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为何能与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成功都在细节中

赵匡胤为何能与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成功都在细节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1/26 10:27:49

脍炙人口的诗句,诉说了四个帝王,借助诗词的魅力,唐宗宋祖总是联袂出现,无数人都习惯性的将这两人并列,意指他们成就相仿,都是古之英明帝王的代表人物。

可按成就而论,赵匡胤建立的赵宋无论疆土也好,战功也罢,都和唐太宗有天壤之别,为何还被诗人同列?

这无疑是属于特定人物心心相惜的产物。

赵匡胤也却有这样的特质,这特质在无数细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赵宋开国之君,赵匡胤属成长性思维的典范人物,办事为人从不墨守成规而是善于打破常规。

话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在众多部下拥簇之下,志得意满的回到京城。

大势已定之后,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名正言顺的承袭国家的权利。

将军都是自己嫡系,还需要收服文臣,于是赵匡胤就令后周一众文臣来殿前议事。

这议事我看为虚,试探态度为实才对。

这群大臣一来,领头的宰相范质,劈头盖脸先骂了一通赵匡胤小人窃国。

他说:先帝待你如子,如今尸骨未寒,你为何如此?

骂的赵匡胤痛哭流涕,随后说。

我受先帝厚恩,感恩不尽,奈何六军所迫,情非得已啊。

说完后,这六军将士就在殿边玩弄起了刀剑,这言外之意,嗯呵!

一看刀剑在侧,领头质问的范质无奈,只得接受既成事实,要让他送死,还是有点难度的,不过保全下原老板的面子,办法还是有的!

于是他提了三个要求。

第一:行禅让。

第二:尊世宗皇后为太后

第三:待少帝柴宗训如子。

一看这三件事不难办法,赵匡胤立马答应。

随后范质也不再坚持,已经为原老板争取了足够的待遇,下九泉也足以和柴荣交差了,于是就率领王溥等一班旧臣跪拜新主,也算给了赵匡胤认同。

可这事还没完,认同归认同,禅让作为古已有之承袭传统,需尽快办。

但赵匡胤上位属突发事态,并没有多久准备时间,虽算情理之中却也算意料之外事。这来的突然之下,就让周恭帝(柴宗训)准备不及。

这小皇帝估计也不懂禅让之礼,也不想弄啥准备,因此连禅让制书都没写。

范质王溥这群大臣,估计也要点脸,不好意思弄啥禅让制书,至于那群武将,要他们写也写不出来啊。

赶鸭子上架,也可行,但没有禅让制书无疑是非常不吉利的一件事。

这时候,只见翰林学士陶穀淡定出场,从怀中掏出一份预谋已久的禅让制书,让无数人松了一口气。

这制书写的是文采飞扬,精妙无比,将赵匡胤狠狠吹捧了一把,英明神武,伟略无双,仁义超群之类的话语,那是一串又一串。

这表现无疑大功一见,也让赵宋王朝的开局,有了点正儿八经的气势。

按理说,如此奇功赵匡胤应该发自肺腑感谢才是,可赵匡胤却非寻常人所想那样对陶穀另眼相看,反而认清了陶穀为人。

这陶穀不过一个善谄媚取宠、溜须拍马的小人而已。

随后岁月,赵匡胤虽用陶穀却并不重用,根源吗!

不过是不得因私情而重佞人而已。

至于在禅让之前和赵匡胤唱对台戏的范质、王溥等一干旧臣,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参与了指责赵匡胤的,反而不仅没有被罢黜,更是在和后续都获得了重用。

这前后对比,还有重用和不重用,无疑体现赵匡胤用人之智和识人之明。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不是吹牛打屁那种人,而是让你不痛快,直言你的过失,甚至为了责任甘愿承担风险的人,这点是不是和李世民任用魏征很像?

以这个认知为基础,投机倒把,善于奉承的陶穀明显不在此列!

而范质、王溥等一干旧臣在社稷交替时刻,依旧坚持原则,让君王不痛快,他们才是真人才。

后续这样的用人之智和识人之明,在赵匡胤身上依旧有体现。

公元960年,赵匡胤决意攻打南唐,任命曹彬潘美为主副帅。

临出发时,曹彬有点不放行,怕自己指挥不动骄兵悍将,于是跪求赵匡胤的圣谕。

如有将在外不服军令,犯事了,如何处理?

只见赵匡胤仿如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从怀中拿出一锦囊,随后亲手将就锦囊妙计交给曹彬,说道:

爱卿宽心,将在外违犯军纪处分规定,全写里面了,上到潘美,下至将领,只需打开这锦囊,依旨行罚便可。

这份锦囊无疑有尚方宝剑的样子,也让曹彬定下了心。

有锦囊坐镇,赵匡胤撑腰,曹彬率军打仗也是节节胜利。

胜而班师之后,曹彬将这锦囊又恭恭敬敬的交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一看,笑的那个开心啊。

于是当着朝臣的面,将锦囊打开给群臣观之。

只见里面不过白纸一张,啥都木有,众臣吃惊之余不由惊讶问询,为何如此!

只见赵匡胤大气的说:白纸一张,胜于千余条规定,曹爱卿可曾想到?

众臣钦佩之余,不由对赵匡胤用人之道肃然起敬,从此越发君臣不疑。看看后续赵光义言行,在打仗之余,居然千里布阵,引发溃败,就知信任和放权有多么重要了。

如此三件事看过之后,在看唐太宗李世民事迹,是否有似曾相识感觉?

前两件事,引申出的用人之智和识人之明,后一件事引申出的君臣不疑,无疑是古往今来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所谓英雄惜英雄,诗词将唐宗宋祖同列,道理就在于此。

这典故,对于今日无数创业者也好,有志于人生追求的人也好,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标杆,如果你是老板,要学如何用人,如何识人,可以多看看员工原则问题的坚持,如果你是员工,要学老板,可以多看看放权时是否大度。

道理虽简单,却足够深刻,也算意味深长!

更多文章

  • 唐朝中期之时,军纪败坏,出现诸多官痞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代的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都会特别重视兵权,而为了能够抑制武将的发展,历代的君王也会对功高盖主的武将不定期的打压。在唐朝之时,国家的军事实力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涌现了许多威震四方的英雄豪杰。然而在唐朝中期以后,却出现了军纪败坏的现状。从前保护国家的军队也发生了翻天覆

  • 被狄仁杰苦劝戒色,武则天张开嘴:来,你看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她在位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冤假错案,这些都是她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可是自古以来君王的后宫中都是佳丽三千,而作为女皇武则天必然也会以此来展现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武则天功成名就这一条路走得十分艰辛,她的家族虽然是大唐皇室的开国功臣,可是当武则天的父亲去世之后,整个家族便陷入了家产之争,武则天母女三人尽

  • 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宗身体日益衰弱,时常都要倚靠医药才能支持每天繁杂的政务,可是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高宗处理政务也越发有心无力,这时体贴入微的皇后武媚娘就进入了高宗的视野。高宗为了避免政务堆积如山,开始让武则天处理政事,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政治天赋出众,宛若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许多大臣难以决断的大事上书时,武则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待王昭君的真实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的莫高窟壁画,匈奴王昭君,莫高窟壁画

    皇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于是就让不受宠的王昭君去与匈奴和亲,在此之前,皇帝从未见过王昭君,也不知道王昭君的真实样貌,画像上的王昭君十分丑陋,皇帝当时将王昭君许配给匈奴,也是为了侮辱匈奴。但是后来皇帝见到了王昭君的真实面貌,心中十分后悔,但也无计可施,只能将王昭君嫁给匈奴。王昭君嫁到匈奴之后,生下了三子

  •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让人不忍直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昭君的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壁画女神,莫高窟壁画照片

    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一代奇女子王昭君,为了大汉和匈奴两国的友好和平,主动请求去匈奴和亲。昭君后半生也就一直生活在匈奴,过着野蛮的生活。匈奴有多野蛮呢?在莫高窟有一副关于王昭君葬礼时的壁画,向人们展示匈奴部落里的一种独特习俗,世人这才得知,原来匈奴部落的野蛮习俗看起来让人简直不忍直视。

  • 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4个月之内,就将分裂280余年的中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到底有多可怕,隋文帝统一全国是历史评价吗,隋文帝统一南北历史事件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的朝代,更有许多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这么一个皇帝,让唐玄宗大喊这个皇帝实在是幸运且感叹他的好命。此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王朝的开国皇帝。说杨坚幸运是有缘由的,杨坚能成为皇帝是要感谢北周的建立。曹操建立了曹魏,而后司马懿推翻了曹魏为自己谋取权力,后司马炎又建立了晋朝,天下君主换了一

  • 安禄山只是一个节度使,为什么在唐朝鼎盛时期造反,谁给他的勇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禄山是节度使吗,唐朝安禄山大军都去哪了,唐朝安禄山为什么叛乱

    这件事便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安史之乱,这场叛变导致唐朝从此失去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在长安失守后,唐朝军队花了多年时间才从安禄山手中重新夺回大唐江山,而在这期间对大唐的经济,边防等无疑都是造成了巨大伤害的。安禄山为什么有实力与大唐抗衡呢?当时的大唐还是非常强大的,而安禄山为什么有把握能够造反并且取得成功?

  • 江苏一古墓出土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墓主儿子曾是西晋“三害”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江苏宋墓考古出土文物,江苏汉代古墓出土,中国第一凶墓出土文物

    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这样一件文物,他的发现是在1976年,当时有一组考古队员在江苏附近一个古墓发现了。这个古墓的形状非常奇特,里面有六座西晋的古墓。这个墓主的名字叫做周鲂,是当时东吴有名的丞相。为东吴做过许多贡献,但由于没有太突出的业绩,所以仍然是按照丞相的待遇安葬的。而这里面却有一个国家一级宝藏,名

  • 隋朝曾经昌盛一时,为什么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怎么灭亡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听课记录,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利弊

    第一方面,杨广让隋朝变得不堪一击。事实上,在历史的记载当中,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自从五代十国结束以后,在隋朝的建立下,国家开始统一,整个中原地区逐渐呈现大一统局面。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隋朝最强盛的时期,但杨广的急功近利让隋朝日渐繁茂的计划面临夭折。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局势逐渐缓和的状态之下,杨广却

  • 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文人气节最硬,唐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唐代文人都有哪些风气

    对于侠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侠客是一群仗着武力藐视法律的混蛋,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侠客是正义的代名词,这些侠客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他们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都是好人啊。在唐代,则有了一批特殊的侠客,他们被称作儒侠。而从游侠到儒侠,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呢?特别的朝代唐代,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