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排名不分先后?孟尝君:我不服,我门客最多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排名不分先后?孟尝君:我不服,我门客最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51 更新时间:2024/2/23 13:14:22

战国风云激荡。

战国人才辈出。

战国还有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你可能会说,咦?战国有七雄,怎么就这四个诸侯国有公子呢,韩国、燕国、秦国怎么没有呢?很遗憾,这三个诸侯国还真没有,因为韩国弱小,燕国偏远,中原这四个诸侯平时都不带他们玩的。

[var1]

而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中央集权已经大大加强了,养门客?这是不被君王允许的,谁敢养就是意图不轨,后来的吕不韦就是触了秦王政的这个逆鳞,结果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

那么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呢,排名不分先后?很多人认为信陵君德艺双馨,该是战国四公子之首。

但是孟尝君表示:我不服,我门客最多,我才是四公子之首,此外,孟尝君的门客中不止只有鸡鸣狗盗之徒,还有一个会唱歌的大战略家。

鸡鸣狗盗之徒,也有大用途。

战国四公子,何以得名,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礼贤下士,并且养着一大帮门客,他们谁的门客最多呢,其实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通过流行下来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得知,孟尝君的门客应该是最多,最杂的。

说起孟尝君,不少人会想到鸡鸣狗盗,也确实,毕竟孟尝君手底下的鸡鸣狗盗之徒,可是救了孟尝君一命,话说孟尝君被齐王派去秦国为相,但是秦昭王对孟尝君动了杀心,孟尝君就去向秦昭王的宠妃求救。

[var1]

但是这个宠妃想要孟尝君送给秦王的狐毛大衣,这件衣服只有一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说,我有狗的本领,能把那个衣服偷出来,结果还真成事了,宠妃的枕边风还真厉害,秦昭王果真放了孟尝君。

走到函谷关的时候,结果城门锁着的,孟尝君的一个门客说,别急,我有鸡的本领,秦国有规定,城门只要鸡鸣就要开,结果这个门客一张嘴,引得函谷关的公鸡乱叫,就这样孟尝君跑出了秦国。

冯獾唱歌,挑战孟尝君的极限。

回到齐国的孟尝君继续广招门客,不久就来了一个叫冯獾(又叫冯谖)的流浪汉,拿着一把破剑投靠孟尝君,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事,冯獾说,没有,也就会唱唱歌,孟尝君寻思着,多一个人吃饭也不打紧,就收留了他。

被列为三等门客的冯獾,看着自己每天吃的咸菜,就弹着宝剑唱起来:有地住,没有肉吃,烦啊烦,孟尝君听说,就给按照二等门客的标准养着冯獾,每顿饭都给他吃肉。

[var1]

吃上肉的冯獾,没多久弹着宝剑又开始唱歌了:有肉吃,有地住,可是没有车,烦啊烦,孟尝君听了,就按照一等门客的标准养着冯獾,出门有车,吃饭有肉。

可是没多久冯獾又开始唱歌了:有肉吃,有地住,有车坐,可是没有家,烦啊烦,这下孟尝君都有点烦了,问了周边人,得知冯獾还有一个老母,就想着也不在乎一点粮食了,就把冯獾的老母也给赡养了,这下冯獾再也不唱歌了。

冯獾收债,树立孟尝君的德行。

一年后,白养着三千门客的孟尝君,被吃穷了,毕竟这些门客啥也不干,天天就知道喝酒吃肉的,孟尝君很惆怅,突然他想到,自己在封地上放了很多高利贷呢,干脆让人去收吧,想来想去,这些门客一致投票让冯獾去。

冯獾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就问孟尝君回来还需要带什么土特产,孟尝君说,你看看我这院子里缺啥,你就带回来点吧,冯獾唱着小调就去要债去了。

[var1]

到了孟尝君的封地,冯獾就把欠债的人叫到了一起,请大家一起先吃个饭,喝点小酒,众人都知道冯獾是来要账的,忐忐忑忑的喝着小酒,结果冯獾仔细问了欠债人的情况,有能力还的,几乎都还了,并且把没有能力还账人的欠条都给烧了。

孟尝君看着冯獾收上来的微薄的债,脸都绿了,当听说冯獾把欠条也烧了的时候,孟尝君想把冯獾杀死的心都有了,结果冯獾不紧不慢的说,主公,我走时您说你这里缺啥,让我给你带啥,我给你带回来的是正是你缺的人心和仁德。

等到孟尝君被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时,孟尝君才知道当时的冯獾给自己立的形象有多高大,封地的民众得知孟尝君要来,夹道欢迎,又是放礼花,又是敲锣打鼓的,可把孟尝君乐坏了。

冯獾游说,帮助孟尝君重拾权力。

被罢相之后的孟尝君,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郁闷,毕竟长期在权力的中心,一下子失去了还真不是滋味。

孟尝君就把冯獾叫来诉苦,冯獾听了,说主公你别急,然后给他讲了狡兔三窟的故事,并且对孟尝君说,自己的封地算是冯獾给他准备的第一处窟,另外会帮助孟尝君继续找洞窟。

[var1]

孟尝君一听,乐了,心想着,当年自己还真做对了一件事,就这样冯獾出使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哪哪哪好,把魏王说的一愣一愣的,就要拜孟尝君为相,魏国派出百辆马车拉着千余两黄金就来齐国请孟尝君了。

消息也很快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齐王听了坐不住了,这还了得,自己齐国的王室宗族,要是去了魏国当丞相,这传出去,齐国那还会有人才敢来啊,别人肯定会说我齐王留不住人才的。

就这样,齐国也让孟尝君重新当了丞相,谢绝了魏国的橄榄枝,孟尝君的美名一下子传播到了各个诸侯国,名声力压了当时的其余三个公子。

飞鱼说: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排名不分先后?孟尝君:我不服,我门客最多,而且孟尝君的门客中不止只有鸡鸣狗盗之徒,还有一个会唱歌的大战略家,这个人就是冯獾。

为什么说冯獾是一位大战略家呢,其实孟尝君成功的背后,都是冯獾在出谋划策,他走的每一步,都再为孟尝君铺路,可以说,没有冯獾,田文也就不能成为孟尝君了。

[var1]

冯獾一次一次的试探孟尝君,其实也是在考验孟尝君是不是一个自己能托付的人,孟尝君没有让冯獾失望,冯獾亦是如此,现在的企业单位和员工,其实就该像他们俩这样,一个给予物质需求,一个贡献自己的才华,相扶相持,才能走的长远。

孟尝君和信陵君谁是四公子之首,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历史故事。

在您的心目中,战国四公子最厉害的是谁呢?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楚国为什么不称长平之战时期,攻打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楚国攻打秦国,战国时期楚国攻打秦国的路线,秦国为何要帮助楚国攻打吴国

    秦国也一定会半死。事实上,秦国当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在与赵国的激烈战争中,秦国把防御重点放在了两个国家上。一个是魏国,另一个是楚国。秦楚边境一直保持着其理想的军事实力。[var1]另一件有趣的事是,秦国和赵国是因为韩国而在长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国被秦国刚欺负,但当赵国打秦国时,韩国成了秦国的追随者

  • 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为何被列入战国七雄之列?因为首尔都曾属于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燕国为什么成为七雄,战国燕国赵国,燕国七雄完整版

    春秋,有诸侯国百余个,其中最有名的是春秋五霸。战国,有诸侯国几十个,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战国七雄。战国纷争二百多年,诸侯国相互攻伐,战乱不断,大大小小的战争百余次,战国七雄就是唱这台戏的主角,等等,这七个主角中似乎有个是假的,因为它在战国的存在感超级低。[var1]这个诸侯国就是燕国。那么提起燕国你能想

  • 吴蜀两国曾经订立盟约——伐灭魏国,中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蜀联合起来灭不了魏国,魏国灭吴蜀的原因,吴国伐魏国

    [var1]公元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南郊正式即皇帝位,布告天下。并且派遣使者通告蜀国,吴蜀两国在夷陵之战刘备死后,重新恢复了同盟关系。但是蜀汉向来以自己为正统,天天喊着要讨伐曹魏,称曹丕为“汉贼”。现在孙权又称帝了,所以蜀国面对使者,应该是非常尴尬的。蜀汉内部有部分大臣就非常不满,认为应当和吴国

  • 历史上哪些名人不到20岁早逝?一位7岁做了孔子老师,一位8岁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读过夏完淳的一首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是夏完淳在被杀之前所写的一首诀别诗,名字叫别云间,我看他的意思就是别人间了。夏完淳是明朝末年的斗士,在父亲、师傅的感染之下,充满了爱国热情。他是上海松江人,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江南抗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个论断其实大错特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齐国攻秦,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的句子

    文|飞鱼说原创百家号首发欢迎转载点评!战国风云激荡,诸侯国不断争霸,此消彼长,国强国弱,在当时而言,最终哪个国家能力揽狂澜,一统华夏,其实是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因为没人能知晓,这个桂冠会落在谁的头上,战国七雄,几乎无一例外都强大过,魏国称霸过,齐国强大过,楚国让诸侯忌惮过,就连最为弱小的韩国也让其余诸

  • 孙膑围魏救赵为何能用两次?对现代商业战争有启发吗?该如何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说说孙膑为何要围魏救赵,围魏救赵中孙膑是怎么想的,围魏救赵孙膑的计谋妙在哪里

    这就好比在某些疾病方面,用西药快速见效,用中药却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康复。那么可以说西药一定比中药强吗?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中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解决你的病灶。[var1]01围魏救赵是孙膑的一场表演战,多次运用都能见效。其实围魏救赵的战术,需要分为两场大战来分析,一场就是桂陵之战,还有一场则是

  •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只能排到第二第三位,排第一的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王翦谁厉害了,王翦跟白起谁是灭六国的关键,战国白起王翦

    文|飞鱼说原创百家号首发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四大名将,他们都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事被人们所认可,他们分别是秦国白起、王翦,赵国李牧、廉颇,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排名,战场上也几乎没有正面较量过,而我们后世的读者也往往根据《千字文》里,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来排名战国四大名将。[var1]其实,千字文里出

  • 山东诸侯第一次合纵攻秦占据天时地利,为何失败了?错不在公孙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衍第二次伐秦,合纵攻秦失败原因,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公孙衍是谁,为何《孟子》中会把公孙衍和张仪并称,难道张仪的对手不是苏秦吗?其实,有时候我们所知道历史,只是史官们想让我们后世看到的,而并非真实的历史,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就是如此。因为张仪和苏秦,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根据197

  • 古代父母去世,子女为何守孝3年?孔子一句话道清了内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孔子守孝三年,古代儿子死了父母要守孝吗,孔子去世学生守孝

    [var1]孔子曾经和宰予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宰予问,“守孝期三年时间太久了,能不能改成一年?”孔子反驳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的大意是孩子生长到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也是天经地义的要求,你难道小时候没有接受过父母三年

  • 刺秦行动失败之前,也意味着他还有一线生机,可秦王手下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云涛刺秦,杨树林刺秦完整版,张良刺秦是真的吗

    [var1]案件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荆轲的人,他在燕国土生土长,对燕国太子丹十分尊敬。主要原因还是太子丹在荆轲前去刺杀之前,就已经对他非常不错了。荆轲感念于太子丹的热情款待,终于决定为燕国卖命。那个时候的死士的的确确就是死士,他们拿了钱当然要干事,绝不会一走了之。所以留下了后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凄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