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跨越百年的对决:当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遇上战国名将李牧

跨越百年的对决:当封狼居胥的冠军侯霍去病,遇上战国名将李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4/1/13 8:20:03

(梦归秋辰:第482期)

元狩二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孩子霍去病踏上了北征匈奴的历程,在此之前谁也不敢相信汉武帝会任用这么一个乳臭小儿。霍去病将皇上御赐的酒倒进水里与部下共饮,然后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在此之后,这个事业男的人生起飞了……

霍去病

俗话说得好:“先当别人的学生,再当别人的老师”。当霍去病把从匈奴身上学来的避实就虚“下三路”招式全用在匈奴身上时,匈奴人彻底懵了:这就像自己喝了自己调制的鹤顶红一样。于是当浑邪王和休屠王摆开架势准备与霍去病汉军决战时,霍去病却直接去偷家了,当匈奴准备休息时,汉军却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最终霍去病一战封神,致使匈奴元气大伤……

让我们再回到一百多年以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拥有了第一支机动化部队:赵边军。但与此同时,赵国深受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于是李牧这个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准备了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五万抠脚大汉和10万射手,然后用四千兵马做炮灰引诱匈奴上钩,匈奴单于天真地以为赵国不堪一击。

李牧

当匈奴十多万人来到李牧的埋伏地区观光,李牧本着主人应有的热情和好客之道,留下了这十万匈奴的英魂。从此之后,匈奴再也不敢轻易入侵赵国了,李牧也因此声名鹊起了。而且后来李牧连破赵军,最终成为战国四名将之一,不过大家都知道凡是被封为武安君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李牧最终也被赵王迁派人给弄死了。

这里有些读者就思考一个问题:当李牧遇上霍去病,那么谁到底更加厉害呢?其实纵观古代,我们的战法都是消极的防守作战或者拖家带口的以大兵团层层推进,只有汉唐两个王朝比较狂野,动不动就派一个将军率领士兵长途奔袭作战。比如李靖横扫北方,李靖横扫完北方以后苏定方又接着横扫,历史上战争很多,但像高仙芝一样敢拿着三万西域联军与二十多万阿拉伯军队硬刚的时代仅此而已。

王者对决

其实如果两者要进行比较,我们就要明白他们所处的背景。对李牧来说,他生在当时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的赵国,同时期的匈奴也不过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而且当时匈奴的实力并不怎么强大。其实匈奴强大是从冒顿单于开始的,他彻底让匈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对于霍去病来说,他所在的汉朝已经完成了对诸侯王的“改造”,没有了诸侯王的掣肘,大汉国力迅速提升。虽然汉朝自白登山之围的“匈奴恐惧症”依然存在,但霍去病的舅舅给霍去病打了个样,他奇袭龙城,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匈奴人

其实我认为,霍去病的才能要优于李牧的。因为霍去病这种奔袭战是一种全新思维的战法,有这种避实就虚的战术思维的人在古代根本没有几个。徐达在中原屡战屡胜,但却岭在北之战中惨败,这就很说明问题了。霍去病这种人才,不仅对兵法理解要透彻,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种不受时代拘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赵国当时在兵器上要优于匈奴,晋阳多产战马。从军事实力来说,赵国都是要远远高于匈奴的。但对于汉朝来说,河套、河西走廊等培育战马的马场都在匈奴手里。而且当时匈奴攻破大月氏,然后得到了“精钢”的冶炼技术,这种兵器不光比普通兵器要锋利,还可以轻而易举砍断汉朝的刀剑。

匈奴

虽然汉朝人数众多,但战力压根和匈奴不是一个级别。汉武帝为了检验汉军的实力,于是派遣李广公孙贺卫青等四路出击匈奴,如果不是卫青奇袭龙城,那么结果必然是全军覆没。不过霍去病与李牧相比,霍去病有一个英明的君主,而赵王迁却是一个十足的昏君。

当然不管李牧还是霍去病,都是我们华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将,他们都在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千百年后当我们再去放眼这段历史,我们能从中领略的不只是一代战神的风采,更有那个时代独有的辉煌和气节。那么,你认为李牧和霍去病谁能更胜一筹呢?

历史的进程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更多文章

  • 吴起入魏励士而拒强秦,三晋图谋私利而怒诸侯,阴晋之谜竟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起在楚国的战绩,今天吴起最新新闻,吴起刘天才视频完整版

    公元前409年,原本效力于鲁国的吴起在遭到同僚的诽谤之后决心奔赴魏国。一直以来招贤纳士祈求使魏国走向强大的魏文侯认为吴起实为可用之才,于是任命吴起担任将军镇守魏国的西部边境,吴起上任以后不但保护了魏国的西部边境,更是采取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攻击秦国从而扩充了魏国的土地。三晋之首的代价吴起成为魏国西部边境

  • 春秋五霸:易牙烹子,竖刁自宫,齐桓公:好吃,甚好,时势易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桓公竖刁典故,齐桓公易牙,春秋五霸齐桓公

    [var1]而齐桓公回国后,也依约践诺,将侵占土地还给鲁国。诸侯国听闻,也便都想着归顺齐国。第二年,齐桓公便在甄地会盟,正式成为春秋第一霸。其实在齐桓公会盟诸侯的岁月中,他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出兵帮助燕国抵御山戎,还带头向衰微的周王室上贡。而且对于自己的妹妹哀姜私通,弑君,也绝不手软,果断处决了她。[

  • 韩民族哺育了华夏文明?韩国历史逆天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国历史起源,韩国为什么叫韩,韩国历代历史文化

    [var1] 第一,万年历史。 我们知道,韩国最早起源于武王伐纣后的箕子朝鲜,也就是3000年不到的文明。中华民族也才5000年的文明史,可是韩国历史专家认为,韩国有万年文明史,在公元前8000年的时候,韩国的远古祖先从帕米尔高原上面,逐步迁移,辗转来到了朝鲜半岛,开始建立国家,据说建立者是檀君,光

  •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走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晚年提到吕不韦,吕不韦和秦始皇谁功劳大,吕不韦为何与秦始皇的血能相溶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字千金”“奇货可居”等等都是出自吕不韦,大名鼎鼎的《吕氏春秋》,更是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精华于一体。在政治上,吕不韦更是两代秦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的大功臣。那么,如此优秀的吕不韦,又为何因为秦始皇一封只有短短30字的信而饮鸩自杀呢?故事说来话长,对吕不韦来说,说多了更是泪。[var1]

  • 为保住官位,他心甘情愿把老婆送出去,这样的渣男春秋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情场浪子最后被什么样的女人收服,女人心甘情愿被渣男骗,春秋第一渣男

    今天咱们聊的这件事记载在《左传》里。鲁国的上卿公孙婴齐打算把他同母异父的妹妹嫁给了远房亲戚施孝叔。施孝叔也算是鲁国的贵族,但是混得非常差,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现在上卿竟然愿意将妹妹嫁给他,而且这个妹妹还是百里挑一的美人,这可真是天大的喜讯!施孝叔娶了小娇娘后,又因为公孙婴齐帮他说话,他时来运转,很快当

  • 战国四公子中位高权重的他,因好色中小人圈套,在最激动时被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四公子能力排名,战国歧途,战国四公子谁死得最惨排名

    [var1][var1][var1][var1][var1]春申君有多好色呢?在楚国当了25年的宰相,春申君可以说阅女无数。据某史书记载,春申君府上大部分年轻漂亮的丫鬟就被他宠幸过。不过春申君倒还懂得分寸,并没有遗留太多子嗣。可他干过一件色胆包天的大事,那就是给楚王戴绿帽子。春申君府上有一个下人叫做

  • 山海经再被证实真实存在?四川出土青铜神树,考古学家表示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海经如何记载青铜神树,山海经记载通天神树高度,山海经中有青铜神树吗

    [var1] 地球已经存在四十几亿年,而人类进化历史不过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否曾有过其他文明,地球是何种景象,不得而知。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时代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1986年,在世界考古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吸引着世界目光的三星堆遗址,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断探求,出土了一棵青铜神树,这

  • 三家在分晋,那么晋国国君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国最后被哪三家瓜分了,春秋时晋国历代国君,晋国历代国君排名

    [var1]“三家分晋,晋烈公不得不祝贺”在赵魏韩联合打败智氏之后,就分割了智氏的土地,完成了第一次分晋,当时在位的晋烈公所能管辖的领土也只剩下曲沃和绛城两邑了。而此时,虽说赵魏韩国土都很大,但是其名义上还不能称为诸侯,只能算个大夫,因此,在公元前403年,三国胁迫周天子分封,三国都获得候爵。此时晋

  • 扁鹊神医真的存在?老官山汉墓发现9部医书竹简,专家:来历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扁鹊医书出土轰动日本,神医扁鹊真实故事,四川出土9部扁鹊医书解读

    [var1] 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我们也拥有了深远的文化,而且在对历史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也了解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最独特的医学就是中医。其实中医的发展比西医更加久远,而在中医领域当中,也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历史人物,扁鹊就是民间特别熟悉的一个古代神医。 估计很多人小时候都在书本或

  • 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原因,史学家: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统一的原因,白起不死秦国能提前统一吗,秦国统一后的电视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六合,至此“六王毕,四海一”。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优势来看,蜀中平原地区及关中平原地区为蜀国提供了丰厚的粮食资源。从制度优势上来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让军队具备更强的战斗力,经济发展也得到有质提升。同时,秦国占据具有天然屏障之称的函谷关,从而为秦国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