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抬得越高才能摔得越狠,雍正非置年羹尧于死地,原因只有两个字

抬得越高才能摔得越狠,雍正非置年羹尧于死地,原因只有两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4/2/4 18:55:38

一说起功高震主之人,雍正时期的年羹是绕不过去的人物。那么,在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恩怨情仇?为何雍正对年羹尧从宠极一时到杀心顿起,从而演绎了恩怨两重天呢?雍正的诛心之治在年羹尧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恩与怨犹如雍正的掌心掌背,瞬间可以翻覆。而年尧置身其间却浑然不知,以为花有百日红,人有千日好,以为功劳是世间最锐利的武器。

却不知自己功高震主,人世间最锐利的武器不是功劳,而是消弭功劳。在后康熙时期,年羹尧已经是封疆大吏,官至四川巡抚,这个一心建功立业的人,很快被晋升为川陕总督。在年羹尧的命运牌局里,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和他搭牌的那个人是皇十四子胤褪。当时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节制西北军务,而年羹尧则成了他的最佳搭档。

此二人的合作是和睦的,也是富有成效的。因为西北稳住了,年羹尧此时的命运风平浪静,一路向好,直到胤禛即位,雍正王朝徐徐展开。雍正上位后釆取的第一个动作是撤换了年羹尧的搭档——十四阿哥胤禵。年羹尧当然明白这其中的缘故,但他相信自己命运依然风平浪静,甚至一路向好,因为他没有野心起码在此时,还没有野心。

此后的所有事情似乎印证了年羹尧的猜想,他随后晋爵,为三等公。次年,年羹尧因为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被授抚远大将军,一等公。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也被封为一等公,加太傅,恩宠一时无两。这是年羹尧的花好月圆,但他并不知道,雍正的掌心掌背即将翻覆,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借口。只要雍正用心去找,借口是很容易找到的,有心机敏锐的大臣已经跳出来为雍正寻找借口。

山西巡抚伊都立弹劾年羹尧收受盐商十万两白银,汉军都统范时捷又弹劾年羹尧欺罔贪婪罪五条。雍正不动声色地下旨:命年羹尧明白回奏,寻下吏部议处。年羹尧的回奏当然是为自己辩护,只是于事无补。因为在此时,雍正杀心已起。吏部的大臣都没好眼色,讨论了半天,只给出“罢职留爵”的处罚建议。

雍正当然不肯这么轻描淡写,他以年羹尧所犯之罪甚多,即使死罪也不够,严旨斥之。雍正诛心之术的微妙就在于,他是分次的,先从外围入手,循序渐进。尚书隆科多因为替年羹尧辩护,被削太保衔,年变尧的儿子年富、年兴革职,交祖父年遐龄严加管束。年羹尧本人先革大将军职,授了一个闲散的职位,在杭州效力。对年羹尧本人来说,这是含义味的处罚。

但雍正不会止步于此,在随后的谕九卿书中,雍正将年羹尧、隆科多视为一党,很有不死不罢休的意思。年羹尧至此明白,刀已经高高举起,落下来是必然的,唯一的悬念是落下来的力度有多大。年羹尧开始讨饶:“求主子饶了臣,臣年纪不老,留下这一个犬马,慢慢地给主子效力。”雍正至此当然不需要这犬马了,他欲擒故纵,将问题交给内阁与九卿讨论。

而讨论的结果是——年羹尧犯大逆之罪、欺君罔上之罪,僭越之罪、专擅之罪、残忍之罪,贪腐之罪,总共九十二条大罪。雍正最后的处理稍微委婉了一点:年羹尧赐死他的儿子年富斩首,其余十五岁以上的儿子,流放边远之地充军。雍正将诛心之治与收心之举和谐统一,玩得那叫一个游刃有余,令世人叹为观止。如果再细细考究,年更尧的盛极而衰,也许不能全部归之于雍正的诛心之治。

客观地说,在人性弱点的暴露上,年羹尧也有很多可非议之处。他节制西北之时,所用之人从来不奏请雍正,自行任命当地官员。而当年羹尧凯旋还朝时,公卿等高官皆跪于广宁门外迎接,年羹尧则与雍正并马而行。对于百官的跪迎,年羹尧视若无物。王公贵族有下马同年羹尧打招呼,年羹尧仅仅只是点个头而已,无礼傲慢之极。

同样,年羹尧到了雍正皇帝面前,也是无人臣之礼,一副居功至伟理所应当的神情。也许应该这么说,年羹尧的傲慢粗野遭遇了雍正的猜忌算计之后,死是必然的。不过雍正的可怕在于,他是用尽心机的,抬得越高才能摔得越狠。人性弱点晕露得越多,治起罪来才能从容不迫,优中选优。雍正为何非置年羹尧于死地?在作者看来,只有两个字——皇权。

雍正诛心之治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收拾了年羹尧,而在于让世人对其产生敬畏感。皇恩浩荡,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皇恩威严,必须唯雍正是从,可惜年羹尧至死也不明白。任何人功劳再大,职位再高,一旦不入圣眼,那就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令其永世不得翻身。倘若年羹尧学学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一样,处处夹着尾巴做人,应该不至如此。

更多文章

  • 和珅自缢前,在狱中写了一首绝命诗,嘉庆帝看后只说了11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临死前留下28字预言诗,和珅临死时留下两句诗,清朝权臣和珅临死前写的绝命诗

    前言我们都知道,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涌现出了近百位帝王,他们为国家发展可谓是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能人异士,他们也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有很多都是大家熟知的比较出名的人物,就像是乾隆、康熙等,而这些人物出名的原因也都大不相同,就像是有些

  • 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儿子对嘉庆妹妹报复方式,至今让人无法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和珅怎么被嘉庆处死,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又发生了什么,和珅送美女给嘉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当年《铁齿铜牙纪晓岚》在各大卫视上映之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人们对于聪明伶俐的纪晓岚和奸诈却不失幽默的和珅十分的喜爱,但是真实的历史并非像影视剧那样,在嬉笑怒骂之间,和和气气的相安无事,和珅作为清朝最大的贪官,乾隆皇帝不会不知道他贪污的罪证,但是却因

  • 民国总理伍延芳一生不吃肉每天洗冷水澡,他为养生靠断食减30斤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民国时期,有个大名鼎鼎的人,他一辈子都不吃肉,只喝凉水,泡凉水,为了保持健康,他就是靠着节制饮食,才能减肥三十多公斤。他便是伍延芳,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家。伍延芳来自广东,生于新加坡,三年随老爸经商返回广州,就读于香港圣保罗大学。1874年,他的爸爸给了他一笔资助,让他在英国学习。他被送到了英国的伦敦

  •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里,雍正为何要杀坎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杀坎儿的原因,雍正的死因二月河,二月河原著里雍正死亡真相

    在原著之中,他上位之后,将许多曾经帮助过他的故人都杀了,在看他刚刚登基试探邬先生的那一段,一身的孝服,带着冷飕飕的杀气,这就是雍正帝,那个猜疑心重、鹰视狼顾的雄主。有人说雍正是因为知道坎儿的背叛气愤不过才将坎儿杀了的,其实不然,坎儿做得所有事情,四爷都是知道的。邬先生发现坎儿和八爷之间的联系之后,他

  • 真实的清朝美女到底有多美?黑白照难掩其美貌,却被慈禧操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大清朝最喜欢拍照的有钱人当属慈禧,她不仅喜欢自己拍照,还经常拉上嫔妃、格格、宫女太监们和她一起摆造型拍照。从慈禧的照片中,能看到好些长相不尽人意地清朝女子,人们感叹影视剧里的清朝嫔妃,格格们都是骗人的,真正的清朝嫔妃好看的没几个。尤其是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怎么也想不到一位皇后,竟然长相如此普通。

  • 民国4大特务后代过得怎样?除毛人凤儿子外,基本回归普通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民国四大特务,估计大家最先会想到的是戴笠、李士群、毛人凤和徐恩曾。他们这些人可以说是间接将历史的走向给改变了。不过在这些特务当中最出名的应属戴笠了,当时他被外国媒体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那么这名满天下的四大特务,其后代过得如何了呢? 戴笠是浙江人,在戴笠

  • 如果康熙再多活五百年,那么中国历史会被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真实历史,康熙活多大岁数死的,康熙活多大岁数

    康熙的时代,清王朝已经失去活力,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中年人,逐渐走向腐朽。康熙之前,清王朝的体制类似“军事民主制”,股份分属贵族阶层,皇帝是竞争出来的(靠暴力、谋略等),能力很强,整个政治集团充满朝气。但康熙之后,清王朝完成了彻底汉化,原来的“合伙制”变成了皇权一股独大,官员和贵族由合伙人变成了打工仔,

  • 马家寨发现了古墓,专家:墓主人是吴三桂满门抄斩后唯一漏掉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贵州马家寨吴三桂墓,马家寨吴三桂墓是真的吗,马家寨简介

    吴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过失败,他肯定会想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而当时康熙将他满门抄斩之时,果真漏掉一人,这一人是谁?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这还得从吴三桂的发家史说起。吴三桂作为山海关统领,负责抵御东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时期中原混乱,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杀。而

  • 这口井因一名清朝妃子出名,如今成为旅游景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妃子遗体博物馆,古代广州九大名井,清朝七角井

    珍妃井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原为宫中普通水井。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无奈地

  • 清朝灭亡后,为何连光棍都不要貌美的宫女?真实的原因让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灭亡后宫女去哪了,清朝小宫女,清朝宫女打竹板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从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清朝存在了276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在中国扎根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向了灭亡,1912年2月12日,晚清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隆裕皇太后宣统帝溥仪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享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