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杀了孙嘉诚后,雍正为什么开始办年羹尧了?

年羹尧杀了孙嘉诚后,雍正为什么开始办年羹尧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1/19 22:48:28

而把孙嘉诚之死与年羹被杀连在一起,那是经典古装剧《雍正朝》中的情节。

历史上的孙嘉诚确实有原型,叫孙嘉淦,他们确实很相似,一样耿直,不畏强权。只不过人家历经三朝,到了乾隆朝依然受到重用,并担任过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职,寿终正寝。

历史上雍正为啥杀年羹尧向来有争论。大致原因也就是年羹尧态度骄横,勾朋结党,不守臣子本分,引起雍正帝猜忌,最后死亡。

年羹尧可谓是武全才,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中了进士,不久充任庶吉士,曾担任过翰林院检讨、四川和广东的乡试考官、内阁学士等职。

年羹尧的仕途颇为平坦,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出任四川巡抚,此时他年仅30岁,可谓是年轻有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羹尧升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

同时,他与当时还是四皇子的雍正私交甚笃。雍正继位后,他更是受到器重。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武装叛乱,雍正二年(1724),叛乱基本被镇压,几万叛军全部投降,这场战役总指挥就是年羹尧。

经此一役,年羹尧威名远扬。同年十月,年羹尧奉诏进京。沿途令官员跪道迎送。到京时,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不下马直行而过。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在雍正帝面前,他的态度也十分骄横。

雍正帝念他功劳巨大,还是隆重接待了他。

雍正帝赏赐年羹尧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以及黄带、紫辔、金币等物,并晋升他为一等公。此外,再赏给其子年斌承袭爵位;父亲年遐龄则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兄长年希尧任工部侍郎,妹妹是雍正帝的妃子,被封为贵妃。年羹尧可谓是一门显赫。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帝进呈自己出资印刻的《陆宣公奏议》,请求皇帝为此作序。雍正帝正想亲自撰写序言,他却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序言。

皇帝最忌讳臣子勾朋结党,年羹尧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自然犯了雍正帝的大忌,而且朝中大事多由年羹尧做主发话,连为书作序也被代劳,雍正帝落了个受人支配的名声,心中更为痛恨,于是寻机逐步清除年羹尧。

雍正三年(1725)正月,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帝不予准奏。两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同年三月,京师空中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之相,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表称颂,但字迹潦草,又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雍正帝借机发难,认为他心怀不敬之心。当年四月,雍正帝免除年羹尧川陕总督与抚远大将军之职,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降任杭州将军后,许多曾受过他提拔的人纷纷遭受牵连,有一个叫汪景琪的人,写了一部《西征随笔》,称赞年羹尧的军功,雍正帝闻讯后,将其处死。雍正帝身边的侍讲官钱名世,曾写过几首诗颂扬年羹尧平定西藏的功劳。雍正帝大为恼怒,将钱名世革职,并御书“名教罪人”四字,制成匾牌,悬挂在钱家的大门之上。

雍正三年(1725)十月,雍正帝削去年羹尧官爵,将其逮捕回京会审,后以92款大罪定刑,其中有30多条可将年羹尧处以极刑。

雍正帝为了避免背负杀戮功臣的恶名,故作宽宏大量,说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特地开恩,赐其自裁,族中任官者俱革职,嫡亲子孙发配边地充军。年羹尧悲愤绝望之下自尽身亡,一代名将家破人亡。

既然电视剧中把年羹尧之死与孙嘉诚联系在一起,我们也就分析分析,为啥孙嘉诚一死,雍正就开始收拾年羹尧了。

一句话,时候到了,雍正忍耐年羹尧太久了,该结束他的生命了。

在雍正王朝当中,年羹尧在西北军营中也下手杀人,但是前三次都是帮助雍正帝铲除障碍,同时也是为了促进西北战事能够更加顺利的解决,这关乎雍正在朝野当中的威望,因此雍正不旦选择默许反而暗中给予支持。

雍正帝自从登基之后,一直都在试图开展新政。但因为继位之初,一方面国家还在对西北用兵,实施新政必然会带来朝廷发生动荡,不利于西北用兵;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自己当初皇位还不稳,以八爷为首的一大批人对雍正是不服的,都希望能够采取什么措施颠覆其帝位,从而使得八爷能够上位。

因此,雍正的新政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年羹尧西北大捷之后,逐步开始推行以火耗归公为主的新政。

而年羹尧因为在西北常年用兵,在军中威望很高,因此他想让年羹尧在西北地区首先开始进行尝试。但又怕年羹尧阳奉阴违,由此就派遣了孙嘉诚到军营进行监督。谁知道,年羹尧膨胀到不可救药,直接就把孙嘉诚给杀了!

这让雍正帝是极为的恼怒,毕竟孙嘉诚就相当于雍正派遣到年羹尧身边的钦差,但是年羹尧却毫无顾忌把他给杀了。由此开始,雍正帝忍无可忍开始对年羹尧进行了处置。

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就已经对年羹尧有了杀机,比如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在京城大摆功臣派头,甚至不将皇权放在眼里,朝堂之上毫无人臣之礼,面对雍正所提出的各项改革几乎都是拒绝,嚣张程度已经引起了雍正的不满!

但这一时期的雍正还不打算与年羹尧完全撕破脸面,因此选择了折中的方案,派遣孙嘉诚前往西北助年羹尧管理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避免年羹尧在西北一家独大,进一步分化行政方面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孙嘉诚管理经济的权限,以避开年羹尧的压制,继续在西北推行改革,对于这样的目的,年羹尧心知肚明,可他最终选择的应对方案却是:直接杀死孙嘉诚!

孙嘉诚被派到年羹尧那里,这本身就是雍正的心计。

孙嘉诚敢于直言,一心为民,是清流党的领袖人物,他去西北之前,就因为僭越问题,上奏折狠狠参了年羹尧,两个集团的矛盾就此埋下。

雍正对此洞若观火,因此他才要派孙嘉诚去西北。而孙嘉诚的死,则引发了更大的矛盾。清流们此时已经顾不上反对新政了,年羹尧成了他们的主要攻击目标。这样,雍正不仅分化了反新政势力,还有效利用了清流。

这大约就是电视剧中雍正让孙嘉诚去西北推行火耗归公借年羹尧之手除去孙嘉诚,然后再迁怒于年羹尧,终于办了他,一箭双雕一石二鸟。

当然,雍正帝除掉年羹尧也只是他帝王术的一步,紧接着,他开始对八爷党清算。

年羹尧被赐死的当年允禟就被革去宗籍,赐名赛斯黑,关进大牢,当年就被毒死在狱中。

可以说,处置年羹尧,也间接打击了以八爷党为首的朝廷勋贵集团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增强了雍正的权威,有利于新政的顺利实施!

就这样,借着孙嘉诚的死,处置了年羹尧,雍正帝以自己极高的政治手腕,终于使得自己的新政走出了艰难的一步!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欢迎转发收藏。

更多文章

  • 回眸清朝:帝后之服穿的是奢华,表现的是内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十大奢华穿戴,清朝帝后大婚服饰,清朝皇帝的衣服装饰

    清代帝后的服饰处处都显示出皇家的威严来,其用料之精美,图案布局之细致,无一不彰显出皇帝的崇高地位来。皇帝的四季衣服皇帝拥有锦绣山河,举一国之物力享受丰富的物质,从吃食到穿着,都必然是最精致的。每每提及皇帝的衣服,大家脑海里一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龙袍”,甚至民间还有一种讽刺人的说法,“穿上龙袍不像太

  • 长崎事件时中日海军实力对比如何,如果北洋水师动武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洋舰队长崎事件,1886年北洋舰队士兵在长崎,长崎现状

    长崎事件发生后,丁汝昌原本有意强硬对抗,驻日公使徐承祖也向国内致电建议断交撤使。不过此时刚刚经历了中法战争的清政府财政紧张,不愿意事态扩大,最终决定和平解决,中日双方互赔损失告终。如果双方真选择动手,当然不会当场就开打,而是等双方谈不拢撕破脸才会开战。此时双方都会调集自己全部海军参战。从实力来说,中

  • 乾隆八年,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像火一样灼热,人多渴死路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8年夏天有多热,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易中天评价乾隆

    其实在历史上也有一个最热的夏天,那就是乾隆八年,在《高邑县志》中,曾这样记载那段历史,“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乾隆八年,积在皇帝案牍上的奏章大抵都是全国各地的热灾,很多穷人,以及体态过胖的人被活活热死,人们常说的“热死人”,在乾隆八年的确发生过。人体有自动

  • 黄埔军校前期毕业生的真实学历不高,却打的北洋军阀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黄埔军校最初的校名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开办,因此又叫黄埔军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严格意义上来说,黄埔军校是特指1930年以前的毕业生,广义上来说,包括了1924年以后国民党所开办的所有军校和分校。之所以说前几期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学历

  • 乾隆弟弟弘昼,为啥生前多次为自己举办葬礼?高明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弟弟弘昼简介,乾隆的弟弟弘昼是什么样的人,乾隆弟弟弘昼有多荒唐

    乾隆的弟弟弘昼,生前多次干一件荒唐事:为自己隆重地办葬礼。然而奇怪的是,这件事如此荒唐,无论他爹雍正,还是他哥乾隆,都对他听之任之,甚至还有一些欣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荒唐背后有他的生存之道。我们先来看看老三弘时的命运,就能理解弘昼的所作所为了。雍正前两位皇子早没了,弘时就是皇长子了,他认为自己既

  •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力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天王洪秀全,权力最大的当属杨秀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来到南京之后,杨秀清的势力几乎达到了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的程度。这是为什么原因?(一)教权至上太平天国实际上起源于我国南方的一个民间传教组织——拜上帝会。与当时清朝风靡一时的白莲教一样,拜上帝会也是这样一个组织。后来在诸位领袖的率领下,拜上帝会

  • 民国婚礼礼服的变迁,是新与旧的碰撞,是时尚与传统的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婚礼服饰,慕天姿婚礼妈妈礼服,在哥们婚礼念了一段民国的证婚词

    社会的变革就像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在人们的生活里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文化、思想、服饰、妆容,甚至是传统的婚礼,都接受着一场文明的洗礼。民国的婚礼也正在中西合璧的趋势下,变得更加开明,婚礼的服装也从传统的凤冠霞帔,演变成旗袍、婚纱等融合了近代时尚元素的服装。一、清末民初的婚服清代的婚礼服装大体还是延续

  • 三次婚姻,三次思想转变——民国名校长蔡元培的婚姻回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婚姻:蔡元培21岁时,他考中了举人,这一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婚后,蔡元培也是传统思想,大男子主义,豪放,不拘小节。而王昭也是旧时女子思想,两人性格不合,经常闹矛盾。后来,蔡元培也试图弥补裂痕,等到两人感情稍微好点时

  • 雍正登基之后,清算老八和老九,为什么却放过老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八爷党绝对是雍正帝的死对头,雍正上台后,肯定要清算。而老十胤明明是八爷的人,雍正却是不同对待,这为的哪般呢?毕竟在许多影视剧和民间故事里,雍正都是以狠辣无情出名,老八被雍正改名为阿其那(狗),老九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猪)。老八被圈禁不久就病死。根据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来看,老八很可能是被毒死的,不然不

  • 甲午战争中,真的像梁启超说的那样,是李鸿章一人敌一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甲午战争失败是跟李鸿章有关系吗,李鸿章打过甲午战争吗

    而在甲午战争期间,确实有一些督抚存在这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对于调兵参战一事多加推诿。像黄海海战以后,清政府曾经希望抽调南洋水师北上时,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就以兵船无人驾驶为由予以推脱。而日军围攻威海时,山东巡抚李秉衡以防止日军进犯山东其他地区为由,拒绝派兵增援。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太平天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