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三次错失皇位,绝非因为爱情,真实原因让人心生敬畏

多尔衮三次错失皇位,绝非因为爱情,真实原因让人心生敬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40 更新时间:2024/2/10 21:28:51

清朝276年历史,大清二十四臣的经历就是清代十二朝历史的概括和缩写。尽管紫禁城已成故宫,封建王朝也已是尘封的往事,但是那段历史还在,大清二十四臣的名字还在,关于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当代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尘封的往事慢慢被揭开。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排在第一名的摄政王多尔衮

大清二十四臣第一篇:多尔衮的辛酸史

大清二十四臣中多尔衮排在首位,不仅仅是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最早,他也是公认的功劳最大的臣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是顺治皇帝福临,那时的小福临还只是个6岁的孩童,实际掌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以与其说清朝的第一个统治者是顺治皇帝,不如说是十四叔多尔衮。

说起摄政王多尔衮,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经历,为何多尔衮没有称帝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热衷讨论的话题。多尔衮和庄妃的爱情,是民间比较流传的一种说法,经典电视剧《孝庄秘史》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改编的。然而那毕竟是电视剧,经许多历史学家考证,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爱情并非事实,只是浪漫的传说而已。

那么多尔衮三次错失皇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三个理由各不相同,这些理由见证了一个男人的成长,也许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看到自己心酸的经历。

多尔衮是少年英才,天资聪颖,骑马射箭不在话下,非常受到父亲努尔哈赤的喜爱。由于多尔衮的妈妈阿巴亥还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老婆,连打仗也会把她带在身边陪伴自己。所以爱屋及乌,努尔哈赤明里暗里都想要把汗位留给多尔衮。

第一次错失汗位

多尔衮一天天长大,他逐渐嗅出自己已经身处在权力游戏的旋涡,无法逃脱。母亲阿巴亥被曝光与大哥代善有不正当关系,因为这个原因代善失去了争夺汗位的资格。暗中黑手皇太极以为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也会因此被连累,但是他失算了。努尔哈赤似乎对最爱的妻子出轨并没有特别在意,所以多尔衮依然备受器重。

然而,就在1626年,多尔衮还是十四岁的少年,父亲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之战,被袁崇焕打败后身负重伤,没有留下遗嘱就去世了。汗位继承问题摆在了眼前,35岁的皇太极看清楚局势后迅速行动,他做了两件事成功夺取了汗位,一件事是拉拢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另一件就是害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皇太极谎称努尔哈赤有遗诏,下令让爱妃阿巴亥殉葬。(皇太极如果真有遗诏,为何不直接说老子直接把汗位让给自己呢,反而要绕弯子。)

而十四岁的多尔衮什么都没做,不到半天时间,他相继失去了父亲和母亲,而弱小的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无能为力。毕竟这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后来直到汗位继承人确定了,多尔衮才从悲痛中走出来,清醒地面对现实,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了!

事后,多尔衮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他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敌人是谁,他就是八哥皇太极。父亲努尔哈赤曾经当着众人留下口谕,把母亲阿巴亥和自己兄弟三人托付给大哥代善照看,可皇太极却在父亲死后带着声称父亲要求母亲殉葬。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多尔衮当时是这样想的,可是大汗之位被皇太极霸占了,此时的自己还太过年幼,没有力量抵抗,所以他必须蛰伏下来,等待复仇的机会。

第一次汗位争夺战失败后,多尔衮开始对皇太极言听计从,逐渐成为他的工具人,为他走南闯北建功立业。但其实多尔衮这是在积蓄力量,储蓄名望,耐心等待翻盘的时机。此间,皇太极为了制衡岳托、萨哈的势力,选择把权力大量分散给多尔衮,因而多尔衮不愁没有发展前途。多尔衮在这期间立下了许多功劳,因此受封为吏部尚书。这个吏部尚书其实就是管理官员的岗位问题,天天就是和人勾心斗角,这位未来的摄政王在这个职位上受益匪浅,为后来的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35年,多尔衮率军收降蒙古林丹汗残部并获得元朝传国玉玺,让皇太极对他刮目相看,也对他彻底放下了戒心。

第二次错失皇位

多尔衮跟随兄长皇太极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以至于他的功劳连皇太极都开始有些忌惮了。公元1643年,在和明朝决战在即的时候,皇太极却突然离离奇驾崩了,同样也没有留下遗诏。多尔衮眼里最大的对手自己倒下了,这让蓄谋已久的多尔衮又惊又喜。这时,正值壮年的多尔衮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皇太极突然驾崩也没有决定继承人,所以又一次夺嫡之战悄然展开。

这个时候,多尔衮的面前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那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豪格军功也很大,而且是皇太极长子,身份地位都够格继承皇位。但其实,豪格虽然悍勇,打仗很厉害,但是心思单纯,尤其是不会说话。众人在为继承人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争论不休的时候,豪格说了一句话葬送了他的皇位,他说:自己德行浅薄,不能继承皇位!

这句本是自谦的话,用来以退为进的,谁知满人根本不吃这一套,就把这话当真了,都认为豪格不配当皇帝。可是另一方面,豪格有坚持认为自己不当皇帝野心,但一定要让先帝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才服气。

豪格明确表示,如果多尔衮当选皇帝那么他就造反,另外还有一个人力挺豪格的,这个人就是鳌拜。对于多尔衮来说,豪格与鳌拜都不足为据,斗翻他们易如反掌,非要自己当皇帝也是可行的。但是这就意味着要产生内斗,大好的机会就会葬送,最终让大明政权渔翁得利,这是多尔衮不愿意看到的。

最终,多尔衮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这也让豪格无话可说。多尔衮功高志伟,威望最高,他当选为摄政王,辅佐小皇帝顺治。

皇位之争刚刚结束,多尔衮马上赶赴山海关,与吴三桂李自成较量去了。因为他明白,问鼎中原统一天下是父兄一直想做而又未能做成的事,争权夺位的事一定是排在这件事之后的。在大局面前,多尔衮拎得清。

多尔衮和皇位的距离

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带领八旗子弟四处征讨,打下了庞大的领土,建立了初期的大清朝。但当他回到北京城的时候,却把这一切都交给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顺治。

清军入关一年后,多尔衮已经是大清朝的实际领主。此时大清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多尔衮的心血,此时此刻多尔衮的处境和当年曹操的处境竟然有些相似。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坐在皇位上的却不是自己。

顺治二年,有人向多尔衮进言请求他继承大统。读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这其实是禅让皇位必经的套路,但是多尔衮却没有接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爱情,与孝庄皇太后的爱情。其实,历史上关于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谜,《清史稿》和其他史书都没有任何记载,这是历史学家都没有揭开的谜团。孝庄皇太后的位置,确实很有可能是多尔衮皇帝之路上的阻碍,但绝不是多尔衮不称帝最关键的因素。

多尔衮当然是想当皇帝的,这一点皇太极知道,孝庄皇太后知道,顺治皇帝也知道。所以在多尔衮死后,孝庄皇太后要求顺治追封他为清成宗,圆了他的皇帝梦。

为什么多尔衮生前迟迟不愿意逾越雷池,做这么一件事呢,难道是害怕什么吗?我想,他谁都不怕。战场上,多尔衮是英勇无畏的勇士;

政治上,多尔衮他是老谋深算的摄政王;

家族里,多尔衮他是功高卓著的“十四叔”。

对于多尔衮而言,南明他不怕,鳌拜、顺治他也不怕,孝庄太后也不值一提,他所顾及的唯有大清的江山,他们父兄三人奋斗一生的事业。

放眼历史,多少朝代不都是因为争夺权力而分崩离析。多尔衮亲身经历了两次夺嫡事件,阴谋诡计无所不用,自己的母亲就是因此而死,大清初定,朝局不稳,假如易主,想必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况且,多尔衮自己没有子嗣,就算夺回皇权,自己百年之后,大清朝又要经历一番斗争,多尔衮他再也不想再看到一个十四岁的懵懂少年被权力压迫时的无助。

也许,大清的稳定与太平,才是争斗一生的多尔衮最想看到的吧!

良臣也行,奸雄也罢,多尔衮的确给清朝开了一个好头!

而对于多尔衮来说,为了家族的利益,心甘情愿放弃自己垂涎已久的皇位,这就是多尔衮成熟的标志!

浅薄之见,与君共勉!#历史人物#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关注海贼说历史,让我们一起为历史点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冒着88岁高龄也要纳她为妻,为何她却独守空房一辈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的最后一个女人晋妃,就是如此。13岁便成为了乾隆的妻子,之后不到一年时间,乾隆便前往极乐世界约会富察皇后了。命运总是捉弄人,刚成为皇上的女人没几日,变成了乾隆后宫中最小的寡妇,情何以堪。那为何乾隆冒着88岁高龄也要纳她为妻呢?先了解下晋妃的身份背景,晋妃本名沙济富察氏,是清初重臣米思翰的玄孙女,

  • 大清灭亡上百年,竟还有人在守皇陵?他们工资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皇陵是皇帝和皇室成员才能下葬地方,自然陪葬品也非常的贵重,里面都是奇珍异宝。皇陵主要分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再往细的分还有很多。皇族为了保护这些皇陵和里面的奇珍异宝,就派了很多士兵去看守。别看这个职业吓人,在古代可是至高无上的,谁要是能去看守皇陵,那必定前程似锦。当然,守陵人也不是随便选的,全是

  • 乾隆封赏两位武将,一人要权,一人要美女,两者的未来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长寿的皇帝十分多,乾隆就是其一,不过不是开国皇帝,所以不懂得节俭,要不是雍正,哪有什么盛世。能当上皇帝,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而且能活得那么久,可想而知手段有多么强硬,这个老头子可坏滴很啊!乾隆年间,虽然对内地特别大规模战争并不多,可是也没有真正到天下太平的情况,加上外敌环伺,武将还是有出人头地的机

  • 乾隆的外国妃子:用尽手段,拼搏上位,下场却无比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长河中寿命最长的皇帝就是乾隆,也是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3年零四个月之久,到后期因不想比康熙做的年限长,禅让给了嘉庆,以太上皇自居了3年才去世。有人说乾隆之所以长寿不但是因为家族遗传,善于养生的他平时运用吐纳呼吸法,因其能很好的保护五脏六腑,感兴趣的可以浅试一下。话归正题,嘉妃是乾隆早期到中

  • 慈禧太后一生害怕的女人,慈安太后,最后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安与慈禧,慈禧太后简介和死因,穿越清末收慈禧慈安的小说

    非常害怕的女人。这个女人是慈安太后。事实上,当时后宫里也有嫡庶之分。同年,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被选入皇宫。自从慈安太后进宫后,不到半年她便被封为皇后。她不仅深受咸丰皇帝的喜爱,而且她的精明和政权才能使她成为皇后,这使慈禧太后害怕她。当然地位也就远远高于慈禧。虽然,就年龄而言,慈安太后不如慈禧太后大,比

  • 雍正倚重年羹尧却也忌惮,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家族因此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和羹尧关系,雍正对年羹尧有多好,雍正和年羹尧的三大冲突

    要知道,雍正初年的左膀右臂无非是年羹尧与隆科多,而年大将军更是凭借着卓越的功绩成了清廷的重要角色,一度风头盖过了正主雍正,这也成了其祸端的开启。事实上,年羹尧家族一度风光无比,不仅仅年羹尧与父亲年遐龄都位极人臣,有着一等公的高位,就连小辈也被封予了官爵。另一方面,妹妹年贵妃也是宫中红极一时的贵人,而

  • 康熙帝偏爱的十四子,雍正的胞弟,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正胞弟,雍正与十四爷经典片段,雍正和十四阿哥关系

    他与雍正可是一母同胞,奈何兄弟俩不投缘,后来胤禵投向了八爷一党,亲兄弟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这就注定他悲催的下半生。胤禵比雍正皇帝小10岁,两人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们虽系一母所生,因为雍正自小养在佟贵妃身边,所以两人感情并不深厚。可以这样说,胤禵前半生绝对很风光。后半生就剩下心酸苦涩了

  • 北洋军阀真的只要通电下野,就可以全身而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像直皖大战皖系战败,皖系首领段祺瑞下野以后,获胜的曹锟和吴佩孚就没有为难他,任由段祺瑞离开北京去天津寓居。甚至连在战斗中俘虏的曲同丰等皖系大将也都被释放。还有像张勋,尽管因为搞复辟一度遭到通缉,不过不久北洋政府就对他进行了特赦,甚至后来还打算让他重新出山,担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倒是张勋自

  • 年羹尧杀了孙嘉诚后,雍正为什么开始办年羹尧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年羹尧杀孙嘉诚片段,孙嘉诚雍正吵架完整版,雍正赏给孙嘉诚的玉玺

    而把孙嘉诚之死与年羹尧被杀连在一起,那是经典古装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历史上的孙嘉诚确实有原型,叫孙嘉淦,他们确实很相似,一样耿直,不畏强权。只不过人家历经三朝,到了乾隆朝依然受到重用,并担任过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职,寿终正寝。历史上雍正为啥杀年羹尧向来有争论。大致原因也就是年羹尧态度骄横,勾朋

  • 回眸清朝:帝后之服穿的是奢华,表现的是内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十大奢华穿戴,清朝帝后大婚服饰,清朝皇帝的衣服装饰

    清代帝后的服饰处处都显示出皇家的威严来,其用料之精美,图案布局之细致,无一不彰显出皇帝的崇高地位来。皇帝的四季衣服皇帝拥有锦绣山河,举一国之物力享受丰富的物质,从吃食到穿着,都必然是最精致的。每每提及皇帝的衣服,大家脑海里一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龙袍”,甚至民间还有一种讽刺人的说法,“穿上龙袍不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