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因军队不能战,导致北宋亡国,罪魁祸首是谁?或是那份著名的和约

因军队不能战,导致北宋亡国,罪魁祸首是谁?或是那份著名的和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8 更新时间:2024/1/17 16:41:24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至此,两国之间有了难得的和平,这个时间长达一百余年,一直持续到辽国即将灭亡时。

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朝跟金国达成《海上之盟》,随即,童贯奉命率军征讨辽国,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一仗,结果是宋朝拿回了部分燕云十六州的地盘,但过程对于宋朝来说,却是惨不忍睹。

童贯携二十余万宋军出征,却不敌辽国的数万残兵。

而且败得相当惨,把宋神宗以来积攒的军资全部败光了。史载:“自熙、丰以来,所储军实殆尽,退保雄州。”

最后是金国出兵击败辽军,拿下燕云十六州,然后宋朝用钱从金国手中赎回了部分城池。

宋军的战斗力已经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

宋朝整体的军事孱弱,让金国看到了机会,由此导致了“靖康之变”的发生。

宋朝跟明朝不一样,明朝到了末期,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饷、军资的不足,这是明朝财政收入的减少到相当程度导致。

而宋朝从来都不缺少军费,宋朝养兵的费用可以算是历朝之冠。

可宋军的战斗力为何会越来越差?直至北宋灭亡时,都已经不堪一战了?

原因也有很多,比如重文轻武的国策,比如长期坚持灾荒年招募活不下去的百姓,只给军饷,却不专心训练,等等原因不一而足。

但我认为,《澶渊之盟》的签订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很多分析认为,《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是一个利好,只用很少的岁币,就解决了两国间的纷争,可比经常发动战争划得来。

可反过来说,习惯了用钱解决问题,就会忽视战争的突然到来,导致应对不及。

没有了战争和边境地区的军事威胁,军队就得不到锻炼,战斗力自然无法保证。

北宋驻扎在宋、辽边境的军队,经过一百多年的和平,失去了战争的动力和力量。

朝堂上的皇帝和大臣,也因此在军备和训练上有所忽视,民间也因战争的远离,失去了警惕心。

司马光所著的《涑水记闻·卷九》中有这么一则记载:

契丹乘西鄙用兵,中国疲弊,阴谋入寇。朝廷闻之,十月始修河北诸州城,又籍民为强壮以备之,又籍陕西、河东民为乡弓手。时天下久承平,忽闻点兵,民情惊扰。

这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发生的事,辽国趁着宋朝在西北地区跟西夏有战争,突然爆出要出兵南下的消息,然后宋朝上下一片慌乱。

辽国当时未必是真想南下,只不过做出姿态,想多讹诈点岁币,或者在两国的边境划界上占点便宜。

但仅仅如此,就导致宋朝应对慌乱,“忽闻点兵,民情惊扰”,大家都不习惯战争气氛了。

当时辽国如果真南下,宋军能不能挡住?

这就是长期和平给军队的战斗力及警惕心带来的后遗症。

当然,宋朝中期以后,也不是所有军队都毫无战斗力,在宋朝和西夏边境,长期跟西夏作战的西军,就非常能打。

他们成为了宋朝对外抗敌的保证。

北宋仁宗年间,讨伐侬智高叛乱的狄青就是西军出身,他带去平叛的军队骨干,也是以西军为主。

宣和年间,方腊作乱,整个南方的军队,就没有一支能打的,只能等到童贯率西军南下,才把方腊剿灭。

到南宋初期,“中兴四将”除岳飞外,全部是西军出身,还有一个没有名列其中,战绩却不弱于他们的吴阶,也是前西军将领。

但仅仅只有西军,是不足以应对多个方向的军事威胁的。

且宋军队伍中,如果只有一支西军能打的话,而不是普遍战斗力持平,也会引起皇帝和大臣对这支军队的警惕。

宣和年间,童贯北伐燕云十六州失利,除了宋军战斗力的下降外,军队中西军和禁军的矛盾导致的配合不够和互相争功,也是主要原因。

西军能战,就是因为他们处在跟西夏的最前线,长期跟西夏作战,能时刻保证警惕心和战斗力。

至于除西军之外的宋朝军队,特别是宋、辽边境驻扎的边军,以及宋朝压箱底的禁军,早已因战争的长期远离荒废了。

而他们远离战争的原因,不就是《澶渊之盟》的签订?

宋初,宋太祖宋太宗,一直保持着对辽国的警惕,也一直期望击败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

有了这种心态,即使重文轻武,也不会放下军队的训练,会让军队保证相当的战斗力。

宋太宗虽然两次北伐失败,但进攻不利,防御是没问题的,至少能自保。

宋真宗能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凭借的也是宋军的战斗力让辽国觉得无法击败宋朝。

当时的宋军能保证战斗力,是因为边境有军事威胁,《澶渊之盟》签订后,才一切都改变了。

如果没有西夏的威胁,连后期能保证一定战斗力的西军估计都不可能存在。

所以,《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宋朝从上到下,在辽国方向上,失去了警惕心,军队失去了战斗力,就是最大的坏处。

后果就是,当比辽国更能战的金军突然南下时,宋朝完全没有抵抗和还手的能力。

当时,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相当多的大臣,一力对金求和、妥协,不就是心里对自家军队的战斗力门清。

《澶渊之盟》带来了和平,也导致了恶果,孰对孰错,谁能说得清?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涑水记闻》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当街犯法,最后结局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稷杨士奇儿子,杨士奇是进士还是举人,杨士奇之墓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按说,杨士奇也算是一代名臣,家里的文化上的熏陶自然不少,可他的儿子显然没有受到影响。杨士奇非常溺爱自己的儿子,其实这倒也没有错,只不过凡事要有个度才行,不可能无止境的溺爱,终会酿成大错。因为杨士奇太溺爱自己的儿子了,所以杨稷从小就嚣张跋扈。随着年纪的增大,杨稷有恃无恐,仗势行

  • 嘉庆举行选秀,顺便给太上皇乾隆送了一名秀女,乾隆:此女甚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秀女选秀,乾隆85岁选秀史实记录,乾隆给嘉庆留了多少宝贝

    八旗名门出闺秀说起这晋妃的家世,那可真不一般。话说,满清有四大家族,分别是镶黄旗钮祜禄氏、正黄旗赫舍里氏、镶黄旗佟佳氏与镶黄旗富察氏,在这四大家族中以镶黄旗富察氏最为显赫。自从顺治朝开始,镶黄旗富察氏家族成员便在朝廷入仕,而且以担任皇帝亲兵统领(即领侍卫内大臣,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团长)闻名,出了像哈什

  • 三种特性决定湘军在中国历史上成为最厉害的军队,没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湘军最厉害的三种兵,湘军有名的军队,中国最厉害的军队是湘军

    湘军又叫湘勇,我喜欢这个称呼,勇者无敌,战场上,勇者胜。懦弱的人绝对不会成为军人,这里不包括滥竽充数的逃兵,混日子的渣渣,而湘军的特别,就是因为湖南人的勇敢,那股勇者的劲儿,战斗力指数可在中国扛鼎。湘勇三大特点。先说第一点,乡土性。顾名思义,湘就是湖南人组成的军队。湘军百分之90以上的将士都是湖南人

  • 他是乾隆的儿子,被过继给亲王,生前无缘皇位,死后却掀起波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最小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乾隆的儿子谁最适合当皇帝,乾隆一朝有多少亲王

    这位不受宠的皇子就是爱新觉罗·永珹。这位皇子身份的高低要从他的母亲说起。爱新觉罗·永珹的母亲金氏是朝鲜地区的贵族,但是朝鲜被清朝征服之后,所有朝鲜的贵族都要充当满族人的奴隶包衣。其实,令妃、华妃、年羹尧等人都是包衣出身。在后宫的众妃嫔当中,奴隶包衣出身的妃子始终是比满族贵族出身的妃子要低级,所以爱新

  • 她贵为皇后,却不受顺治帝宠爱,怀孕后还被赶回了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顺治皇后的咸鱼宫斗,女主是顺治皇后的小说,皇后出言不逊顶撞顺治

    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时8月13日在北京紫禁城举行了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一次大婚。年轻的顺治帝与表妹喜结良缘,那年顺治帝才十四岁。新娘艳丽超群,聪明灵巧未想到,婚后干娘年就反目成仇,不在一起住反倒是分宫就寝。顺治十年,也就是1653年时。八月顺治帝不顾群臣的激烈反对毅然将这位皇后废掉,降级为静妃,改

  • 她是清朝第一位贵妃,康熙唯一写诗悼念的女人,死后皇帝亲自送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女儿死后穿龙袍下葬,康熙温僖贵妃之死,康熙贵妃

    这首清宫词中,“孝懿”两个字便是答案,不错,她就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除此之外,她的头上还有两个桂冠,即清朝第一位贵妃和康熙册封的唯一皇贵妃。关于孝懿仁皇后的出身,康熙在其册文中提到“笃生名族”、“毓生名阀”,看来这个女人的家世是真的不一般了。孝懿仁皇后姓佟氏(后改为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 民国最牛女强人,开学校办餐馆,家庭事业一把抓,还被老公当成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最漂亮女强人,民国第一女强人图片,民国时期上海女强人

    1889年,杨步伟出生在一个望族,刚出生过继给祖父,祖父思想开明,让她接触西方思想,很多事情都让布伟大胆去尝试,于是布伟从小就有一股男孩子的刚气。布伟孩子娘胎的时候,祖母指腹为亲,将她许配给姑母的儿子,长大后她觉得婚姻应该自己决定,于是亲自写信给表弟要求退婚。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为她后来成为女强人埋

  • 她是大清最有福的女人,偶然机会爬上龙床生皇帝,活到了86岁高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清十二帝最疼爱的女人,清朝唯一怀孕嫁给皇帝的女人,大清王朝最厉害的女人

    孝圣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比雍正帝小14岁,是清朝著名开国功臣额亦都的曾孙女,父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与康熙朝时期的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父,所以钮祜禄氏称得上是名门之后,家世背景显赫,13岁入宫选为秀女,康熙帝见她机灵过人,又是功臣之后,便把她赐于皇

  • 她是乾隆最宠爱的汉人妃子,活着没能封后,儿子却成为下一任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延禧攻略》中的女主性格耿直狠利、暇眦必报,如此痛快的性格吸了一大波粉丝。然而,同名同姓的角色在《如懿传》中却是个势利的女人,一心只想荣华富贵,后期还会成为如懿的劲敌。这俩个同名同姓的角色原型就是历史上的令妃,她可以说是乾隆最宠爱的汉人妃子了。她是乾隆最宠爱的汉人妃子,活着没能封后,儿子却成为下一任

  • 乾隆最喜爱的一位公主,嫁人后为她修建公主府,只为将她留在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最疼爱的公主,乾隆公主府图片,乾隆公主名字和封号

    乾隆皇帝一生多子,光女儿人数就高达十人,但遗憾的是最终只有五个平安长大。这其中乾隆最喜爱的就是皇后孝贤所生被封为和硕固伦和敬公主的第三个女儿,她也是乾隆女儿中活的最久的一个。因为当年还在王府时富察氏第一个女儿早夭,所以当富察氏再次生下这个女儿后,弘历对她视若珍宝,很是爱护。此时的弘历虽说还没有正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