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司马干于公元232年出生。曹魏后期,因为司马懿父子篡夺了大权,所以,司马干虽然没有战功,却依然被封为安阳亭侯,后来更是升任抚军中郎将,进封平阳乡侯。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执掌大权,改封司马干为定陶伯。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司马干受封为平原王,食邑一万一千三百户,特赐他鼓吹、副车之马二匹及侍中的服饰。
咸宁三年(277年),司马炎下诏命没有官职的诸侯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国。但是,司马干心情古怪,而且他也比较清高,对名利不大感兴趣,所以司马炎特别下诏把他留下来。因此,西晋建立后,司马干这位藩王长期待在都城洛阳,堪称一个例外了。
太康(280年-289年)末年,司马干被拜为光禄大夫,加侍中,特赐金章紫绶。在此基础上,司马干在西晋朝廷的地位仅次于三公。不过,司马干对朝政不感兴趣,等到后面八王之乱爆发的时候,司马干得以独善其身。
二
永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面对司马干这位长辈,晋惠帝将其册封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旧,允许佩剑穿鞋上朝,入朝时不用一路小跑。
因为晋惠帝无法掌握朝政,造成了贾南风得以操弄权柄,这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元康十年(300年),赵王司马伦辅政,任命司马干为卫将军。永宁元年(301年),齐王司马冏击败篡位的司马伦,迎接司马衷复位时,宗室和朝臣都用牛酒来犒劳他。不过,司马干则没有卑躬屈膝,反而告诫司马冏他说:“赵王谋逆作乱,你能做出正义的举动,这是你的功劳,但是,你在高位上很难坐稳,你不可以不谨慎。”
永宁二年(302年)十二月,齐王司马冏被杀,司马干知道后非常悲伤地哭泣,对左右的侍从说:“宗室日渐衰微,只有这孩子最优秀,又把他杀了,宗室从今以后完了!” 当然,司马冏被杀后,八王之乱并没有消停。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挟持司马衷,司马越到洛阳后,也没有忽略司马干这位长辈,亲自去他的府上看望。不过,司马干闭门不见,发现司马越在自己家门前停车等了很久后,司马干才派人致歉,并让他回去。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干此举虽然会得罪东海王司马越,但是,这也凸显了司马干不过问朝政的态度和立场。而这,应该也是司马干能够在八王之乱中幸免于难的重要原因,也即他没有什么威胁。并且,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干的辈分也相对较高,所以其他藩王轻易不敢动他。
最后,到了永嘉五年(311年)正月二十二日(2月26日),司马干去世,享年八十岁。在司马懿的所有儿子中,这堪称高寿了。比如司马懿自己也才活了70多岁,而司马昭活了55岁,司马师更是只有47岁。
此外,司马干去世后,正逢刘聪包围洛阳,所以,西晋朝廷因为自顾不暇,根本来不及赠予司马干谥号。司马干有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广先于司马干去世。次子司马永于太熙元年(290年)封安德县公,官至散骑常侍。在刘聪攻陷洛阳后遇难,司马广一家都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