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最后的救命稻草,崇祯皇帝为何自毁长城对他痛下杀手?

大明最后的救命稻草,崇祯皇帝为何自毁长城对他痛下杀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1/31 21:27:48

而在明末的将领中作者认为知名度最高的应该是袁崇焕了,说起来袁崇焕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将,而且他在很多武侠小说中时有出现,这也大大提高了他在坊间的知名度。今天作者且不说袁崇焕在历史上的那些争论,单单说他为明朝边关立下的汗马功劳。

袁崇焕这一生虽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是最后仍然被朝廷处以极刑。崇祯皇帝以为袁崇焕和清军勾结,所以他不仅将袁崇焕处以极刑,还将他的首级悬挂在城墙上。亏得袁崇焕有一位忠实的部下将他的首级偷了出来,就连袁崇焕后来的陵墓也是乾隆皇帝给他修的。

袁崇焕生于公元1584年,三十五岁的时候便考上了进士,后来去了福建担任知县,再后来又去了兵部任职。可是袁崇焕这个人很奇怪,他非常喜欢和人谈论兵法,经常与边塞上的老兵们聊天,也算是对边塞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他也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明明是一个文官却成天想着打仗的事儿,但是也可能和当时的大背景有关,当时努尔哈赤率领后金一直在攻打辽东,明朝的疆土受到严重的威胁。堂堂的热血男儿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况且袁崇焕的执行力也是非常强的,不光是纸上谈兵。

公元1622年的时候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了,朝廷就在商议派何人去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以后就一个人跑去了关外,专门去勘察地形,他这个举动表现了难得一见的胆略。当时袁崇焕在搞清楚实地状况后,向朝廷提出只要有足够的兵马钱粮他就能镇守住山海关。

听了这话平时只会玩木匠活的明熹宗又惊又喜,于是便派袁崇焕去驻守山海关,袁崇焕这下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向往已久为国出征的机会。这个时候的辽东在努尔哈赤几番进攻之下已经换了好几批守将了,可是偏偏一直都没有人能收拾好这个烂摊子。

再如此重要的国防前线,这样频繁的更换将领,可想而知明朝掌权阶层当时的情况是有多么混乱了。好在袁崇焕的上司负责辽东的孙承宗是一个懂兵略的人,他知道单单守住山海关是不行的,于是孙承宗派人到山海关外围的一些重要地段筑城防守。

这时候袁崇焕又自告奋勇愿意去离山海关很远的宁远驻守,作为关外抵御清军的第一道防线。当时的明军害怕清军普通见了老虎一样,袁崇焕这个举动让他的同僚们非常吃惊。孙承宗赞赏袁崇焕的勇气,于是同意了他的要求,拨给他五千兵马让他去镇守宁远。

袁崇焕到任之后,由于宁远无险可守,他雷厉风行的征集士兵和百姓一起先修筑城墙。袁崇焕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且对当地的老百姓也非常好,所以筑城的时候人人都十分卖力。宁远城墙没几个月的功夫便修筑完成,并且在城墙上架上了十一门火炮。

经过袁崇焕的一番努力,宁远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坚固的军事堡垒。在前方筑城的同时,孙承宗在各路防线积极练兵屯田,把整个防线由山海关向东推进了四百多里。并且沿途收复了很多失地,整个辽东的形式得到了改观,改变以往镇守山海关坚壁清野的方针。

然而奸贼误国,当时的掌权大宦官魏忠贤竟然因为孙承宗不给他送礼,所以撤掉了孙承宗蓟辽督师的职务,换了一个叫高第的人掌管辽东。到了天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这个时候袁崇焕只有一万多兵马,而清军则是他的十倍有余,兵力悬殊情形十分危急。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坐镇山海关的高第却吓破了胆,连忙命令关外的明军全部撤退,袁崇焕接到命令后非常愤怒,并且拒不执行。结果高第放弃了袁崇焕,把关外其他所有的军事据点全部撤回,丢弃了孙承宗和袁崇焕艰苦收复的土地和苦心经营的关宁锦防线。

这个时候整个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在这种危急关头袁崇焕却非常的镇定自若,首先向部下表达了要跟清军决一死战的决心。紧接着袁崇焕命令参将祖大寿率兵到宁远的西北作为后援来牵制清军,袁崇焕亲自帅军驻守宁远城,组织百姓们运输火药和火炮。

这是明摆着和后金决一死战了,后来努尔哈赤杀到宁远,并且派出一支军队绕道宁远后方,切断了所有通往山海关的路。一开始努尔哈赤也不想强攻,想用计招降袁崇焕最终没有得逞。万万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居然非常善用军队,而且还精于指挥。

任努尔哈赤如何强攻,也没办法攻陷宁远城,不光如此袁崇焕还用火炮重伤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被救回营后立马下令停止攻城,第二天便仓皇撤军。宁远这一仗打的非常惨烈,袁崇焕取得的宁远大捷极大的振奋了明朝军队的士气和死守辽东的决心。

这一场战役的胜利与其说是用了什么出色的谋略,还不如说是因为袁崇焕的勇气和意志,和努尔哈赤誓死一搏换来的。宁远大捷之后原本投降努尔哈赤的明军将领都回来了,而且山海关外的很多驻军据点再一次被收复。努尔哈赤重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积极的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天天整军练武企图替父亲报仇,征伐明朝。在天启七年的时候,皇太极亲率八万精锐连续攻下了两座要塞兵围锦州。这时候的袁崇焕已经升任辽东巡抚了,锦州就是他所修建的另一座的关外重镇,由他手下的大将赵率教守卫。

可是如今的明朝军队在袁崇焕的训练之下,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了,皇太极虽然连续指挥军队猛攻,但是赵率教指挥有度且明军士气十足,多次击溃了清军的进攻。袁崇焕一边派军支援锦州,一边绕道清军后路进行迂回包抄,而且还派水师进攻东路作为牵制。

皇太极眼瞅着打了一个月还是拿不下锦州,最后只得再次无功而返,皇太极终究是不服气,再度整兵攻打宁远。这一次袁崇焕居然率军出城和皇太极的军队正面交锋,清军数次冲击都没能冲乱明军的阵脚,但是由于明军的野外作战不如清军,所以退入宁远坚守。

只要清军一攻城,明军就用大炮攻他们,皇太极眼瞅着实在是攻不下,只好再度灰溜溜的退兵,皇太极退兵的时候还遭到了袁崇焕事先安排好的伏击。清军败回沈阳,第二次宁远大战再次以明军胜利告终,不得不说从军事能力上来讲袁崇焕的确称得上是个天才。

经过这两次的宁远大战之后袁崇焕已经成为大明王朝最重要的支柱,后来崇祯二年皇太极再次整军,气势汹汹的直逼北京。袁崇焕得知清军入关后千里迢迢敢去救援蓟辽督军刘策,后金被击退之后袁崇焕却被治罪,朝中很多大臣都认为是他将清军放入关内的。

而这个时候的皇太极也设计离间袁崇焕与崇祯之间的信任,崇祯三年的时候,袁崇焕被处以极刑——凌迟处死,全家都被流放。在袁崇焕死后的第十四年,清军入关夺取了大明天下,虽然说袁崇焕这一生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可是他的爱国豪情却万古长存。

更多文章

  • 罪大恶极的蔡京是什么下场?被活活饿死,葬在乱坟岗,儿孙被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蔡京之死,福建仙游蔡京墓,宋钦宗处死蔡京

    长期担任宰相,藏污纳垢,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连起大狱,残害忠良,搞的国家乌烟瘴气,遍地是起义。而在《水浒传》中,其罪行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更是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大概是搞的民不聊生,国无宁日,最后金军如入无人之境,酿成了靖康之难的悲剧。那么这么一位恶贯满盈的奸贼,最后是什么下场呢?大概惨到三点。一

  • 八百里梁山泊108将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新王朝,宋江:因为人太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108将宋江简介,宋江为何能领导梁山108个好汉,梁山108将宋江的一生

    按照小说中描绘,108将各个英雄好汉,包含了各类人才:神机妙算的军师、能统兵独挡一方的帅才、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猛将、通晓天文地理异人、妙手回春的神医等等。再加上有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根据地,还易守难攻,军队人数多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小说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过梁山人马具体数字)。综合以上因素,如果宋江是个有王者

  • 抛开利益集团的干扰,从改革自身角度看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居正改革的背景,用唯物史观评价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措施和影响

    张居正改革一直是史学界和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为人功过颇具争议,其变法之辉煌成效和死后人亡政息的悲惨结局亦令人扼腕叹息。从艺术角度来说,张居正及其改革的争议、辉煌和悲剧构成了一部精彩作品一波三折、荡气回肠所必备的一切要素。因而能够引得无数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们竞相折腰。史学界有一种史观叫做“革命

  • 此人活过7朝代,3次封王,3个女儿做皇后,若他称帝赵匡胤将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军阀符彦卿,这个符彦卿可不得了,他的父亲是唐末名将符存审,自小这个符彦卿就以聪明,善军事而著称于世。而开始崭露头角还是在后唐时代,他多次领军攻城拔寨,为后唐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当时手握雄兵的一方豪强,可不比后来的石敬瑭差多少。后来石敬瑭投靠契丹人建立了后晋政权,而为了拉拢手

  • 蓝玉之死,在皇权唯一性下,萧何王翦的历史经验也救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蓝玉简介资料,蓝玉为朱元璋血守洪都100天,护宝风云蓝玉

    对皇帝而言,什么最重要?皇帝位置的排他性还有安全性最重要。也因此,历史上有无数的典故出现,这无数的典故背后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皇帝不怕你贪财好色,就怕你培植势力。秦国名将王翦带领50万大军攻击楚国,临行之前又是要房又是要钱,下人问为何如此。王翦答曰:让王上放心而已。汉初丞相萧何,声望日隆,下人

  • 宋朝时期四千犹太人来到河南,现想回国,却得知只有女人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其实在二战当中,不仅仅是德国人,基本上全欧洲都处在反犹太人浪潮中。但是因为德国在一战中的惨败,导致民不聊生,而犹太人又大发国难财,让德国人恨得牙痒痒。不然哪儿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主动杀害犹太人呢?于是数百万犹太人被杀害,幸存者则到处流浪。 而在我国河南省开封,就有着这么一伙犹太人,他们的聚集地被称

  • 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为何能够获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起义与农民起义有什么区别,朱元璋起义电影,朱元璋起义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历代大一统王朝当中身份地位最低的君王了,出生贫寒,出过家,甚至还当过一段时间乞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底下的人,在元朝末年的乱世当中,建功立业,成功开创大明三百年王朝基业,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并不是最强大的。但是却能够在乱世当中逐一打

  • 关羽怎么成武圣的?朱元璋将此人扔出武成王庙,关羽才成功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封关羽武圣,朱元璋和关羽的关系,关羽为什么被封成武圣人

    其实古代中国的武圣,并不是关羽,也不是岳飞,而是姜子牙。姜子牙在72岁辅佐周文王,一路过关斩将,让弱小的周文王逐步站稳根基,并且辅佐周武王打下了江山,使得大周存在了800年。而在这个过程中,姜子牙的兵法出神入化,是周武王能够取胜的关键。而且姜子牙所写的兵书《六韬》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后世的很多

  • 明朝拿下越南后,如果能学秦始皇的做法,那越南将永为我国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收复越南的原因,明朝为什么没有统治越南,秦始皇越南

    其中,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越南这片土地,古代被中华统治1000多年,直到明朝还重新收回,最终功亏一篑,现在独立出去,成为我国的邻国。很多人现在还在骂明朝,为何放弃越南。其实只要当时明朝拿下越南后,如果能够学习秦始皇的做法,那么越南将永为中华土地,永远为中华一省。越南从秦汉时代就成为中华领土,此后一直受到

  • 朱元璋数十万子孙,为何会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杀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李自成大结局,李自成杀害了朱元璋的后人,朱元璋李自成为何失败

    朱元璋封了24个儿子藩王,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军队,想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过着自己的安生小日子。这些藩王一年俸禄高达万石,这还不算逢年过节的赏赐。明朝的藩王不仅仅有地有钱有而且还不用受当地的律法约束,即便是犯罪了,当地官员也不可以对宗亲动用刑罚。因为有了这些特权地位,,皇室宗亲可以肆无忌惮地垄断赚钱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