会主义兄弟情是玩笑的说法,不过这两位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值得一说。《唐才子传》有这么一段描述:"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看看这个说法,连含蓄的古人都用到了“爱慕之情”,“千里神交”之言,可见这两位之间的感情确实是极为亲密了,后人也将这两位合称“元白”。

最美的故事,总是从少年才子,鲜衣怒马开始的,这两位也不例外。白居易少年成名,虽然还未登科,写出的诗句却已经被广为传唱,因而很多诗会都邀请他参加。所谓“文人相轻”,白居易面对各种诗会应酬其实并不耐烦,不过这一次的诗会,他注意到了一个同样年轻的人,他就是元稹。

元稹小白居易七岁,成名也晚,当时诗会上他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读书人罢了,话也不多。元稹出身贫寒,虽然祖上是贵族,却已经没落,因而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不过有缘人总是能在人群中找到对方,白居易就是在这里遇到了一生的挚友,这位话不多却颇有见地的年轻人,元稹。

贞观十九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时登科,两人又极为巧合的同时被分配到了同一个部门,都做校书郎,官职也不大,就是基层公务员,没有官场纷扰,没有家国之忧。这简直是天定的缘分,注定两个人有充分的时间来互相了解和交流。而在交流中,二人一拍即合,甚至一起游遍了长安,一起饮酒作诗,少年意气,好不快活。他们无拘无束的基情生活从白居易的《赠元稹》也可以看出: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为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兰。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赠元稹》 白居易

白居易七年在长安,最好的事情不是做官,不是被人赞赏才华,而是遇到了元稹,二人每一次的交谈和游玩,都是白居易心中最美的回忆。诗句中丝毫没有隐藏白居易和元稹相处时的自在和快乐,也明确地表达了,即使我们不是同事,我们也终究相遇,成为彼此地知己和唯一。

白居易还写过“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来表达和元稹的感情,这句诗已经可以归到情诗范畴。这种迷之玛丽苏的言情画风是真实出现在两位大诗人身上的,可见他们感情至深。

不过官场对于二人都不是一条坦途,元稹白居易先后因为各种原因被贬,开始了四处飘零的生活,二人也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每天一起工作,一起谈天说地,而只能依照朝廷的命令各自天涯。

当时没有微信没有QQ,元稹也不能给白居易打电话,写个信都要一个多月才能到对方的手上,这两位也因此备受思念之苦。不过这两位的感情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去,相反,他们前无古人的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对诗方式:驿站留言墙模式。

这个模式是从元稹开始的,元和四年,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去泸州调查监官任敬仲的路上,途径了经骆口驿这么一个驿站。这个驿站的墙上有之前白居易留下的诗作(唐代诗人确实是很喜欢在墙上写诗的,很多名楼墙上也以有名家之作为豪),元稹自然是见字如面,感慨万千,当即题诗一首: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我到东川恰相半,向南看月北看云。(元稹 《使东川。骆口驿二首》)。

这首诗经过白居易的好友之手,传到了白居易那里,白居易一看我CP给我写诗了!立马作诗回应:拙诗在壁无人爱,鸟污苔侵文字残。唯有多情元侍御,绣衣不惜拂尘看。(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骆口驿旧题诗》);

意思很直接,我的诗(我)之前都没有人爱,独自在角落忧伤,只有“多情元侍御”元稹你,为我的诗句拂去尘埃,迎合酬唱,简直是元白版:如果这都不是爱。

后来,在驿站的墙壁上找寻对方的诗句,一唱一和,成为了元稹白居易在异乡漂泊,颠沛流离路上的一件乐事,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诗句中的情义却从没有褪去,两个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无数的作品,用诗句进行了无数次灵魂交流。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心有灵犀的神奇故事:元稹在梦中梦到白居易和别人一起玩,醒来后十分委屈,写下了《使东川·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把“你在梦里欺负我了!”这种迷之萌点的剧情实名演绎。相信白居易看到诗句,想到元稹醒来后发现自己孤身一人在外,心中也一定十分心疼,恨不得飞到元稹身边陪伴。那么元稹梦到的是什么呢,根据他自己的注解:“是夜宿汉川驿,梦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也就是白居易和于杓直同游曲江。

神奇的是,白居易这时候,真的在和于杓直同游曲江……

不过他没有委屈元稹,而是第一时间想起了好基友,心心念念的都是元稹,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如果元稹白居易能互发微信,面对这种巧合,估计只能选择抱起来哭,感叹上天的缘分。

不过天妒英才,元稹虽然比白居易小,但是却比白居易先离开了人世。得知此事的白居易宛若失去灵魂支柱,大受打击,写下了“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诗句,字字泣血,声声哀切,情义至深也莫过于此。

白居易给元稹写的墓志铭中有“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这样的内容,所谓“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大有仿佛殉情的情节,实在是令人动容。

元稹死后,白居易没有忘记他,仍旧时刻惦记着这份情谊,更是希望能够来生再续,因此他也常常去香山寺上香,为寺庙捐款修缮,为的就是再续前缘:“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修香山寺记》)。

不仅仅白居易,虽然元稹先去,却在离世之前就写明了想与白居易生生世世有缘遇见的愿望: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元稹 《寄乐天》),二人一人有情,一人有意,可谓是笔底知交的终极版,甚至向社会主义兄弟情疯狂靠拢,令人浮想联翩。

这种社会主义兄弟情向,不仅仅现代人有想法,杨万里也挠头怀疑过:“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半是交情半是私”杨万里说的隐晦,不过他的内心很可能摇着大旗,想着,啊,这就是爱情,也说不定呢。

白居易和元稹,用诗人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朋友之情莫过于此。而且这段情谊,还有两位诗人惊才绝艳的诗句作为衬托,更是动人心魄。想要拥有完美的社会主义兄弟情,没有文采怎么行呢?

参考资料:《唐才子传》、《修香山寺记》、《元稹墓志铭》、《唐诗选》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第一人:智谋堪比孔明,赵匡胤说此人若在,无法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篡位,赵匡胤历史上有多厉害,宋太祖赵匡胤军事能力

    说起此人的名字,许多人都没听说过,不过他的智谋堪比孔明,还有人认为,此人的才能堪称是五代十国第一人!他有一个很普通的名字——王朴!根据史书记载,王朴是山东东平人,出身寒微,不过他自幼聪明好学,但乱世之中,文人能得施展才能,直到在后汉时期,30多岁的王朴才考上状元,也算是大器晚成了。王朴早期依附于枢密

  • 预测唐朝江山,辞官回乡后骤然离世,袁天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袁天罡资料,袁天罡临死说出的十个字,历史上真实的人物袁天罡

    他的死亡给众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谁都没想到这个精通相面、风水、占卜、算命的一代妖人,居然会这么轻易就驾鹤西去。正在大家感叹妖人也敌不过生老病死时,袁天罡的好友高士廉却神秘一笑“袁天罡的死亡,早就在他的意料之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袁天罡的死亡竟然是他自己的预谋吗?神机妙算,相面得名袁天罡原名袁天

  • 南北朝最骁勇的皇帝:从草根成为帝王,先后杀死六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最骁勇皇帝,南北朝十大杰出皇帝,魏晋南北朝最猛的皇帝

    一、刘寄奴此人就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据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不过他的家境并不好。363年,刘裕出生时,他的母亲因产疾病死,刘裕的父亲刘翘不请乳母,一度想扔了这个孩子。幸亏,刘裕同族中的一位叔母也生孩子,“未期,乃断乳,而自养高祖(指刘裕)”。之后,刘裕被寄养于舅舅家,因此被

  • 杨广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要杀父夺位?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广杀父皇全集,杨广之死揭秘,杨广最后的死因

    隋文帝先是软禁了三儿子秦王杨俊,随后将太子杨勇贬为庶人,立二儿子晋王杨广为太子,接着又把四儿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父亲的一举一动,让已经当上太子的杨广非常不安,知道父亲并不信任自己,还在兵权等方面限制自己。于是,他结交大臣,拉拢权臣杨素,巩固地位。另外,他决定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皇位,

  • 《唐朝诡事录》石桥地图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谁是幕后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诡事录图片,唐朝十大诡事奇案录,唐朝诡事录在线免费观看全集

    由杨旭文、杨志刚、陈闯、孙雪凝、张子健、姚安莲联合主演的古装悬疑剧《《唐朝诡事录》》正在热播中。在更新的剧情中,我们会看到苏无名和陆凌风被贬到南州之后,又遇到了一起奇案,而这奇案都与酒馆老板欧阳权手中的石桥地图有关。那么,这张石桥地图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成为众多观众关注的焦点。#唐朝奇闻异事#此

  • 此国称,长城是唐朝为了防御其祖先而建,唐朝:我们从不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怎么不修筑长城,唐朝为何不建长城,唐朝还在用长城吗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土耳其历史教科书上竟写道:“突厥民族曾经称霸世界,让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向突厥称臣,而且还为此修建了长城来抵御突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土耳其人一直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唐朝时期在中国北方西迁的突厥人,而唐朝修建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突厥。但是前面说过中国历史上修长城的朝代中,并没有

  • 李渊为何能够取代隋朝建立唐朝?他到底是跟谁学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渊在隋朝的地位,李渊为什么打不过隋朝,李渊当时在隋朝干什么

    因为李渊这个人非常的不简单,如果大家看着《旧唐书》中的记载,估计也没什么意思,基本上都是今儿太白星现,明儿太白星现,还有动不动一天出现好几次的。下面我为大家说一下历史上的李渊,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跟谁学的?李渊的爷爷是八柱国之一,而且他爹也是唐国公,所以李渊的起点非常的高。这时候还有一个人

  • 唐代官员摆800个金香炉熏香,还亲朋参观,他为何敢公开炫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代皇宫香炉,唐朝宫殿里的香炉,唐朝特殊陈设物品

    如果比晒的水平和功力,唐代的元载堪称一流。据《太平广记》记载,有一次,元载不知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亲属们都来道喜,元大人就把他们安排在空院儿里休息。当天也凑巧,本来阴沉沉的天,突然转晴。见此,元大人忙命人“以青紫丝绦四十条,各长三十丈,皆施罗纨绮绣之饰。每条绦下,排金银炉二十枚,皆焚异香”。家里的衣服

  • 李林甫是奸相,为何却与王维相处融洽?王维告诉你什么是成人社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奸相李林甫之死,口蜜腹剑的唐朝奸相李林甫,李林甫舅妈

    同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有人认为他是受了李林甫的排挤,但这种说法没任何凭据;况且监察御史这一官衔不算低,王维正是在任职期间写下大量意气风发的边塞诗,充满积极的入仕精神,怎么也不像被排挤的样子。李林甫虽说背负“奸相”骂名,但《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肯定了他的行政能力。而王维向来“佛系”,待

  • 武则天梦见鹦鹉折断了翅膀,狄仁杰解梦,让李世民死而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梦见一只鹦鹉让狄仁杰解梦,武则天秘史李世民临终,李世民武则天的吻戏

    可见其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分量。狄仁杰,大家非常熟悉,是非常有智慧的人物,处事也非常圆滑。他的断案如神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话说在武则天统治的晚年,有一天她找到自己的重臣狄仁杰,向他诉说了自己不久之前的一个梦。自己梦见了一个鹦鹉,这个鹦鹉长得羽毛丰满,非常雄伟,但是它的两个翅子却折断了。狄仁杰回答说:“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