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朔三镇:三座独立军镇,为何主导了唐王朝的兴衰?

河朔三镇:三座独立军镇,为何主导了唐王朝的兴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2 更新时间:2024/1/25 15:52:57

藩镇割据的现象以及河朔三镇的形成节度使的出现造成了大唐王朝深刻的社会矛盾,它的出现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这对于封建王朝对皇权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更重要的是,节度使的出现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也导致了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安禄山因为深受唐玄宗的喜爱,所以称为三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而安史之乱是直接促进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是玄宗的轻敌,指挥的失误使得唐玄宗逃往了四川,而唐肃宗趁机在灵武即位,但是肃宗第一件事想做的事并非要先平定叛乱,而是先坐稳自己的位置,他没有听自己的谋士李泌的建议,而这一战乱的平定则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内讧,而唐朝军队在进击史朝义的余党时,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政策,凡是投降者就有官职,所以那些叛军才变成了唐朝的节度使,而河朔三镇就是在此时创立的。

而这三镇稳居河北地区,战力又最为彪悍。

“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张志忠原为安禄山的将领,成为节度使,赐名李宝臣,德镇由此而立;公元763年,田承嗣也被立为节度使,魏博镇成立;又有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幽州镇也成立。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是大唐王朝早已失去了原来的繁华,内忧外患严重,中央早已无力接管河朔三镇,这三镇趁中央无力接管之际,拼命争夺地盘,扩充兵力,以寻时机和中央抗衡,而中央一旦发觉了他们这个地方,他们就绝对没有机会再维护自己利益了。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方面均采取了措施,成立了藩镇中的中坚力量——牙兵。并且趁机扩充自己的地盘,河朔三镇的格局也在这个时候定型。

河朔三镇发展阶段

到了德宗和宪宗时期,逐渐从这场暴乱当中恢复,而河朔三镇得寸进尺。

“以期土地传之子孙。”

基于这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暂时放弃了争夺地盘的斗争,将战线统一转向了中央政府,联合抗唐。虽然河朔三镇嚣张跋扈,但是三镇节度使的认命仍旧需要朝廷的允许,要是没有朝廷的允许而名不正言不顺,那他们的后代,没有朝廷的认命也是无法得到认可的,而朝廷在安史之乱中逐渐恢复,所以自德宗开始,就有了削藩的念头,那德宗致力于削藩,那河朔三镇中想要子孙世袭的愿望也就落空,所以三镇开始联合抗唐,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要联合起来,逼迫皇帝接受他们的要求,所以开始起兵,随着声势浩大,几场胜仗下来,他们意图称王,将大唐王朝分裂,而德宗迫于压力,不得不妥协。

“德宗自经优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旎械,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

到了唐宪宗时期,坚定了削藩的决心,对于嚣张跋扈的淄青镇和淮西的平定,对于西川,镇海叛乱的平定,使得三镇惶恐不已,与其被官兵剿杀,还不如暂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先归附朝廷,这样朝廷也暂时不会将他们削藩,并且还能称霸一方。此外,他们的内部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危机,那就是他们起初建立的牙兵发展壮大,节度使和牙兵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使得牙兵不再以他们马首是瞻,而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他们也不得不依附朝廷,而这个阶段他们的主要矛盾不是和朝廷的矛盾,而是他们之间的内讧。

节帅的敌人不再是朝廷,而是他们起初拥立的牙兵,他们创立牙兵的目的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能够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需要的时候足以和朝廷抗衡,而到了后期,牙兵的势力不断膨胀,从穆宗元年一直到黄巢起义,朝廷逐渐放弃了对三镇的控制,这样二者矛盾相对缓和,但是牙兵和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却加重,因为牙兵是世袭,“其凶决者,强买豪夺,瀚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可是节度使归附朝廷之后,不利于自己利益的发展,所以他们支持的是藩镇拥兵自立,起兵割据,导致了河朔再叛,,虽然朝廷起兵征讨,但是”屯守蹄年,竟无成功。财竭力尽”。朝廷对河朔三镇完全听之任之,一直到唐亡“不能复取”。

唐末农民起义,唐王朝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各藩镇之间也开始了兼并战争,不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这个时候李克用和朱全忠成为藩镇中的强者,而河朔三镇也成为二者争夺的肥肉,面对强者,河朔三者也随之依附二人,他们割据的历史也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的影响河朔三镇一开始就敢叫板中央,并且在此期间多次发生叛乱,最后朝廷也只能听之任之,这到底是为什么?河朔三镇经历了近百年,对唐王朝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中国,对政治影响最大的地方无异在边境地区,也就是在中国的北部,那北部有三地,一是河北地区,二是陇西地区,三是并州,三个地方都是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民风彪悍,当政局趋于稳定的时候,王朝会将维护统治的重点放在这些地区,而当王朝趋向衰落的时候,这些地方也成为威胁统治最严重的地区,而河北地区,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的河北地区,唐王朝由大唐盛世而逐渐衰颓,在王朝衰弱之际,在游牧民族地区设立节度使,是大忌。

河朔三镇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地区,和游牧民族契丹地区接壤,民风比较彪悍,加上节度使在成立之初,趁朝廷还在养精蓄锐无暇顾及之时争夺地盘,扩充兵力,所以在后来藩镇几次叛乱中让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所以唐朝末年的衰颓与河朔的几次叛乱有很大的关系。最后朝廷也只能为了方便,也为了防止叛乱而听之任之了。

而河朔三镇的崛起,统治者采取了比较缓和的方式安置叛军将领,三镇的税收也是完全独立于中央财政政策之外的,加上三镇的领导者比较重视生产,依靠华北平原巨大的地理优势和农业优势,河朔三镇在财政收入方面是占领先地位的,所以华北平原的经济就完全被隔离。

“安史之乱后,江淮八道少经战乱,地方组织也没有受到严重的破坏,又有大运河直通长安和洛阳,因此,朝廷对江淮地区的控制远比其他地区强”,所以唐朝朝廷的农业几乎是完全依赖江淮地区,大部分农作物的供给也全靠江淮地区供给,财政收入税收也是如此,所以河朔三镇的财政收入独立于中央地区,而此地恰好出于华北平原,是一个农业核心地带,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淮地区,大大缩水。而一旦发生叛乱,尤其是唐末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线被阻隔,洛阳一带被攻占,而华北平原还在河朔三镇手里,这也是对唐王朝致命打击。

河朔三镇对唐王朝的走势影响巨大,无论是地理位置,农业优势还是其他方面皆有染指,这些军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财政收入、军队皆独立于朝廷之外,并且他们为了诸多方面多次发生叛乱,这对唐王朝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儿子墓惨遭被盗,盗墓贼留下的壁画,专家研究后:大唐真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唐武则天,武则天墓三次被盗,洛阳武则天壁画

    文/小先生众所周知,在墓室当中绘制壁画最早是从西周时期开始,内容多为菱形方格纹。等到秦汉时期,则是出现了诸如女娲伏羲图、狩猎出行图等人物画像,不过这一时期主要盛行的还是画像砖。而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则是风行海内外,除了之前的那些图像之外,出现了大量的墓主人图像和关于墓主人生活的图像。而等到唐

  • 中东“武则天”:18岁嫁仇人之子做二房,今却将卡塔尔王朝踩脚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70岁武则天晚年生活,她是外国武则天嫁给仇人的儿子,土耳其帝国的武则天

    莫扎年幼时,父亲不满卡塔尔元首哈利法垄断国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行为,就与众人联合抗议哈利法的敛财行为。不幸的是,莫札的父亲被捕入狱,莫札与母亲不得不逃亡国外避难。年幼的莫扎吃尽了生活的苦头,但也打磨出莫扎坚韧不拔的意志,她努力读书,顺利考进卡塔尔大学。优异的成绩、倾城的美貌一下子就让莫扎成为校

  • 隋唐时期形势动荡,为何李渊能立于帝位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影响力甚广的唐代,我们关注点的从来不是开国皇帝李渊,而是他的后辈唐太宗李世民,无可厚非的是因为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反之,在这样的历史观念下,李渊在国家的治理方面显得就不那么出色。世人对待有才能的君主是十分爱戴的,对于李世民在治理朝堂以及领兵打仗方面的能力,自然是十分认可的,因此也自然会大肆

  • 唐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及唐代家具与唐代建筑空间布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代建筑风格,唐代家具特点总结,唐代古典家具图片

    而春秋战国后,中国传统家具的材料也同样由木、石、青铜、陶兼用转而以木质材料为主,且在营建工程中通常被视为建筑营造的附属,与传统建筑中的其它非结构性内容一道,被统之称之为“小木作”。作为一个关联性的整体构成,建筑提供了日常生活的空间框架,并对相应空间内陈设的家具有着尺度大小的限定和构造技术上的参照,而

  • 河南老农发现武则天金简,拒绝出售无偿上交国家,专家:立了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金简真实身份,武则天除罪金简价值,武则天金简有没有可能是伪造的

    引言“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陶渊明《连雨独饮》很多人看待文物的眼光是不相同的,有些人认为,不少文物其实就是古代非常普通的物件,放到现代来才会价值连城,这是不是一种炒作的行为呢?许多文物有价值,但是并没有市场,那这究竟是值钱还是不值钱呢?但是,在考古学家眼中,文物就是无

  • 赵匡胤为何能与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成功都在细节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是宋宗还是宋祖,宋祖为什么能和唐宗齐名,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宋祖

    脍炙人口的诗句,诉说了四个帝王,借助诗词的魅力,唐宗宋祖总是联袂出现,无数人都习惯性的将这两人并列,意指他们成就相仿,都是古之英明帝王的代表人物。可按成就而论,赵匡胤建立的赵宋无论疆土也好,战功也罢,都和唐太宗有天壤之别,为何还被诗人同列?这无疑是属于特定人物心心相惜的产物。赵匡胤也却有这样的特质,

  • 唐朝中期之时,军纪败坏,出现诸多官痞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代的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都会特别重视兵权,而为了能够抑制武将的发展,历代的君王也会对功高盖主的武将不定期的打压。在唐朝之时,国家的军事实力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涌现了许多威震四方的英雄豪杰。然而在唐朝中期以后,却出现了军纪败坏的现状。从前保护国家的军队也发生了翻天覆

  • 被狄仁杰苦劝戒色,武则天张开嘴:来,你看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她在位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冤假错案,这些都是她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可是自古以来君王的后宫中都是佳丽三千,而作为女皇武则天必然也会以此来展现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武则天功成名就这一条路走得十分艰辛,她的家族虽然是大唐皇室的开国功臣,可是当武则天的父亲去世之后,整个家族便陷入了家产之争,武则天母女三人尽

  • 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身体日益衰弱,时常都要倚靠医药才能支持每天繁杂的政务,可是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高宗处理政务也越发有心无力,这时体贴入微的皇后武媚娘就进入了高宗的视野。高宗为了避免政务堆积如山,开始让武则天处理政事,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政治天赋出众,宛若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许多大臣难以决断的大事上书时,武则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实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的莫高窟壁画,匈奴王昭君,莫高窟壁画

    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于是就让不受宠的王昭君去与匈奴和亲,在此之前,皇帝从未见过王昭君,也不知道王昭君的真实样貌,画像上的王昭君十分丑陋,皇帝当时将王昭君许配给匈奴,也是为了侮辱匈奴。但是后来皇帝见到了王昭君的真实面貌,心中十分后悔,但也无计可施,只能将王昭君嫁给匈奴。王昭君嫁到匈奴之后,生下了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