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人口为何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猛增到4亿多,原因很简单

清朝人口为何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猛增到4亿多,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4/1/18 23:38:24

中国封建朝的历史共有两千多年,而在这期间出现过近百个朝代,这也就意味着平均两百年左右就有一个新兴的政权,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必然会出现战争,这种情况也导致古代的人口一直偏低,偌大的华夏大地很多时候只有几千万人,若是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甚至很有可能不足千万。

虽然在宋朝时期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可也仅仅是逼近一亿人口大关,并没有实现彻底突破,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清朝实现这样的人口愿望,从最初的7000万人口迅猛增加到4亿多,这也为现在我国人口的增长奠定了一定的人口基数,那为清朝时期能够突破亿万人口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新型农作物的引进和种植推广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清朝时期的人口增长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要是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那谈何人口的增加,而好在这一问题在当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在明朝末年西方的一些农作物传入中国,就比如玉米、马铃薯等,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些比较普遍的农作物都是中国本地的,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当时郑和下西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沟通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等国的联系,与此同时也开展了与各国的商品贸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历史,原产于美洲的一些作物也随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引进中国,恰好这些作物又很好种植,我国的水土气候也满足其生长条件。

其次就是在清朝时期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达到了非常成熟且完备的阶段,有关农业的书籍也是层出不穷,古人对于作物的种植以及如何提高产量也有了深刻的研究,配合上新兴的一些作物进行广泛的种植,粮食的产量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也就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温饱需求

可是这也仅仅是勉强满足而已,因为在清朝后期的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苛捐杂税也比较多,百姓所种植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府收了去,有的甚至连口粮和种子都没有留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只能依靠马铃薯之类的食物来充饥,可是这些食物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是却并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清朝末年的人们总是面黄肌瘦,无精打采。

政策的变革,赋税减少促进生育

这第二方面原因就是清朝时期很多政策的制定和变革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就比如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减少满族与汉族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历代的清朝皇帝都采用入乡随俗,主动融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族歧视和严苛的等级尊卑之分,鼓励自己的族人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语言和化,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融合,也更有利于两个民族的并存和发展。

而到了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废除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并且下令永不再用,取而代之的是“摊丁入亩”的政策,所谓摊丁入亩其实就是清政府将历代索要征收的丁银一并同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虽然说也是会征收一定的税款,但是与人头税相比,可要轻松太多了,人们不会因为家中新添了子女就要为新增的每一个人交税,这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根本负担不起,所以也就限制了生育。

而这个政策的出台很好的解决了百姓的顾虑和担忧,不仅减少了官府私自征税,胡乱使用税款的行为,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等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全面推广,同时人口开始迅速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已经达到了3亿人口,这为后来达到4亿人口打下了很好的人口基数。

社会秩序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中后期的时候社会秩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还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一繁荣的时代,早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就已经平定了内外的战乱,同时也解决了内部的体制问题,设立了军机处,这也是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达到了顶峰的标志。

而到了乾隆年间,经过了前两任皇帝的治理,清朝的发展如日中天,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除此之外,在最繁荣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说当时一斗米才需要几文钱,而这样的物价水平也就能够很好的养活一大批新增的人口。

再加上没有战争的爆发,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伤亡,统治阶层也不需要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官府也在这一时期鼓励生育,因为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满足统治阶层的剥削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是为日后王朝的延续奠定基础。

不过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也出现很多问题,那就是粮食的产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且社会贫富差距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底层的百姓生活依旧很困苦,还是有大部分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仅仅只是维持生存而已,这种现象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尤为突出,所以说这种人口增长并不是一种好事,统治者要是不能很好的把控和治理的话只会危及自身的统治,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结语

从清朝末年的现状来看,虽然人口有了非常显著的增长,但是客观来看社会的整体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进步,清朝的统治者依旧还留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这致使清朝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水平,无论是制度体系的变革,还是经济以及科技方面的进步都未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人口再多又能怎么样,到最后不还是被动挨打。

这也给我们警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延续必须做到全方位的考虑,否则就很有可能因为某方面的不平衡而面临土崩瓦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111年,为何如今还有人守皇陵,他们是谁,谁来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一般世代传承,拿着朝廷固定的饷银又过着闲云野鹤的清闲生活,而且还很富有荣誉感,他们就是守护皇家陵墓的守陵人。按说封建时代结束后,守陵人这种职业应该消失才对。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如今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清朝的皇陵依然还有很多人在守护,那么他们又是什么身份呢?

  • 清朝比和珅还聪明的人,留下千亿资产,子孙如今都是亿万富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和珅真实图片,清朝比和珅还聪明的人,清朝大贪官和珅哪里人

    满清是封建历史的终结,此后天底下再无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因为时间并不算久远,所以常人对清朝的了解相对还是比较多的,而这几年清宫剧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所以清朝中那些达官贵人的名字也就更加的被人所熟知了,乾隆年代是盛衰交替点,其中的大贪官和珅更是人尽皆知,其敛财一生可谓是富可敌国。和珅本人与我们今日

  • 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生辰八字解读,爱而不得,一生知己是梅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彭玉麟,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阳县,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非进士出身,武将出身,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外号“活阎王”,后来被辜鸿铭称为:“傲骨丹心的奇男子,别样柔情的伟丈夫”。彭玉麟不要钱,不要

  • 清朝平台前军政官员曾出现矛盾,平台后施琅力主在台设府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施琅将军的资料,施琅个人简介,施琅石像

    幸好,在明末清初,有闽商郑成功家族,靠海上贸易积累起来的经济力量,将台湾从荷兰人手里抢了回来。当时,郑芝龙、郑成功、郑经家族是明末清初兴起的著名海商家族集团,在台海一带具有强大的商业实力,郑氏集团拥有“海陆十大商”,由“仁、义、礼、智、信”的“海五商”和“金、木、水、火、土”的“陆五商”构成。其对外

  • 清朝对新疆、西藏的争夺是当时国防形势的必然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清朝对新疆的最后一战,清朝西藏驻军人数

    清朝之所以在康、雍、乾三代致力于掌控新疆、西藏、青海,是有国防需求的,就比如说新疆,为了确保内地的安定,就有在战略上控制天山南北的需要。若是新疆一失,对于我国来说,就有整个北部、西北部边防如多米诺骨牌坍塌式的危险。这一点晚清名臣左宗棠已经叙述的很清楚了:“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

  • 清朝宗室制度经过百年到乾隆时期逐步完备,有爵位的宗室不到7%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宗室制度,清朝独特的亲王制度,清朝末期宗室权力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降服漠南蒙古察哈尔部,从归降的察哈尔林丹汗遗孀囊囊和儿子额哲手中获得了所谓的“传国玉玺”,东蒙古诸部都归附于皇太极,后金国势由此走向强盛。于是,皇太极于天聪九年十二月授意群臣以察哈尔降服、“传国玉玺”归金为由,向自己上奏疏,“早正大号、以安天下”。同时后金贝勒大臣及

  • 为什么是清朝而非大顺得天下,看李自成与多尔衮的格局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多尔衮杀了李自成吗,李自成大顺人口,李自成大顺的起止时间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成了北京城的新主人,李自成建立大顺朝也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此时大顺朝控制的区域包括京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河南和湖广一部,与清朝、明朝南方残余势力(南明)三分天下,而且大顺朝作为一股新兴的势力有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只要李自成处理得当,南明部分早晚都会归顺大顺

  • 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掰手指算,全国一共有七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有多少个一品官员,清朝一品大员名单吴琠,广西武宣清朝一品大员陈步高

    在“皇帝”一词创立之初,“大臣”一词也已经悄然存在,虽然官员都统一称为大臣,但是大臣和大臣之间其实也是有差别的,就拿清朝来说,清朝的大臣分了九品,每一品又分了“正”和“从”两个等级,低下的九品芝麻官不少,但是上面的“正一品”却是寥寥无几。清朝大约有多少个“正一品”的官职?掰手指算,全国一共有七个。首

  • 鲁迅为何从来不骂蒋介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1/以笔做枪的硬骨头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另外,他还有个身份标识,就是民主战士,老黄觉得,称其为斗士更为恰当。因为,他的文章有着投枪与匕首般的杀伤力,他是用笔战斗的战士。鲁迅的杀伤力,就体现在他的“骂”上,也就是在报刊上与人唇枪舌剑。鲁迅有篇著名的杂文,叫《“

  • 此人是大清的千古罪人,将广东拱手让人,还恬不知耻自比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清第一罪人,广东杀钦差大臣,晚清三大狠人图片

    叶名琛,湖北汉阳人,道光年间进士,累迁广东布政使。《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要求进入广州城,清廷以民情激愤为由,请缓两年入城。道光二十八年,两年届满,英方重提入城要求,这时叶名琛升任广东巡抚,协助两广总督徐广缙与英方交涉,拒绝其入城要求。因当时英军兵力不足,便暂不强求。清廷认为这是一次外交胜利,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