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2000年的封建王朝制度,诞生了很多位拥有出众军事才能的帝王,像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元璋,他们则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只是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很容易被他的政治成就所掩盖。还因为和朱元璋同时期,像徐达、常遇春都是伟大的军事家,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中,常遇春、张定边、王保保、三位猛将各有神通,朱元璋之所以能打下明朝江山,常遇春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起着重要作用。朱元璋和常遇春两人都是淮西老乡,两人家乡相隔近30公里,和徐达、汤和两人不同,这两人在朱元璋刚起义时就跟随朱元璋了,常遇春是之后才投奔朱元璋的。
朱元璋从田间经过
说到常遇春不知大家是否有过了解,这个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平凡又普通的家庭里长大,之后他更是遇到了朱元璋,不过这对朱元章来说遇见常遇春就相当于拥有了半壁江山,这是为何呢?据史料记载,常遇春此人相貌堂堂、天生神力。元朝末年由于明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对汉族人区别对待,百姓生活民不聊生,常遇春为了谋生,就上山当了山贼,可这样打家劫舍的生活也让常遇春觉得没什么出路。他有野心和报复,生逢乱世对他来说可能是个机会,他听说朱元璋正在攻打和阳,便决定下山投奔,而这两个人的的相遇其实也很有意思。
史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里面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常遇春拜别山上众人后,在路上走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困乏,便决定在田间地头上睡会,接着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里有一个声音,叫道快起来快起来,你的主君来了。常遇春突然惊醒,看到朱元璋正路过此地,常遇春认为朱元璋十分具有帝王之相,便决定加入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看常遇春体格健壮是个打仗的好手,但也没太在意他。其实明史中就有记载,而且也比较详细、真实。当时朱元璋一行人在经过田间时,常遇春拦下了朱元璋,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时他想投奔朱元璋并担任大军先锋。
常遇春让朱元璋刮目相看
朱元璋看到常遇春这个状态,只觉得他是走投无路想要生活才来投奔他,况且常遇春有旧主之前是做土匪的,朱元璋又怎么能夺人所爱。常遇春听到朱元璋这样说便辩解了几句,朱元璋让常遇春不要着急,等他渡江攻取了太平镇后,他在正式接受常遇春。从这里就能看出,朱元璋在第一次见到常遇春后,并不是很看中他,毕竟他也不了解这个人是否真的有能力,所以也就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走投无路的乞丐混混而已。
另外,朱元璋也不相信他的能力,想让常遇春和他一起攻打太平镇,看看他的能力再决定要不要接受他,重用他。只是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他并不看重的人,在以后为他建立大明王朝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朱元璋攻打衢州,常遇春便决定让自己第一个出战,以此为自己立威,这个州是元军重兵把守之地,朱元璋自己攻打都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可能要花巨大代价和时间才能攻下。常遇春既然如此主动,便决定让他试试,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常遇春只花了3天时间,利用水军和陆军,亲自上阵杀敌,拿下了这座城池。经过此战,朱元璋才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在未来的意义。
从此得了半个明朝
多年征战,常遇春在九华山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朱元璋最大的对手陈友谅,无论是兵力还是军中猛将陈友谅的实力都此朱元璋更胜一筹,但是,常遇春面对对手却丝毫不惧。尤其是在鄱阳湖之战,这一战的胜负将决定中原地区谁将称霸,也意味着谁胜谁便可登基为帝。陈友谅有一员猛将,名叫张定远此人勇猛善战他单人跨马直朝朱元璋杀来,朱元璋被逼入绝境眼看就要被张定远击杀。常遇春看到朱元璋身陷险境,只用一箭就射杀张定远,就下了朱元璋。然后带领众人围攻无人保护的陈友谅,鄱阳湖一战大胜,中原地区势力重新洗牌,要是没有常遇春的保护,怕是朱元璋已经身死,更不会建立之后的明朝。
中原地区稳定后,朱元璋便把接下来的目标转为北方的蒙古,朱元璋派出徐达、常遇春兵分两路北伐蒙古。就是在这期间,常遇春可谓是十分勇猛的,一路进军根本遇不到可以和他抗衡的元朝将领,最终元朝大都被成功拿下,元顺帝仓皇逃离皇城。至此,朱元璋扫平所有障碍,建立大明朝。《明史》这样评价常遇春,作战时摧枯拉朽,攻无不克,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力和徐达不相上下。常遇春被誉为常胜将军,可谓是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洪武二年他便病逝了,还被追封为了开平王。
除此之外,他的儿子还被朱元璋封为了郑国公,两家更是结为了亲家,让他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这可谓是给了他们极大的荣耀。不得不说,怕是朱元璋怎么都没有料想到吧,他这偶然在田间碰到的大汉竟然成为了名将,并且还为自己打下江山做了很大贡献。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将,他们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不知道你还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