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原因有这三点

为什么说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实?原因有这三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4/1/24 4:26:37

一、识才的眼光和所养之士的作用

侯嬴为“大梁夷门监者”,朱亥为“市井鼓刀屠者”,毛公为“藏于博徒”,薛公为“藏于卖浆家”,他们都将自己隐藏在最底层,但信陵君并不因他们身份低贱而轻视他们,这无疑充分展现了信陵君的识才眼光和爱才之心。而侯嬴、朱亥、毛公、薛公四人亦在信陵君遇到难题之时为其指明方向,其中侯嬴和朱亥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毛公和薛公力劝信陵君驾归救魏,前为大义后为国家利益。

反观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三人,他们要么无识才之眼光、要么无爱才之心、要么根本不愿听取门客的意见,而他们所养之士的作用往往亦并非体现在大义或维护国家利益层面。

平原君“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但他却并非真正的识才、爱才之人。毛公薛公在赵国多年被他无视,毛遂在他门下三年亦未引起他的注意。不仅如此,当躄者(腿有残疾之人)要求平原君杀掉笑躄者时,平原君表面上装作轻色重士,心中却骂躄者为“竖子”。当门客因此“去者过半”之后,平原君又杀死美人以谢罪,不难看出他的一切行为实为个人利益所主导。

[var1]

孟尝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他择士的方式可谓是是来者不拒,因此门客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及为非作歹之人。而他其实亦缺乏爱才之心,《孟尝君列传》中曾以两个“怒”字表明这一点:其一为魏子三反而不致一入时,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其二为得知冯谖烧券书之后,孟尝君“怒而使使召谖”。而孟尝君所养之士的作用,往往只局限于为他个人服务,如鸡鸣狗盗之徒帮助孟尝君逃离秦国,魏子自刎而死以证孟尝君无作乱之心,冯谖使薛地之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

[var1]

《春申君列传》中称“春申君客三千余人”,但对这“三千余人”的描写非常之少,而且仅有的几次描写都是负面性的。其一为“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说的是赵国使者想在楚国人炫耀,春申君令门客打扮得更为珠光宝气,以此使赵国使者感到羞愧。其二为“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朱英是传中唯一一位为春申君献良言之人,但春申君却根本不听取他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春申君养士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

二、最终的价值取向:是否维护宗国利益

在《魏公子列传》中,司马迁将信陵君的一生和魏国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此突出信陵君养士的根本目的乃是为了大义及维护宗国利益,而信陵君所养之门客亦正好为为大义及维护宗国利益服务的。因此司马迁称赞道:信陵下士,邻国相倾。以公子故,不敢加兵。颇知朱亥,尽礼侯嬴。遂却晋鄙,终辞赵城。毛、薛见重,万古希声。

而平原君虽被称赞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却听信冯亭邪说贪图小利以致使赵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因此司马迁叹道:(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var1]

综观孟尝君的一生,皆是为个人利益而奔波,而其所养之士与他的关系亦是靠私利所维系的。而他更是因一己私利而令秦相穰侯向秦昭王进言攻打齐国,吕礼因此逃离齐国,但齐国以因此而陷入险境。因此司马迁总结道: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强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春申君的一生则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尽心为楚国利益奔走,后半部分则为维护个人利益而置宗国利益于不顾。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竟将怀有自己骨肉的女子献给楚王,最终使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因此在《春申君列传》的结尾,司马迁将春申君与嫪毐吕不韦联系在了一起: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var1]

值得注意的是,《春申君列传》后半部分的原创度其实极低,所用材料和《战国策》中《楚考烈王无子》一子几乎完全一致,这其实亦可看出司马迁本人的态度。

更多文章

  • 三猛士鱼肉乡里祸害百姓,齐国宰相用两个桃子为民除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除三害故事,齐国三大猛士之死,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历史

    三人平日欺负百姓感觉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乐趣了,于是花钱买通了关系,想进入朝廷施展一番。他们与朝廷中的奸臣们勾结在一起,成为了当时的大奸臣梁据的爪牙,专门为其陷害忠良,一时间朝廷上下对此三人也是敢怒不敢言,慢慢的齐国国内都称三人为“三害”,人人欲除之为后快,但又因三人本领高强而无从下手。[var1]而

  • 秦军是虎狼之师,兵马俑为何都没戴头盔,这才是秦国强大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人殉,就是以活人随葬,是盛行于奴隶社会的一种残酷而粗暴的殡葬制度。最强盛时期,当属殷商时期。经考古发现,商朝皇室古墓中都有殉人。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人。直到东汉,许是感觉这件事情太惨无人道,再加上缺兵少丁,各诸侯王陆续废止人殉。公元384年,秦献公赵连也积极响应,发号施令废除生殉、杀殉。[var1]人

  • 吴王两个爱妃让孙子当面杀了,吴王反而封孙子为大将军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武训练女兵斩吴王爱妃,孙子斩杀吴王爱妃,兵圣孙武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

    于是就问孙武:“先生所言极是,但不知真正打起仗来怎么样,能否找个地方练习一番?”孙武当即答应。“那就让你带上一支军队,去教训教训楚国,或者越国也行,你敢不敢?”[var1]“不行!兵者,国之大事也,没有正当理由,没有充分准备,不能随意挑起战争。”孙武一口拒绝了。吴王阖闾又问:“不错。既然不能轻易攻打

  • 关于“人鱼”,《山海经》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为何至今没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人鱼山海经记载,山海经中的人鱼是什么,史记里为什么有山海经里的妖怪

    秦始皇陵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皇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近些年来,尽管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勘探,但其地宫内部的情况,仍像一串谜,难以破解。所谓“人鱼膏”即是其中之一。[var1]在中国古时候,“美人鱼”的影子不断出现于墓葬中,根据近些年的

  • 力大无穷,军功不逊于白起,没有他秦始皇统一六国恐怕是难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康白起的真人照,白起杀20万赵军,白起和秦始皇差多少年

    这时的帝王就会开始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铲除心中可能会危及自己身份地位的开国功臣。斩首示众或者流放荒蛮之地,能够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却是少之又少,秦国的王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var1]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做到消除帝王的疑心的呢?这与他谦虚的性格和深谋远虑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说起他,很多人都清楚他曾经打过

  • 魏国八虎骑鏖战蜀国五虎将,非要分出胜负,你看好哪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国五虎上将vs魏国五虎上将,魏国五虎,吴国vs蜀国vs魏国

    整部演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非“蜀汉五虎”莫属,那是因为罗贯中在创造这几个历史人物时,倾注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就像小时候我们写情书,经常把女同学比作“女神”,“神仙姐姐”一样,其实那女生没那么好,只是男生们一厢情愿的迷梦罢了。而罗贯中吹捧“五虎”,也是不遗余力。为了突出关羽,甚至张冠李戴,比如温酒斩华

  • 胡适为何质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能因此断定他不爱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胡适说屈原是真的吗,屈原和胡适什么关系,爱国诗人屈原的资料

    [var1]再者,胡适性格是比较温和的,他并非是盖棺定论式的否定屈原存在,而是提出一种质疑。胡适在引文中明言:期盼国中研究《楚辞》的人平心考察我的意见,修正它或反证它。那么胡适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质疑呢?因为胡适觉得《楚辞》的文学价值被埋没了,被酸化了,被乌烟瘴气笼罩了。屈原的传说不推翻,那么《楚辞》只

  • 《孙膑兵法》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原来古代阵法威力如此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孙膑和老同学庞涓都是跟着鬼谷子老先生学习的,但鬼谷子先生显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个好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好学生孙膑对人生险恶毫无所知,也让庞涓产生了心理扭曲。当从山水之远走到庙堂之高的庞涓想到孙膑时,并不是崇拜,而是嫉妒。[var1]这个世界有一个庞涓就够精彩了,不需要一个孙膑来碍眼,于是这位庞

  • 春秋时最有才的一位美女,为何在从汉朝开始成为了反面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五大美人,春秋时期的八大美女,春秋十大才华之人

    《列女传》则在《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例基础上首开以女性为中心的叙史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又因《列女传》带有明显的女教色彩,加上后世统治阶级的推崇,使其成为了一部规范女性价值观念的女教读物。[var1]《列女传》分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前六传是对女性的

  • 老子早已预言500年后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子预言秦统一,秦国统一天下后的预言,秦国最霸气的预言

    [var1]《史记》记载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句话是讲在周烈王二年的时候,周朝的太史儋,也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人称老聃,也作儋。老子见到了当时的秦献公,估计老子看到这秦献公人不错,历史上的秦献公也确实是一位有所为的诸侯,他一心想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