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五代,中原淡出舞台中央的3个标志性事件

隋唐五代,中原淡出舞台中央的3个标志性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259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16

隋唐是一个承上下的重要时期。尽管它的脉络最早在北魏已经埋下了,就是位于内蒙南部河北北部一带的“武川镇”。

北方的政治力量在关中的长安立足,制衡东部,建立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

之所以说是“承上”,因为它定都关中,又以中原为核心统御天下,之所以说它“启下”,是因为它根扎在中国偏东北之地,和后来的契丹起源地相距不远,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事可以佐证。这两点恍恍惚惚可以看出后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北移的大趋势。

当然,这个趋势是随着时代进展,越来越明显的。

其一:隋唐建立之后,东北部的重要性已经和千代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东北的幽州还是很弱小的,战国七雄,燕国可能也就比韩国强一些。秦汉对于这块土地那是十拿九稳的。三国魏晋之时,中原乱成一锅粥,无暇北顾,这才有“五胡乱华”的祸患,和突厥的兴起,等隋唐建立之后,击打突厥,却导致高句丽兴起,这节奏简直就是杀不死的李天王呀。按照常理隋炀帝拿下高句丽应该是毫无悬念,偏偏不仅没能拿下,还折了整个隋朝。唐建立后,也还是对东北部选择死磕,直到唐高宗时才基本解决,可是高兴了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了,平定之后又留下缠磨唐朝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其中最难啃的骨头是“河北节度使”。注意,天下节度使多去了,大多乖顺听话,唯独东北的节度使屡屡要挟,难以摆平,也可以说,唐朝从未真正解决“安史之乱”后遗症。

其二:安禄山造反,开创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模式。

中国古代之所以定都关中,是因为它进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汤,“六国”合纵企图消灭秦国,结果是逡巡不敢前,但安禄山开创了“茫茫走胡兵”的局面,使潼关不再是天堑,之后随便谁都可以西入潼关,甚至农民起义军也可以,黄巢就曾经去龙椅上坐了坐。

其三:身居洛阳,已经不能有什么定国安邦的大计策了。

洛阳号称“天下之中”,身处洛阳意味着可以有很多妙计制衡天下,但隋唐之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少了。杨玄感反隋时,前来投奔的李密曾提出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北上幽州堵住隋炀帝的归程(隋炀帝正在辽东打高丽),中策是西袭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下策是攻取洛阳。杨玄感因为思路不清选择下策,结果洛阳没打下来,耽误了宝贵时间,最终失败。

李密提供的三条计策,这种风格是沿袭秦汉魏晋的“洛阳风格”,是只有在“天下之中”才能想出来和实现出来的。之后的洛阳呢?是牡丹之乡,即便五代十国很多皇帝在此定都,也是茫然无计几多。作为千年“神都”,越来越不神奇了。

其三:中原武功最后的辉煌,也永不再现了。

任何王朝建立的根基,一定是武力,如果总是打败仗,那一定长不了,虽然空有武力也长不了,无论是北周,还是隋唐,都是在无数战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这种战无不胜的风格,结束于李存勖。李存勖大家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天下笑”的那位后唐庄宗。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很可笑,但不得不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那种矫健英姿可以对抗日益上升的北方力量了(主要是辽、金、元等草原力量)。

所以,唐中期以后,身处关中的唐天子,已经战战兢兢(连农民军都能打进潼关),五代到北宋定都洛阳、开封时,从皇帝到大臣已经显得无能可笑了,拿不出像样的计策,馊主意倒是屡见不鲜(对比李密献计杨玄感就很清楚),即便北宋“先南后北”也蕴含很大的危机,在李存勖之后,捍卫中原王朝神武矫健的神兵也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是“茫茫走胡兵”的模式,安禄山、黄巢、辽、金、元、朱棣、清,都很成功地沿用这种模式。

这种由安禄山开启的模式,实在是有效,导致日寇也试图沿用,但“台儿庄大战”和老蒋扒开花园口阻滞了日军第一波攻势,使日军路线从由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这对于弱势一方的中国是有利的,可以利用西部多山地的地形“以空间换时间”,实现持久战的战略。

隋唐的这次“时空大转换”从公元500年左右萌芽开始到南宋结束,经历了约700年时间,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光荣,也有屈辱。

更多文章

  • 隋唐不遗余力征伐高句丽,实质上是一场捍卫汉文化主权地位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四个皇帝为什么要征伐高句丽,隋唐征伐高句丽为什么失败,唐朝 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这个国家,成立于公元二世纪,最早在《汉书》中出现。作为兴起于朝鲜半岛北边的国家,高句丽一直对辽东觊觎已久,先后和东汉王朝、曹魏政权都发生过激烈的军事冲突,但是都因为汉王朝和曹魏政权强大的军事压力处于守势,在南北朝分裂时期,高句丽曾趁机向辽东扩张,挺进到辽东半岛并彻底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形成了对

  • 世有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安禄山畏之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林甫简介,如何评价李林甫,李林甫与安禄山原文

    李林甫官拜宰相,是唐玄宗时期政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位在唐朝的历史中奸臣佞相的权谋、心计以及他“口蜜腹剑”的名声,对唐朝的政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好坏皆有。大部分人都认为,李林甫任相是唐王朝由治世到乱世的分水岭。但其实李林甫出身也算是唐朝宗室世家,有着非常丰富的政治经验,在他的出任宰相的时间

  • 唐朝的宦官有多牛逼:从掌握军权杀皇帝,再到娶妻生子任免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九大节度使,唐朝十大名宦官,唐朝宦官专权的事例

    (梦归秋辰:第475期)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相当于一个三体天平,而这个天平不可能永远处于平衡的状态。因此当皇帝打破了这种平衡的时候,那么就会给自己和王朝带来灭顶之灾。同样唐朝也避免不了这种命运,唐玄宗时期以节度使制度揭开了自我毁灭的前奏,而从唐代宗时期为了解决节度使制度又无意间让宦官专权起来了。朝堂

  • 《太白传奇》:诗仙、情圣、挚友,人间真情铸就诗人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诗人李白资料,诗仙太白哪款最好,诗仙李白最有仙气的诗句

    李白和歌姬赵红尘绝对是一见钟情,但为了各自的使命和抱负,不能爱,不能爱,躺着他的大部分人生。 即使放在今天,他们两人真正的感情也是感人至深的人际关系语言。赵红尘与父亲复仇,暗杀唐玄宗,千方百计接近唐玄宗,她一生的使命就是复仇。 李白一生想报官报国,报国是他一生的妄念。 所以,爱着对方的两个人,爱着疯

  • 史上真正的6位女将军,要是第三位是男的,李世民也就不会上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最厉害的三大将,李世民五虎将简介,李世民全部武将排名

    1、妇好商王武丁任王之后,就推妇好为大将军。商朝以前分封而制,所以小国非常多,而妇好在记录中,就曾打过二十多个方国(小国),有的是叛乱国家,有的是需要征讨的小国。据出土文物考证,她的武器是个9公斤大斧,是古来少有,孔武有力的女将军。2、冼夫人横跨梁、陈、隋三朝,是个武力和智慧都在线的完美女性,穿上战

  • 《唐朝诡事录》火了,唐朝开始种植的大米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诡事完整版,唐朝诡事录 背景,唐朝诡事录讲的是哪一年的历史

    一杯红茶、一间驿馆、一幅名画、一个梦境、一家药堂、一尊鼍神、一朵奇花、一座参天楼,八个故事之后,《唐朝诡事录》完成收官。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开放的朝代,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因为这个朝代,我们被西方人称呼为“唐人”,在国外,唐人街就是中国人的聚居区。在《唐朝诡事录》的剧情中,屡次出现的吃饭场景

  • 隋炀帝杨广功过几开合适,究竟怎样评价他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帝杨广功过,隋帝杨广作文100字,隋帝杨广是什么人

    对隋炀帝的评价在历史上主流观点一直都是批评大于赞誉的,而在近现代似乎赞誉他的声音又增多了一些,那么,对隋炀帝其人我们究竟给他几几开合适呢?笔者以为对隋炀帝功与过的评判应该是一分赞扬九分批评。隋炀帝的功:谈到隋炀帝的功绩,很多人会都会提到他主导兴修了千古工程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军事上四面出击等等,

  • 韦睿:一介文弱书生,改变了南北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朝韦睿,钟离大战韦睿,韦睿的用兵之道

    说起武将,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是身披战甲、骑在战马上的高大威猛形象,可是有这样一位武将,却是一个骑不了马的文弱书生,他身体羸弱,只能穿着宽大的袖袍,坐在车轿中指挥军队。就是这样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战屡胜,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战将,毛泽东更是对其传记的批注达25次之多,并号召领导

  •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建成的子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去哪了,玄武门之变曾有宫女向李建成告密,李建成讲解玄武门

    李建成被杀的时候已经38岁了,因为他是死于政变的,所以,他的儿子下场还是非常惨的。李建成有6个儿子和5个女儿,分别是长子李承宗,次子李承道、三子李承德、四子李承训、五子李承明、六子李承义,五个女儿中只有次女李婉顺有信息记载,其他四个女儿没有详细的记载,之所以知道有五个女儿,是李建成原配郑观音的墓碑上

  • 李绩在唐朝出将入相,伐刘黑闼击薛延陀,毫无疑问的顶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洺水之战,刘黑闼和部下本来倒不一定厉害,但是虎牢杀降基本说明了军官投降死路一条,李唐派到河北接收横征暴敛,参加过夏军的老兵也活不下去了,2万人上下一心就是准备和大唐拼命打到死的。李绩5000对2万求死之军,能捡回条命就算是名将,如果不是程名振熟知洺水地理掘河,李世民想赢都不容易。李绩输刘黑闼一是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