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为何胤祥在军队里威望高,一呼百应?几个动作说明一切

雍正王朝:为何胤祥在军队里威望高,一呼百应?几个动作说明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93 更新时间:2024/1/14 10:22:55

从邬思道口中的十三爷

从邬思道的口中得知,老十三曾在古北口训练,擅长笼络士兵,士兵遇到困难时,老十三更是疏财仗义,所以他一直受到士兵的敬重。老十三曾经率军作战,这些中层将领大多数都是老十三带出来的,属于老十三的血统,也曾被老十三提拔。

邬思道说:“可别忘了,十三爷的外公可是克尔克蒙古大汗。”

意思是十三爷胤祥有着蒙古人的血性,重情重义之人,所有的部将和士兵都钦佩这个“侠义”的领导。因此,许多人都愿意跟随老十三。

在四爷胤禛追缴欠款时,老十三竟然能从军营调来五六十名下级军官,帮助四爷胤禛。后来,欠款追缴虽然失败,但老十三是第一个为他们着想,直接拿出一堆六品武官的任命证书,清一色的千总,把这些几十人都安排好了。十三爷胤祥的这无意之举,并为他的将来埋下了伏笔。

老十三胤祥是“侠”,不论何时都为下属着想,这些人当然都愿意跟着老十三了。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十三爷胤祥当年参与打游击的,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军官和士兵。

十三爷胤祥的军旅生涯也是让人吃惊的,十二岁就跟随康熙亲政准葛尔,打败了葛尔丹,一个12岁的孩子就带领军队战斗,这么说十三爷是有过人的本事,康熙才带他去见“大世面”的!历史上十三爷没有统领过兵,不过剧中的十三爷更是深得人心!

隆科多口中的十三爷

在热河秋闱期间,康熙决定废黜了胤礽太子后,胤祥不听劝告执意去见胤礽,也被康熙一并惩罚。回京之后,康熙皇帝立马安排老十三胤给理藩院看管。

此时被老奸巨猾的佟国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认为把老十三关在理藩院,就是避免再度牵连其中,并不是真正要处罚老十三,这是为了保护胤祥,在康熙心里还是很在乎老十三这个儿子的。

于是,佟国维为了“热灶”和“冷灶”同时烧,将隆科多安排到了理藩院,目的就是想让隆科多靠近十三爷,来烧四爷胤禛这个“冷灶”的。

隆科多见到老十三胤祥,脚步轻盈跑过去迎接着,口中还给老十三定了一个“规矩”:

“我的十三爷嗳,我不说伺候您,不说要管着您,就像当年我们在西北打仗的时候,不分彼此,陪您一块喝酒、吃肉、聊天,怎么样?”

这样看来,从隆科多口中这番话,可以看出,老十三胤祥在军中与将领们打成一片,关系是非常的融洽,胤祥跟他们之间没有身份和上下级的隔阂,加上胤祥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跟将士们打成一片,再说隆科多当时的级别也不高,也能与胤祥把酒言欢。

由此可见,胤祥与他的这些旧部们关系极为融洽,他以德行狭义之举,正为自己积攒了广泛的人际关系。虽然十三爷已经不在军旅中,但是他和将领出生入死的这份情感依旧留存了下来。

十三爷在军中,不仅仅只有隆科多跟他把酒言欢,图里琛也是胤祥的旧部。在热河期间,连图里琛都拿酒来孝敬老十三,说:“十三爷,我们这些人都是你一手带出来的,这是孝敬您的。”

这都是胤祥在军营的德行和侠义之举,深得人心,当然,从小在军营混的老十三,明白“慈不掌兵”的原则,遇到一些顽抗不从的,也不会手下留情。

十三爷胤祥有两次力挽狂澜的表现

“猛虎出笼”的十三爷康熙驾崩当晚,雍正听宣继位后,张五哥在雍正和邬思道的授意下,拿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已经圈禁十年高墙的十三爷,拿着金牌令箭独闯胤祥丰台大营。

十三爷胤祥三个动作,便迅速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

首先,在将领和士兵们没反应过时,亮出金牌令箭,毕竟,金牌令箭如皇帝亲临,此时京城内实际情况将领都不清楚,所以丰台大营的将领的疑虑打消,而胤祥就此也就赢得在将领们心中的地位。

其次,胤祥紧急提拔了曾经跟自己打游击的三位旧部,提升到了副将军的级别,从团级干部直接到师级干部,这就使得此时处于孤身犯险境的胤祥多了支持者,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再次,对于顽抗不从的丰台提督成运,胤祥没有给他任何喘息之机,对士兵们使一个杀伤力的眼神,成文运就被处死了,威摄众人,此时的十三爷彻底平息了整个丰台大营反对质疑之声,从而顺利拿下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

由此可见,十三爷对军营的“潜规则”很了解,这样赏罚分明、不留情面的作风,充分展示了卓越的治军能力,在军中的威望也非常高,如果换其他阿哥未必能办得到。

后来,十三爷带领兵马前往畅春园支援雍正,带兵进宫护驾,“八爷党”一看十三爷带兵进宫,人立马变得老老实实!立马稳定局势,帮助雍正顺利继位。就此也建立起了极高的威信,以及不可动摇的军中的地位和威望。

“带病夺回兵权”的十三爷雍正皇帝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孤臣”策略。雍正登基之后,才发现为他所有的人寥寥无几,除了康熙给他留下的三位大臣,兄弟当中只有十三爷胤祥最为信任,最为重任,朝堂之上的大臣和兄弟几乎都是隶属于“八爷集团”。

因此,雍正把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交给十三爷统领,十三爷在统领期间,也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军营中的事务体系做了调整,可以说,只有胤祥才能驾驭这支城外的重要军事力量。

雍正推行新政,朝廷百官和旗主王爷都对雍正的新政十分不满,老八以要整顿旗务,搞“八王议政”,妄想架空雍正。

希望利用关外四位“铁帽子王”进行“共管”两营事务,说白了,就是想骗走军事力量,所以双方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

两营提督:“两营的军队的防务,没有十三爷手令和圣旨,不敢擅自做主,不要为难末将。”

胤禩:“两营的整顿旗务,连总理王大臣的话也不好使了,你一个小小提督竟然阻拦?”

两营提督:“皇上钦定了,末将直接听命于十三爷的。”

从对话中不难看出,十三爷胤祥在军营威望和地位,可谓是已经深刻人心,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所有事务都必须由胤祥来统领和决定,要不是八爷胤禩利用弘时和弘昼前往丰台大营,故意误传圣旨,八爷也不可能轻易得逞。

于是,八爷胤禩带着关外四个“铁帽子王”,因弘昼误传的肯定,就此成功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军务的情况下,十三爷出现,就算拖着病,躺在担架上,都能不费吹灰之力摆平,重新夺回大丰台的兵权,一出现殿内威摄众人。

可见,十三爷的地位和手中的权力便已然是无人能比,只要每次雍正遇到危机,有十三爷在,轻轻松松一操作,又为雍正化解了危机。

结语

《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有文有才,而十三爷胤祥有勇有兵,二人完美的配合,才能保证大清江山的稳固。而至于十三爷军中的威望,可以分两个阶段:前期是靠自己的德行人品积攒人际基础,让军营中的部领和士兵,愿意跟随他“上刀山下火海”,后期靠雍正赋予统管最高军事力量,因此十三爷即便是拖病躺担架上,依然能将兵权夺回,可谓十三爷在军中威望依旧极高!

—END—

更多文章

  • 腹黑的乾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和弟弟的?为了地位防范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和弟弟,乾隆的精明与狠毒,乾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但当他即位后,心理就发生了变化。在现代人看来,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可古人不这么认为。这项职业虽然有风险,但身处其中的人还是非常痛快的,这也是武则天为啥放弃太后位置不坐,却偏要去当女皇,等到她被张柬之撵走后,容颜瞬间衰老了。乾隆曾这样说过:盖权者,上之所操,不可太阿倒持。就是说他要揽下所有的权力,不给

  • 孝庄太皇太后为何要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嫁给康熙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孝庄进索尼府见赫舍里,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康熙赫舍里吻戏视频

    康熙8岁登基,当时年幼尚不能亲政,所以朝中的一切军政事务皆由他的四大辅政大臣来做决定,四人分别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顺治之所以把四人安排为辅助大臣,一方面是想用他们之才辅助年幼的康熙;另一方面又想让他们互相压制,不给各自独享大权的机会。事实上,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最为活跃,而且鳌拜逐渐成为

  • 晚清首富胡雪岩,被李鸿章在商业碾压围剿,从此后世子孙再不经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晚清富商胡雪岩,胡雪岩被抄家后子孙后代现状如何,胡雪岩是怎样成为晚清首富

    翻开中国的历史,做商人做到如胡雪岩一般,官场、江湖、商界、海上面面俱到,为国家筹备军饷,以一己之力搅动民族企业与洋商之争的可谓是寥若晨星。 但很可惜,他结局凄惨,不仅被李鸿章和各国洋商联合围剿,投资生丝失败,近3000万两白银的家业顷刻殆尽,更在破产后被慈禧下令革职抄家,负债累累下,不得以下遣散姬妾

  • 李卫在雍正时得到宠信,却在死后被乾隆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卫与雍正的真实关系,李卫查考场雍正大怒,雍正皇帝李卫简介

    而且李卫在浙江并没有什么根基,他那些被人称道的业绩,都是他扎实干出来的。李卫当官走的不是科举考试,而是以“捐官”的形式走入的仕途,当然这是需要有一点家底的,恰好李卫就具有“捐官”的能力和家底,所以他并不是通过科举走上的仕途,总体来说,这个官的来路不正统。可是他又赶上了运气好,跟随“四爷”胤禛,后来在

  •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海兰珠为什么未能与皇太极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海兰珠为何深得皇太极宠爱,海兰珠和皇太极什么时候死的,皇太极为什么偏爱海兰珠

    这里来聊聊多情皇帝之首皇太极的爱情。在他的后宫里,来自科尔沁贵族的哲哲,与她的两个侄女拥有共同的夫君,不过在满族也不是新鲜事。姑姑居中宫,享“椒房之尊”,两个侄女一为关雎宫宸妃,一为永福宫庄妃,姑侄三人中,皇太极最宠爱海兰珠。皇太极有多宠海兰珠呢?海兰珠与皇太极成婚时,已二十六岁,但仍是冰肌雪肤,如

  • 在北洋军阀中,吴佩孚的军事能力真的可以傲视群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洋第一悍将吴佩孚,吴佩孚为什么叫军阀,吴佩孚从一个秀才做到北洋大军阀

    后来吴佩孚又指挥军队先后在直皖大战和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击败皖系和奉系,帮助曹锟控制了北洋政权,成为国内最强的一个军事集团。此后吴佩孚大力推行武力统一,将曹锟集团的势力拓展到了长江流域,一度有统一全国的趋势。加上吴佩孚为人清廉,名声不错,因此1924年美国《时代》周刊还把吴佩孚选为封面人物,认为他是中国

  • 民国叔侄内斗,派去暗杀的刺客却因饿晕而暴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先给把“二刘之战”的评价告诉大家:这是民国时期四川400多次军阀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混战。这场战争的战火持续了三年,参战人数多达60万,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者是叔侄关系,叔叔名叫刘文辉,侄子名叫刘湘。好好地做一对血缘亲人不好吗,非要做敌人。刘文辉在小的时候就有从军之心,在上学期

  • 电视剧中为何只有清朝的妃子侍寝需要脱光裹起来,别的朝代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妃子裹被子被抬进寝宫电视剧,清朝妃子第一次上宫,清朝古装剧的妃子

    导语:电视剧中为何只有清朝的妃子侍寝需要脱光裹起来,别的朝代不用?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夏商开始进入封建王朝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起起伏伏,有过辉煌繁荣,也有过屈辱历史。期间也涌现出大量的能人志士,也有不少封建陋习。今天我们来看下为何电视剧中只有清朝的妃子侍寝需要脱光包裹起来,别的朝代缺不需要。喜欢看清朝

  • 清朝嫔妃佩戴的“白色围巾”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条感同身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妃子身上的围巾,清朝宫女脖子上挂的白围巾,清朝女子戴围巾

    顺理一下,清朝是满族人,满族人早先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老家在我国现在的东北地区,环境比较严寒,在这种严寒的环境狩猎,为了保持自身的灵活性,他们在这个时候的衣服大多是无领或圆领的。这个围巾一样的白色布条有自己优雅的名字叫——龙华。从清朝入关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妇女们觉得脖子上没有东西遮挡像是不守妇道,

  • 晚清名臣李鸿章,为什么更偏向慈禧,而不是光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鸿章与光绪的关系,历史上李鸿章与慈禧的关系,慈禧李鸿章光绪

    清朝自建立之时起,就对汉人大臣采取了控制使用的策略,而军事上更是强调以八旗为主,只是后来随着八旗日益腐化,才不得不倚重绿营。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绿营也已经糜烂不堪,无力镇压起义,加上财政窘迫,清政府无奈,只能让在乡的汉人大臣自己招募团练和太平军作战。这么一来不仅一大批汉人官员靠着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