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太真实,让人无从下笔

史学家为何很少提及刘秀?他的一生完美到不太真实,让人无从下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59 更新时间:2024/1/20 5:18:48

想必大家都对东汉末年刘备高举“匡扶汉室”旗帜的故事如数家珍,一方面是因为后世传述相关内容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增加了知名度。

另一方面则是刘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给看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同样还有一位解汉室于倒悬之急的真龙天子,相较于刘备的失败,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朝代——这个人便是光武帝刘秀

对比来看,刘秀拥有更傲人的功绩,为什么其事迹的传唱程度却远不及刘备?为何史学家如此“吝惜”笔墨很少提起他呢?大家不妨往下面看。

一个“平平无奇”的汉室宗亲

谈起刘秀的身世,那必须烙上“汉室宗亲”的名号;自汉武帝以来,皇帝为打击同性诸侯王的势力,施行了“推恩令”,导致各宗室诸侯国的领土越分越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汉室宗亲成为了平民,刘秀便是其中的一员。

刘秀虽说是汉高祖的九世孙,但到他父亲刘钦这辈却中落到一个济阳县的县令。

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5年)史书记载刘秀出生的时候整个房间被一道赤光所笼罩,算命的先生认为这是吉兆。

刘钦很是高兴,有感于房前长出一株小米结了粒大饱满的穗,且比一般的植株高上一尺余,所以给儿子起名“秀”。

刘秀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兄弟姐妹几人衣食无着;好在寓居南阳的叔父刘良收养了孤苦无依的他们。

如今刘秀已经完全成为了庶民,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专心致力于农业生产,活出了一个农村庄稼汉的模样。

时值王莽篡夺汉王室权柄,建立起新朝政权,并推行了大量不切实际的改革,引得各地百姓怨声载道。

此时刘秀的胞兄刘縯不甘委身成为等闲之辈,他与刘秀含蓄内敛的性格截然不同;《后汉书》记载他“性刚毅,慷慨有大节。”

并且刘縯不喜好农事,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广泛结交江湖人士。不仅如此,他还自比先祖刘邦,嘲笑刘秀胸无大志。

殊不知刘秀一直在密切关注国家大事,他如今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一种在乱世中养精蓄锐的方式。

由于刘縯喜好豢养宾客,其中也不乏一些鸡鸣狗盗之辈;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刘秀压根看不惯这些人,为避免惹是生非,他前往位于新野的邓晨家中侨居。

而后在新朝天凤年间,刘秀来到长安求学,期间学习了不少儒家经典,这为其后来的从政生涯奠定了基础。

同时刘秀也结交了如邓禹、朱佑等人,这些人在后来成为了刘秀的左膀右臂。

因为新朝统治者王莽大举倒行逆施的措施,全国各地起义的声势逐渐壮大,其中最令王莽头疼的便是赤眉军和绿林军。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和刘縯举“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建了“舂陵军”投入到反对王莽的斗争之中,成为了绿林军的一员。

公元23年,绿林军各地将领推举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开始统一指挥绿林军的军政事务。虽然刘縯对此十分不满。

但迫于当前形势,只能接受大司徒的封号;刘秀就更不招人待见了,只封了个偏将军。

即便是起义军面临兵少将寡且武器落后的困境,但凭借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从“草根”的出身以及在绿林军中不受重用的经历来看,刘秀确实是个“平平无奇”、空有“汉室宗亲”名号的“庸碌之辈”。

一个“完美无瑕”的天选之子

前面谈到新朝政权即将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倾覆,此时王莽对付起来可谓是捉襟见肘。

于是王莽决定孤注一掷,将主力部队集结起来攻打绿林军,双方在昆阳一带(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展开了一场对决。

首先来看交战的双方,王莽派遣心腹大将王寻、王邑等带领四十二万精兵,将绿林军驻守的昆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城中的农民军仅有不到九千人,守将一方面积极坚守阵地,另一方面派刘秀、李秩等人趁夜色摸黑出去搬救兵。

虽然只带了屈指可数的几千人援兵,但他们斗志正盛,战斗力丝毫不落下风。

趁着朝廷的军队轻敌懈怠之际,刘秀带着三千人冲进官军陈列的阵型之中,此时城中守军也一拥而上,两股势力里应外合形成包夹之势。

霎时间新朝军队人心涣散、乱作一团,他们被远不及自己人数的农民军杀得落花流水。最后主将王寻被斩落马下,王邑等人丢盔弃甲慌忙逃遁。

这场战役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就是刘秀似乎动用了“超自然”的能力扭转了战局。

史书记载“…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也不知刘秀施展了什么魔力,骤然间便造成了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场面,总之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的昆阳之战,这一仗挫败了朝廷的锐气,摧毁了王莽的大部分主力军队,为新朝政权的覆灭敲起了丧钟。

而后绿林军乘胜追击,于当年(公元23年)同时攻陷了洛阳和长安,王莽也在此间命丧黄泉;至此新朝政权被推翻。

然而最大敌人王莽被扳倒后,起义军中特别是赤眉和绿林两大势力却开展起新一轮的火拼。

这时候刘秀因为谦卑有礼,与长兄刘縯的忤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刘縯被刘玄所杀)。

因而被刘玄破格升官晋侯,可谓是平步青云。

等到赤眉军打倒了更始帝刘玄,刘秀便逐步开始扫除盘踞在各地的农民军和地主武装。

这时候一名叫强华的儒生不远千里给刘秀送来《赤伏符》,其中隐含了刘秀称帝的谶语,于是乎众臣借此契机拥护刘秀称帝,建立起东汉王朝。改元建武,公元25年是为建武元年。

经过十余年的征讨,刘秀基本实现了东汉的统一局面。

待政局稳定,刘秀便着手于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由于吸取了王莽的教训,所以刘秀颁行的一系列政策都趋于柔和。

比如说在地方大量释放奴婢、赦免囚犯并给农民发放土地。

再比如说在中央集权方面刘秀秉承“退功臣,进文吏”的方针,给予功臣们优厚的待遇和食邑,含蓄地引导他们远离政治、颐养天年。

于是乎绝大部分功臣退出了政治舞台;至少从后人视角来看刘秀在处置功臣的方式上远胜过其先祖刘邦。

因为刘秀长于民间,深知百姓之不易,于是他崇尚怀柔的治国方略,并且采取重礼弱刑、轻徭薄赋的统治政策……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也迎来了封建时代鲜有的盛世——光武中兴。

但是刘秀也是存在一些“缺陷”的,比如说在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度田,不料引起了各地的民愤和地主豪强的反抗,一向主张怀柔的刘秀便赶忙叫停了这个项目。

再说刘秀是个对图谶深信不疑的君王,以至于当时的著名学者桓谭因极力反对谶纬神学而差点引祸上身,幸好他最后服软才让刘秀免去其死罪。

综上所述,虽然刘秀存在一些“缺陷”,但这是笔者站在今人的角度来分析的;并不影响刘秀是封建时代难逢的明主,他确实是个几近“完美无瑕”的人。

难怪连千古一帝李世民都自愧不如:“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结语

大家从刘秀的“开挂”的人生经历中不免感叹:刘秀所做的事业几乎都取得了成功,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似乎他就是天选之子,以至于老天给他一路开了绿灯。

由此观之,“位面之子”刘秀一生中数不胜数的神奇经历,特别是昆阳之战中那股呼风唤雨的“邪术”,更是为他增添了传奇色彩。

这也难怪史学家很少提及刘秀,毕竟其完美到不真实的经历属实令人瞠目结舌。

诚然运气是成功的一部分,但刘秀含蓄内敛的性格以及善于审时度势的品质才是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匈奴王鹰顶金冠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鹰顶金冠,匈奴王的鹰顶金冠图片,匈奴鹰形冠

    【匈奴王金冠/鹰顶金冠饰】战国 · 内蒙古博物院鹰高6.7CM,冠带直径16.5-16.8CM,重1211.7G,出T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一只展翅的雄鹰,站立在一个狼羊咬斗纹的半球状体上,俯瞰着大地。额圈由三条半圆形金条榫铆插合而成,上有浮雕卧虎、卧式盘角羊和卧马造型,中间部分为绳索纹。阿鲁

  • 三国两大奇才:自以为是只会害人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没有人是万能的,所以人才是泛指一个人,在某方面或多方面异于常人。当然,在掌权者眼中,有利于自身事业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掌权者都喜欢招贤纳士,并从中挑选出对“适用”的人才。但就算经过筛选,掌权者也并不能杜绝,手底下的人都没有“缺陷”,因为有能力的人,在性格脾气上总会有些毛病,只是大与小

  • 孙策为何犹豫再三,还是传位孙权而不是儿子,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策和孙权是啥关系,孙权孙尚香孙策怎么配,大乔嫁给孙权还是孙策

    公元200年,孙策率军击败黄祖,一举消灭了江东的威胁。孙策临死之际,召见了孙权、张昭等人,并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孙策亲自将江东大印交给孙权!坦率地说,孙策是江东基金会的创始人,对江东大地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孙策选择将皇位传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当时,孙策虽然名义上奠定了江东的根基,但

  • 孙权前半生兢兢业业,登基做皇帝后却变得昏庸无道,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字钟谋。十岁时随大哥孙策参军。他聪明、足智多谋、直言不讳,在军队中享有盛誉。他的哥哥孙策也很欣赏弟弟的才华。孙权十五岁时,封他为阳县(今阳县)。江苏宜兴地区)县长。公元200年,孙策被叛徒刺死。孙策临死前将官印赐给孙权,希望他能带领江东士兵与天下英雄抗衡,并委托属下(张昭、周瑜)支持孙权。十九

  • 司马昭欲要杀刘禅,刘禅在门口写了3个字,司马昭顿时卸下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昭评价刘禅,刘禅写了哪三个字让司马昭免死,刘禅为何要杀司马昭

    蜀投降后,刘山和他的妻妾被司马昭护送到洛阳。刘山被司马昭奉为王,刘山却被司马昭软禁。杀刘禅的原因。司马昭、司马炎招待官员,刘山也在名单之列。此时,刘山已经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司马昭也想过除掉刘山,但是没有理由,所以司马昭特意找了个理由,你想念舒吗?本以为情商低的刘山这一次会输得一塌糊涂。没想到,在司

  • 此人力主蜀汉投降,他是可耻的软骨头还是促进统一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投降时大臣一览表,蜀汉投降后谁吊打东吴,蜀汉北伐的重要将领

    关于谯周的评价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谯周立下了一件大功,是促进统一的功臣,这一派以西晋史家陈寿为代表。他称赞了谯周对故主的忠诚和对乡邦的厚爱;也从大处落笔,肯定了谯周的“全国之功”,即对国家统一事业的重大贡献。这是把历史人物的社会活动及其实践后果作为总体评价的主要标准,在今天看

  • 袁绍发檄文嘲笑曹操麾下皆是降兵叛民,不堪一击,结果却被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绍讨曹檄文,官渡之战袁绍让谁发檄文,袁绍伐曹操檄文陈琳

    ▲官渡之战形势图建安5年(公元200年),已占据黄河以北的大将军袁绍正式起兵,准备攻打盘踞兖州的曹操。为了一击而中,他集中麾下10万大军,南渡黄河,兵锋直指黄河南岸的许昌城,那里是曹操的大后方,他及部下的眷属都聚集在此,这也是东汉朝廷所在,汉献帝及文武百官都在那里。一旦失守,不仅曹军军心离散,曹操也

  • 从汉朝开始,送公主前往匈奴和亲,为何没见过匈奴女子嫁入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匈奴和西匈奴,匈奴和亲的历史,西汉嫁给匈奴的公主

    从汉朝开始,送公主前往匈奴和亲,以保江山社稷稳固的例子屡见不鲜。汉元帝舍不得宝贵的公主,就从新来的秀女里面挑了一个,封为了公主,然后昭君出塞,保得大汉边境50余年的和平。可以看出来,公主们是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的,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看了不少公主和亲到了匈奴,为什么很少看见匈奴派他们的公主,嫁给中原的皇亲

  • 关羽对他佩服不已,曾一人抵挡数万大军,最终却死得如此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死后赵云反应,关羽武圣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匡扶大汉,共剿黄巾贼,辗转各地。后于长坂坡当阳桥仅带二十余骑为刘备败退断后,喝退数万曹军;于江州义释巴郡太守严颜,于汉中巴西之战击败魏名将张郃;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候。同年,为二哥报仇,出征前被无名之辈(范强,张达)刺杀。以

  • 诸葛亮临终前,阿斗问了他一句话,诸葛亮顿时醒悟:原来你在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体现在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刘阿斗问了他一句话,大概是说你走后,我该怎样安排你的子孙后代。诸葛亮听后顿时醒悟:原来刘阿斗这厮害怕自己的后人仰仗自己的威望夺取蜀国政权,看来他还不是真傻。但刘禅还是小看了诸葛亮,诸葛亮于是说,他家里有八百余亩的桑梓,后世生活不成问题。诸葛亮的回答让刘禅心安。刘禅抓权是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