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反过来也一样,“树倒猢狲散”说的也正是此。在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在北洋大臣袁世凯的诱使之下,颁布了退位诏书,清王朝也正式覆灭。人们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天下诸事,皆决于上”这样人物也彻底成为了历史。
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们留下的后代也纷纷开始改姓。强大的爱新觉罗家族成为了“丢脑袋”的代名词,他们改称姓“金”。就连曾经在皇室里生活的也都顺应这一趋势,毕竟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姓名更重要。康熙生母所在的佟佳氏改姓佟,童,仝等;和珅所在的钮钴禄氏改姓郎……根本没有人敢提及他们是清朝哪个大臣的后代。
可唯独有这么一个人非常特殊,他不仅不回避这样的事实,反而动员爱新觉罗家族回家,并重新为其建立新的家谱。他的名字叫恒绍,如今也是到了花甲之年。在每年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祭拜仪式,围观的人数非常之多。
乾隆七世孙
近几年随着生活的稳定,爱新觉罗家族也慢慢浮现在人们眼前。但毕竟覆灭也一个多世纪了,遗老遗少的后人也很难再找到曾经辉煌的影子,但恒绍对自己祖先曾经的荣耀仍念念不忘。如果按照清王朝的家谱记载,他应该为乾隆的七世孙。几万名后代来看,这应该也是比较高的一个辈分了,他自己也从来不避讳。
然而这也并不是简单的身世,从精神到物质上都十分敬重,甚至他表明自己就是乾隆皇帝的投胎转世。吃饭的碗是景德镇的珐琅彩,喝茶用的茶具是龙泉青瓷,随随便便都是几十万,自己和家人住着几百名平米的大房子,所有建筑的色调全部都以金色为主。书桌书柜全部都是上档的梨花木,价值不菲。
当然这对于他来说并不算什么,特别是玉扳指(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这个东西,是当时乾隆的贴身之物。他甚至对这个身份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生活中的穿着有一个原则,不是金色的根本不穿。这如果在世人看来,最多就是感叹身世而已。但他还不止于此,经常在新时代里搞一些噱头,比如接下来的这场盛大仪式。
浩大“清宫戏”
2015年4月25日,吉林省吉林市乌喇公园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祖仪式正在举办。恒绍在这场活动里面是“皇帝”的存在,还有许多人“甘降身份”,做所谓的“太监”和“宫女”,向他行跪拜大礼。“皇帝万岁万万岁”、“读圣旨”、“文武大臣”、“士兵把守”,更是请来了一位神秘大臣萨满。在场的观众全部一脸懵,以为这是拍清宫戏。
紧接着几次跪拜之后,袁绍也宣布了圣旨内容,整个活动也走向了尾声。所谓的“皇帝”在山呼海啸的”万岁“中退场,参与的人员貌似找回了他们曾经的荣耀,身上的衣服也成为了等级的不同象征。他们或许会认为,这是个人生平中最美好的一天,仿佛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然而在围观者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随后一些围观者也将自己录制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很快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袁绍也出面回应了这次质疑:“举行这次活动只是为了召集曾经的爱新觉罗后代回家,毕竟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祖先,并把这个姓氏发展壮大。”但这样的姓氏,还请来所“谓通晓神灵”的萨满,这是不忘初心,找本寻根的表现?
延续王朝梦
你说一个人祭祀缅怀祖先无可厚非,但无缘无故花费这么大的代价,组织这样一场盛大的活动难道仅限于此目的?恐怕说不过去吧?所有事情的背后也只有一个原因的根本,那就是利益的驱使。其实我们结合一下他的工作职业就可以解释的通了,他是一名中医,而且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中医。
一个中医我们如何去划分他的水平高低,无非就是经验的多少,而袁绍和其他中医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就慕名而来,据说是因为手上有一本真传的《玄金秘要》。他又在这本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写出了著名的《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同时还获得了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这样的形象也是否变得高大尚起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己靠着这样的身份资产也已经过千万,“敛财工具”放在这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吧?王朝都已经覆灭,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臣们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夹着尾巴重新做人,他却招摇过市搞仪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了钱财还在做着大清的梦,实在有些哗众取宠的意味。
参考文献:
《论诗五首》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