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适为何质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能因此断定他不爱国吗?

胡适为何质疑屈原是否真的存在?能因此断定他不爱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26 更新时间:2024/1/29 3:01:06

[var1]

再者,胡适性格是比较温和的,他并非是盖棺定论式的否定屈原存在,而是提出一种质疑。胡适在引中明言:期盼国中研究《楚辞》的人平心考察我的意见,修正它或反证它。那么胡适为什么要提出这种质疑呢?因为胡适觉得《楚辞》的文学价值被埋没了,被酸化了,被乌烟瘴气笼罩了。屈原的传说不推翻,那么《楚辞》只是一部傍着名教成其地位的忠臣教科书,真正的文学价值却无人注意。

[var1]

比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本是白描的文学佳句,却被理学家注释为“言君政急则众民愁而贤者伤”。又如“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这样优美的描写,却被理学家注释为“好贤不已也”。再如《诗经》中好好的一首相思诗《关关雎鸠》,却被理学家说成美后妃之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家对待经典文学时,总是从忠贤美德等方面去入手。胡适质疑屈原,是为了不让屈原的形象损害《楚辞》的文学价值。

[var1]

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哪位大将面对传统文化没有过激的言论?但“打倒孔家店”之类的话说明他们不爱国吗?不,恰恰说明他们有一颗热切的爱国与救国之新。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大将,他身上的片面性及局限性为何就要被解读为不爱国?当然,胡适不是神,他在质疑屈原是否存在的过程中很多提法都是有问题的,这是可以讨论的,但不能因此把一顶大帽子扣在胡适身上,这样是不公道的。

胡适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质疑屈原其人的:一是《史记》本来很不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二是传说中的屈原,若真有其人,必不会发生在秦汉以前。第一点从《史记》关于屈原的记载入手,对照《楚世家》等篇章指出了屈原传记中存在的漏洞。当然胡适指出的漏洞并不足以否定屈原的存在,因为《史记》在传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再者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前后文不符的情况。我们看到的历史,谁能确保完全是真的?

[var1]

再说说第二点,胡适说屈原是一个理想的忠臣,在战国时代不会有这种奇怪的君臣观念,并得出屈原是一个箭垛式的复合物这个结论。战国不会有这种奇怪的君臣观念,这种说法比较空泛,也不知道胡适是怎么得出的。仅仅因为“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和“朝秦暮楚”?当时的文人多为游士,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忠臣的存在。再说屈原也不是游士,他是楚国的贵族。对屈原来说,家国是一体的,所以他的爱国是完全说得通的。

如上所说,胡适具体质疑屈原的过程并不是太有说服力,这是可以批评的,胡适本人也欢迎大家反证。但不能因为胡适否定屈原这位爱国诗人就得出胡适不爱国的结论,恰恰相反,胡适正是出于爱国救国之新才对屈原提出质疑的。因为,将一切传统文学注释为圣人德行的行为,使民族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var1]

李大钊曾说: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胡适对屈原的质疑,同李大钊对孔子的抨击一样。

更多文章

  • 《孙膑兵法》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原来古代阵法威力如此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孙膑和老同学庞涓都是跟着鬼谷子老先生学习的,但鬼谷子先生显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一个好的教育,这就导致了好学生孙膑对人生险恶毫无所知,也让庞涓产生了心理扭曲。当从山水之远走到庙堂之高的庞涓想到孙膑时,并不是崇拜,而是嫉妒。[var1]这个世界有一个庞涓就够精彩了,不需要一个孙膑来碍眼,于是这位庞

  • 春秋时最有才的一位美女,为何在从汉朝开始成为了反面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五大美人,春秋时期的八大美女,春秋十大才华之人

    《列女传》则在《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例基础上首开以女性为中心的叙史先河,成为我国第一部女性专史。又因《列女传》带有明显的女教色彩,加上后世统治阶级的推崇,使其成为了一部规范女性价值观念的女教读物。[var1]《列女传》分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前六传是对女性的

  • 老子早已预言500年后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子预言秦统一,秦国统一天下后的预言,秦国最霸气的预言

    [var1]《史记》记载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这句话是讲在周烈王二年的时候,周朝的太史儋,也就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人称老聃,也作儋。老子见到了当时的秦献公,估计老子看到这秦献公人不错,历史上的秦献公也确实是一位有所为的诸侯,他一心想要把

  • 秦国做的最划算的一笔买卖,五张羊皮竟换来秦国千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用羊皮换名相,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秦国羊皮真实照片

    [var1]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国君主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请求。结果唇亡齿寒,虞国也被灭了国。后来,秦国向晋国求亲,晋国答应了,并给这个公主带了丰厚的嫁妆。而在陪嫁的奴隶中就有一个叫百里奚的虞国大夫。百里奚在到了秦国后遭到了非人的待遇,后来实在忍受不了便逃跑了。他先是逃到了宛(yuā

  • 魏国武将很多,诸葛亮为何独独忌惮张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杀张郃,张郃是魏国后期第一猛将吗,魏国名将张郃

    河间张郃,极善用兵。张郃归曹之后,曹操曾说这是“韩信归汉”。韩信何许人物?那是兵仙级别的人物,非一般武将可比,曹操把张郃比作韩信,就是对张郃能力最大的肯定。张郃和韩信一样,是个智将,懂兵法,善用兵,用《三国志》评价张郃的原话来说: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敌势地形,无不如计,自刘备诸葛亮以下皆惮之。由

  • 战神白起当真坑杀了赵国45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战神白起怎么杀赵军的,白起能攻克赵国么

    [var1]白起生对了时代,他初出茅庐之时,所效忠的秦昭王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有雄心、能够慧眼识英雄的君主。白起虽是平民出身,可是却受到了秦昭王的提拔,在战国战乱频发的历史上,白起留下了非常浓烈的印记,直到几千年后,他指挥的长平之战依旧为人津津乐道。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长平之战时,白起大概杀

  • 这个女人在秦国统一中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靠自己姿色就灭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统一中原视频,秦国与中原,伊阙之战秦国东进中原

    文|飞鱼说女人在古代的历史中,一直是容易让群众忽视的存在,毕竟男尊女卑的社会,女人的地位决定了她们的作为并不能像男人一样锋芒毕露,但是在战国秦国统一中原的路上有一个女人所为秦国做出的贡献却不能被我们忽视,可谓功不可没,毕竟她靠着自己的姿色为秦国消灭了心腹大患,成功的灭亡了一个国家,这个人就是宣太后。

  •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降兵被坑杀,真的都是赵括“纸上谈兵”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赵括战死长平图片,长平之战赵国死的将领是赵括吗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第一次在当时的战国军事圈露脸,是跟着他爹一起去打齐国时候的事。当时赵军攻打齐国麦丘城,久攻不下。见赵奢很苦闷,赵括就说,我们围困麦丘多时,城中缺粮,不如我们给麦丘城里扔粮食。赵奢采用赵括的方法,没过几日城内人民起义,麦丘不攻自破。自此之后,战国军事圈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从

  • 为何说《史记》虽写了四位战国公子,但司马迁真正认可的只有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迁为什么没把三国写进史记,司马迁写史记,央视司马迁史记纪录片

    [var1]《魏公子列传》是七十列传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明朝学者茅坤曾这样感叹道: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本文即从这篇“得意文”入手,通过分析其叙事方法,看司马迁是如何塑造信陵君这位“胸中得意人”的。《魏公子列传》与其他三传最直观的区别在对传主的称谓上,其它三传都以孟尝君、

  • 秦王为难大臣,命他寻找公鸡下的蛋,难题却被12岁孩童轻松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王荒唐行为原因,秦王让大臣送三个公鸡下的蛋,12岁神童帮秦始皇拿5座城池

    [var1]当时的秦国有一位大臣叫做甘茂,他为人正直且为官清廉,与朝廷中的其他人格格不入,并且阻碍了他们“发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就有不少人在皇帝耳边觐下谗言,而甘茂的儿子也在朝为官,甘家清廉的作风逐渐赢得了民心。不断的谗言和甘家逐渐增长的势力让皇帝感到非常不爽,他觉得这会影响他的皇权,所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