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故事:窦参因“树上藏人”知自己将死,留遗言愿婢女为他平反

唐朝故事:窦参因“树上藏人”知自己将死,留遗言愿婢女为他平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63 更新时间:2024/1/20 23:00:09

贞元壬申年春三月,宰相窦参本来在园中赏月,谁料,他的贴身婢女上清,却发现树上藏了一个人。于是,她就将此事告诉了窦参。

一听这话,窦参就明白自己早已被人盯上了。

所以,他就拉着上清的手,说道:“我怕是命不久矣,此人恐怕是陆贽派人来的,我跟他一直不对付。现在专门有人埋伏在此,怕是要趁机诬陷我。一旦皇上知道后,我必然会被判罪。届时,你也会被收入宫中做奴仆。所以,只有你见到皇上后,才能帮我平反,这样你也能获得自由。”

听到此话,上清哭着说:“如果真如大人所言,那我会想尽办法帮您伸冤的。”

说完,窦参就走回了花园,对着大树喊了起来:“树上的先生,请您下来吧。”

此时,果然有一个穿着夜行衣的男子,从树上跳了下来,并称自己是因为家穷,无钱办丧事,才来找他救济。

窦公也不多言,给了那人一千匹绢布,让他应急。

结果次日,就有人将此事上报给了唐德宗。不过,版本却从“乐善好施”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宰相窦参家里竟然养刺客。

而唐德宗也怒火冲天,指着窦参就骂:“你还想要干什么?”

不管窦参如解释,唐德宗也听不进去了,一心想将他赐死。

好在有不少大臣帮他求情,这才让皇上只贬了窦参的职。可后来,皇上还是不解气,还是将他赐死,并且没收家产,奴仆充公。

就这样,窦参曾说的“未来”,还是实现了:他死了,上清也进了宫。

因为早已做好了准备,上清也不惊慌,反而在宫中游刃有余,凭着高情商和会煎茶的本事,得到了在皇帝身边侍候的机会。

皇上见她很懂事,就问道:“你是为何进宫当奴婢的呀?”

上清眼见终于有机会说上话了,按压着激动地心答道:“奴婢本是前宰相窦参家的女奴。窦某的妻子去世得早,所以妾得以陪侍左右。后来有幸被选入宫中,这才得以侍奉皇上。”

一听窦参的名字,德宗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真是令人失望,将他贬职后,发现他竟还贪污,抄家的时候,没收了很多银器。”

上清见时机差不多了,扑通一跪,哭着道:“窦公任职6年,每月收入数十万钱,而皇上您赐予的赏赐也很多,自然会有许多银器。而且抄家之时,奴婢也在场,奴婢亲眼看到抄家的长官是受陆贽指使,才特意将银器上的皇家印记刮去,为的就是诬陷窦公。”

感觉自己被忽悠了的德宗,立即下令让人将那些银器仔细复验,结果,真的如同上清所言,是被人刻意刮去了印记。

于是,越发觉得是个阴谋的德宗,又问起了“私养刺客”一事。当上清将事情原委告诉他后,他早已怒火冲天:“好个陆贽,枉我这么信任他!”说罢,他便颁布了诏书为窦参平反。

这个故事出自柳珵的《上清传》,故事的最后,上清也被批准做了女道士,而陆贽因为失势,又造小人谗言,被贬到了外乡为官。

不过,这个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其中的情节是否与历史相吻合,还是有待考究。

在真实的历史中,窦参确实为宰相,而且颇有才华,尤其是年轻时,他不畏强权,面对不法行为,敢于揭露。

可当他官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受皇上的喜爱后,他却变得行事专横,而且善于以权谋私。

虽然他确实是被赐死,没收全部家产、奴仆全部充公,但他并不是因为“树上有人”而被下罪。

当时,他深受皇上喜爱后,其侄子窦申仗着他能“一手遮天”而胡作非为。不只一人皇上反映过此事,虽然窦参被皇上训斥过,希望他能管管侄儿,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可再得宠的臣子,不听皇上的话,那皇上肯定不满意。于是,他被贬职了。

当他被贬后,肯定有看他不顺眼的人,趁机落井下石。所以,湖南观察使巽就举报了:窦参曾接受过宣武节度使刘士宁的贿赂,五十匹绢。

皇上一听这话,这是勾结外人,想做什么?于是,更生气的唐德宗,就想将他直接赐死。不过没想到的是,一直被窦参讨厌的陆贽,此时却站了出来,替他说了情,才让他免于死罪。

可窦参为啥还是被赐死了?

因为一个没了权势,又被再次贬职的人,怎么可能还有人支持呢?所以,他被贬职后的第二年,因有不少人还在皇帝耳边吹耳旁风,所以,皇上也越听越生气,就还是将他赐死了。

其实,古代的“官场如战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中,有多少个人能独善其身?

而那些在高位的官员,虽然能“呼风唤雨”,可谁的道路不是如履薄冰,又要防着其他人,又要小心“伴君如伴虎”,其中到底有多少个人,能得到善终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期间,为什么陇右和河西兵这么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史之乱多少年才平定,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唐朝为啥缺兵

    复盘这一场叛乱,很多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当年虽然远在河北和东北的安禄山,拥有三镇一共十九万兵力,但大唐十大藩镇中,朔方、陇右和河西的军队也是百战之军,为何除了在灵武的朔方军之外,曾经大唐的荣耀——河西和陇右两军为何在安史之乱中毫无存在感?成为叛军升级经验的提款机?河西和陇右军队无论是河西还是陇右这

  • 刘备和李白,白帝和江陵——人生的境遇与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朝辞白帝城为什么要去江陵,历史上刘备和李白谁最厉害,白帝和江陵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之后不久倾巢出动,讨伐东吴。一方面是为了给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新夺回荆州。刘备亲率蜀军以白帝城为大本营,沿三峡推进。从白帝城算起至夷道,缘山逶迤长达七百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奋斗了一生,终于打下了一片基业。然而仅仅称帝一年后,就遭遇了夷陵之战的惨

  • 他是唐代书法家,相貌丑陋,竟有人写书编故事说他是猴子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曾在长沙城北书堂的唐代书法家是,唐代书法家刘炳森

    欧阳询出身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为南朝大将,后来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率兵反叛,被陈宣帝杀掉,全门抄斩,只有13岁的欧阳询逃了出来,被父亲的好友江总收养。后来到了唐朝,欧阳询入朝为官,他和长孙无忌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开玩笑,长孙无忌作诗调笑欧阳纥:““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

  • 唐宫秘史:李白和杨贵妃有何渊源,流放只因为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贵妃秘史李白和唐玄宗,杨贵妃秘史电影香港版,杨贵妃秘史惊艳片段

    早年,《杨贵妃秘史》这部电视剧可谓风靡一时,讲述杨玉环从民女到贵妃的传奇一生。当然,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那么,诗仙李白与杨贵妃有何渊源。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据历史记载,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二人年龄相差18岁,合理想象才子佳人曾经有

  • 宇文家族是北周政权正统,到了隋朝却成了杨坚的臣子,他们甘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周宇文族最后一个皇子,宇文成都与北周的关系,宇文邕死后为何是杨坚继承北周

    北魏王朝的祖先是拓跋家族的人,后来改姓元,到了孝武帝的时候,北魏政权开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就是权臣高欢弄权,搞得皇帝完全没有权力。那人家皇帝当然不会答应,所以孝武帝就在暗中联系了宇文泰,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宇文泰又不是傻子,绝不会为了忠心而去迎接这位仁兄,可是他偏偏这么做了,其实就是为了

  • 单雄信号称义薄云天小关羽?他为何不肯投唐?李世民为何不肯饶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单雄信和李世民为什么有仇,义薄云天小关羽单雄信,单雄信对李世民的评价

    不管是哪个单雄信,最后都是被李世民给杀了的。作为好朋友的徐世绩,一再向李世民求情,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李世民为何非要杀掉单雄信?真的是因为单雄信差一点将李世民刺死吗?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单雄信宁死不肯投唐。单雄信是二贤庄的庄主,他有个哥哥叫单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逃难当中的李渊,一箭射死了单通,

  • 安史之乱安禄山儿子的结局:一人主动投降,当上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之死,安史之乱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安禄山是怎么发动安史之乱的

    在战争过程中,大唐王朝为了尽快平复叛乱,对叛军也采取了“镇”和“抚”两种手段。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期,大唐军力下降,无法在短期内收复失地,驱逐叛军,唐代宗也采纳了名将仆固怀恩的建议。对叛军采取“绥靖怀柔”政策。只要投降大唐的,非但不追究他们叛乱的罪名,更有甚者还可以保留官职,升任封疆大吏。《资治通鉴》

  • 公元216年曹操随意安排了一个人,100年后他的孙子灭了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杀死了哪两个统帅,曹操篡汉的历史,曹操创建的魏国被谁打败了

    我们还是要从头说起,匈奴人在秦汉时期就已经非常强大了。秦始皇当年派蒙恬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刘邦建立西汉后,为了解决匈奴的威胁,御驾亲征,结果白登之围差点没回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霍去病封狼居胥,终于算是扭转了局面。汉武帝死后,对匈奴的战争并没有停止,一直持续到东汉,大约

  • 唐朝并非仅仅以胖为美,只是兼容并蓄,胸襟开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是以胖为美吗,唐朝胖美人壁纸,唐朝女人以胖为美诗句

    以胖为美唐朝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胖为美的,在唐朝初期,社会刚刚结束乱世,安定下来。皇家和王公贵族都坚持节俭,休养生息、蓄养民力,普通百姓自然更不用说了,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所以在唐朝初期是断断不会以胖为美的,因为没有基础,社会上的人胖的不多,大家没法以胖为美。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

  • 安史之乱根源:唐代河北羁縻州政策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代安史之乱,杨利辉讲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谁与郭子仪进军河北

    从唐代以来,在安史之乱前期一直都是在边疆上积极进取的,在这一阶段、西域、大漠和东北也纳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之中。当然在对异族和边疆的征服之中,并不仅仅靠大唐强大的军队武力征伐,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方面的组合拳。而大唐在开拓与经略中,也会各民族的特点、地域差异等发展平衡性问题,因袭历史上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