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向他发出挑战,结果2招落败?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向他发出挑战,结果2招落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57 更新时间:2024/1/21 19:26:26

武举科考刚出现的时候,只是考量选手们的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其次就是个人力量和身体健壮程度。这两者达到要求后,便足以胜任,成功入朝为官;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武将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宋朝时期又多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副之策略。通俗来讲,就是你不能空有一身武力,同时还要有头脑;

明清时期更为严格,参加武举科考的先要进行笔试答题。如果不能够达到及格分数,则不具备接下来的参考资格。从侧面去看这些要求,其实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武将越来越优秀。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出发,清朝时期应该是武将优秀的巅峰阶段,那最后一位武状元是谁?至于他的水平,民间野史曾记载,武术大师霍元甲在当时向他发出过挑战,谁曾想两招落败。

武术世家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这个人,他的名字叫张三甲,是清末时期的最后一位武状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拥有这样的荣誉称号,自然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两把刷子”。特别是晚清时期的人数还达到了几亿人的规模,能够在这种基数下胜出,由此可见其不一般。

张三甲的父亲是武术馆馆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自己很小的时候也受到了熏陶。父亲在业余期间会教他一些打架技巧,这也间接加快了他的成长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甲经常在街头替人打抱不平,到了十五岁的时候,他在当地已经有了一番名气。特别是身体上的发育,让张三甲的力量更是大增,似乎无人能敌。

为了更好地提升,父亲将他送到了武术大师杨国昌笔下学习。这一学就是三年,张三甲的武力突飞猛进。中途参加过多次擂台,每次就是轻松打败“竞争对手”。

一举夺魁

其实说真的,这些民间打手和张三甲根本不在一个维度。只要和张三甲交战,只有挨打的份儿,一点都不夸张。

在父亲的建议下,张三甲报名参加了武举科考。在乡试的过程中,许多人看到对象是他,便直接放弃了参考资格,准备来年再战。这次乡试之后,张三甲的名声再次大涨。

父亲当时专门委托铁匠为儿子打造了一把剑,这把剑在张三甲的手里,也发挥出了它的最大潜能。张三甲每天都在按计划训练着,只是为了更好地备战会试。

当时的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只要花钱“买通”评委,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入仕。张三甲没有走这条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震撼了在场的亲,成功步入到殿试的最后环节。

据说光绪帝在看到这个人的时候一脸不屑,后者一番拿手绝技,秀得光绪头皮发麻,成功引得了他的喜爱。至于“武状元”一位,自然不用多说,非张三甲莫属。

武术切磋

无第一,武无第二,按道理来讲,无数切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次发起挑战的对象是霍元甲。后者的身份也不一般,他的故事直到现在都被人们广为传颂。

霍元甲在成名之后,有人说他打不过张三甲,自己比较争强好胜,随即对张三甲喊话。此时后者已经居于晚年,面对前辈的邀约,他也是果断应战。

其实从常人的角度出发,这次比试也无非是两个结果。要么霍元甲获胜,要么张三甲获胜,即便诞生胜者,但另一代人也不会认输。从某种程度讲,这已经成为两代人之间的恩怨。

双方商议进行三招比试,如果打完之后,对方还能站着,那另一方就是胜者。出于对前辈的尊重,张三甲决定让霍元甲先出手。后者直接就是一个侧鞭腿,张三甲一个闪避成功躲掉。

霍师傅又是一脚,直接踢在了张三甲的胸口上。后者没有躲避,正面接住了这一招,随后霍元甲也是直接认输。在他看来,张三甲身体上没有丝毫撼动,再出一招只是自取其辱。

写在最后

在溯古君看来,张三甲的名声虽然不像黄飞鸿、霍元甲等人那样有名,但他的武艺水平绝对不容小觑。晚年的张三甲一直在皇帝身边当差,尽职尽责,一直到个人生命走向终点。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张三甲的精神概念也从未消失。在利益面前毫不心动、依心而行,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等等,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是溯古君,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文章

  • 清朝打了百年战争,为啥国库仍旧如此充足?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清王朝,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十分固定的,即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或者就是他们入关之后,并没有将中国的社会法发展向前推进,反而在科技等方面限制发展,所以最后才落得如此不好的局面。 谈论了很多清朝的不好,但是很少有人谈论清朝的经济。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清朝很富有,

  • 历史上的皇太极是死在多尔衮的手里?其实答案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太极和多尔衮啥关系,大玉儿传奇多尔衮皇太极,多尔衮是皇太极什么人

    但是皇太极却比福临长寿,活到了52岁,比顺治的两倍还多。而对于皇太极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毕竟皇太极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猝死的,在死前都没有立遗诏,将皇位传给谁。对此有很多死因,就浮出了水面。有人说他是多尔衮和玉儿合谋的,而且在电视剧中,也是把皇太极的死演成是谋杀,而渐渐的,这个看似是“真相”的真相

  • 清朝女子难产昏厥,被误认离去入棺下葬,200年后开棺景象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代女子难产昏厥,清朝女子难产晕厥死亡,清朝妇女死后葬在哪里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封建社会时期女子社会地位低下,进入到男方家庭之后根本没有地位可言。“三从四德”从肉体和精神上对女性进行一个束缚,从根本上斩断女性反抗的后路。在当时或许也有一条路可以改变女子的命运,那就是生一个大胖小子。 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之下,这样的思想也是愈演愈烈。无数女子都

  • 清朝女子难产休克,被误认已死入棺下葬,200年后棺中景象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难产一尸两命,清朝女子难产被下葬,清代女子难产假死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封建社会时期的女性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可言,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都是由整个家族来决定。从肉体和思想上对女性进行束缚,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当然对于古人来说,传宗接代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女人的话,嫁入别家的首要任务也就是生孩子。在重男轻女的社会条件下,如果说你能生出一个男孩,在

  • 清朝女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何要裹着被子抬进去,搀着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妃子裹被子被抬进寝宫的过程,清朝的妃子为什么要把被子送进去,清朝皇帝为什么把妃子抬在被子上

    皇帝处于人生巅峰,享受着无与伦比的权利,并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前途,这样的感觉肯定很爽,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想要当皇帝,甚至手足相残,父子对立也要踏上帝王之路,而除了这些之外,皇帝的后宫佳丽也吸引着民间的所有人,毕竟女子想进去,享受荣华富贵,而男子则幻想里面的女子有多曼妙多姿。 不过这后宫也并不是好呆

  • 清朝一支军队出国执行任务,回国后想要领工资,却发现大清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易经》:“遁,亨,遁而亨者;刚正位而应,与时行也。”守着旧的那一套不思进取是不对的,要把握住时代特征,站在时代前沿,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与时代一同进步,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自身。这一概念最开始出现于我国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熟悉历史的人都很清楚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从古板、故步自封转为活跃积极的转折

  • 清朝士兵衣服上“兵、丁、卒、勇”,不同的字,地位差距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勇字士兵,清朝军人为什么有勇字,清朝士兵胸前的字代表什么

    你想进编制吗?你想进编制吗?你想进编制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经历过一系列事情后,现在的人才感觉到有编制真香,但是等你发现这个香饽饽的时候,别人其实也发现了,并且人家已经提前的做出行动,悔之晚矣啊!其实什么时候,编制这东西都挺香的! 我们在看清宫影视剧的时候,经常能发现,那些士兵身上会贴上特定的字,

  • 清朝明君,做了六十年皇帝,死后墓葬被盗,尸体扔在棺材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当时乾隆在位六十年,他自己认为自己不能超过康熙皇帝的在位时间所以就退位了,但是退位之后还是在一旁管理朝政,当时掌管朝廷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长的皇帝,也是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皇帝,当时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促进了多民族的统一,当时的经济文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在位期间更是五次免去

  • 她的母亲是民国影后,丈夫是民国总统,晚年却老死寺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总统夫人老死寺庙,民国影后胡蝶照片,民国四大才女的婚姻史

    6岁时胡友松被军阀张宗昌的小妾沈文芝接到北京抚养,当时张宗昌已死,沈文芝稍有不如意,就拿胡友松当出气筒,非打即骂,有时候还不让吃饭。后来胡蝶得知女儿的境况后专程从香港来到北京,准备把女儿接走,但沈文芝死活不同意。胡蝶无奈只得给女儿留下一箱子金银珠宝,只身返回了香港。胡友松医专毕业后,先后在积水潭医院

  • 清朝人口为何从1400万迅速增到4亿?这种爆炸式增长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人口何时突破1亿,清朝人口怎样从7000万涨到4亿的,清朝人口达到4亿的原因

    首先他们对文化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摧残;其次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使得帝国主义对神州大地进行烧杀抢掠,让近代史上写满了屈辱。两个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不过既然是封建王朝,就会有民族、士农工商、民和庶民之分。如果想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你,那就只有利益;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要一个人开始背叛自己,还是只有利益。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