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宰白鸭”现象是什么,为何会屡禁不止?

清朝的“宰白鸭”现象是什么,为何会屡禁不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45 更新时间:2024/4/14 17:14:49

“宰白鸭”到底是什么?

《庸闲斋笔记》:“福建漳、泉二府,顶凶之案极多,富户杀人,出多金给贫者,代之抵死,虽有廉明之官,率受其蔽,所谓‘宰白鸭’也。”

根据《庸闲斋笔记》的记载,在乾隆年间的福建省漳州以及泉州出现了一个让清廷都非关注的现象,就是所谓的“宰白鸭”。为“宰白鸭”呢?

就是清朝时期有钱、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中有遇到人命案时,就花重金去收买无业游民或者贫苦底层群众来顶替真正的凶手去认罪伏法。

因为这些被收买的人,在成为顶凶者后,他们为了钱财而主动送死的行为,就像是被人任意玩弄,任意宰杀的白鸭,因此被人称之为“宰白鸭”。

“宰白鸭”现象影响有多大?

《狱中杂记》记载: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根据《狱中杂记》的记载说,有两个兄弟本来应该被判处秋后处斩之刑,有管理书的狱卒则认为这是捞银子的好机会,他对犯人许诺“千金换命”,就是在文书上玩“偷梁换柱”的把式。

在《清实录》中还记载,道光皇帝时期,“宰白鸭”现象已经是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除了福建、广东等地,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等省的刑案中也相继出现了“宰白鸭”的事件。

而就单单在福建的漳州泉州两府(清朝时期称府),每年因为“宰白鸭”现象而枉死的人不下“百数十起”,真正犯法的人却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而逍遥法外。

“宰白鸭”现象影响有多大,就连一个小小的狱卒文书都敢明目胆地进行所谓的捞银子的好机会,更不要说更高级别的官吏了,他们和有权有钱人沆瀣一气,相互勾结而故意错判的。

为何会有“宰白鸭”这种现象的出现?

首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清朝的乾隆帝后,由于大清朝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大,富人和底层群众的生活差距是越拉越大,富人更富,穷人越穷,特别是在远离京城的偏远地区,山高皇帝远,就让这里的官吏想方设法“捞外快”,帮助有权有钱的人逃脱法律的制裁。

其次,有需求就有买卖在清朝中后期,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被鸦片毒害后,本就贫苦的人民就更加苦不堪言,再加上大清朝还成为了西方列强凌辱的对象,动不动就赔款,这就更加让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出现的“宰白鸭”现象,恰好是有钱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则是贫苦之人得以继续让家庭生活为继的源泉。

最后,贪官污吏加剧“宰白鸭”现象的升级“宰白鸭”现象的出现以及不断的发展扩大,都离不开官吏们的推波助澜。他们在“宰白鸭”的现象中所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也是清廷一再明文禁止而不绝的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那些满洲贵族都改成了汉姓,看看有没有你的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灭亡后有汉姓吗,清朝为什么改汉姓,清朝灭亡后为什么会改汉姓

    随着后来清朝的覆灭,满洲皇族和其他八大贵族姓氏也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为了能够融入到汉人生活中,也都改为了汉姓。首先要说的当然是大清皇帝本家啦——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为满清皇族其实“爱新觉罗”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大清皇帝的先祖们最初生活居住的地方。在满语中,“爱新”也是黄金的意思,而“觉罗”是赵

  • 清朝灭亡后,这个外国人在苏格兰买了一座小岛,挂上大清龙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正黄大清龙旗,苏格兰小岛简介,升大清龙旗犯法吗

    他在中国时只有溥仪给他的交学费,但是回国之后就突然发了一笔财。 庄士敦在牛津大学时成绩优越,汉语成绩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被派往当时英国殖民地香港担任职务,在1919年的时候,奉命前往北京为溥仪教授英文。庄士敦带来的不仅仅是英文,还有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整个紫禁城因为他的到来有了一些新生的力量。 溥仪

  • 清朝灭亡后,一外国人每天升龙旗穿官服效忠,并坚持了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灭亡后的官服,清朝皇帝穿军装,清朝人死后为什么要穿官服

    所以到乾隆中期时,清朝的实力还是很强盛的,清朝开始衰落是在乾隆晚期,之后一直没能崛起,清朝宣告覆灭了,而作为清朝的标志——三角龙旗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但奇怪的是,在清朝灭亡后的三十年,竟然还有三角龙旗还在使用,而且是在远离中国的苏格兰出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和溥仪的一个外籍老师有关,他的

  • 清朝灭亡后,100万残余清军去哪了?为什么直到1987年才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以中原大地为中心,对其统治权展开争夺。秦灭六国之后,迎来了天下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至此之后,华夏大地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的朝代更迭。秦、西汉、盛唐、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朝代,赵匡胤建立的大宋,为了压制武将,北宋整体的感觉就是“透着一股弱者的气息”。 宋被元攻破,明为清所替,大清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再次

  • 清朝灭亡以后,为何满族匆忙改为汉姓,清朝贵族后人一语道出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灭亡满族改汉姓,满族 汉姓,满族在民国为啥改汉姓

    也就是在这时候,其他满人贵族纷纷将自己的姓名改为汉人姓名,还隐姓埋名,希望别人不知道,还以汉人自称,为何清朝一灭亡,满人就改为汉姓,满族贵族后人一语道出玄机! 这要和清朝刚建立开始说起,当时的爱新觉罗氏是满人的第一大姓,只靠这个姓氏不可能取得天下,只能联合其他姓氏,比如叶赫那拉氏、钮钴禄氏等的支

  • 清朝的“包衣”是什么?原来曹雪芹家就是“包衣”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雪芹是旗人还是包衣,曹雪芹真的有包衣吗,清朝旗人分包衣和非包衣吗

    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特别是清宫剧里面听说“包衣”,所以这个包衣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很多观众不是那么了解,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说说这个包衣群体。包衣这个词在汉语中不是那么常见,原因是它从满语中翻译过来的,它原意思就是包衣阿哈,用汉文的意思就是说“家奴”,也就是家中奴才。所以他们的地位也不是那么的高,做一些

  • 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老北京城内外发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京社会人的故事,北京民间传说故事,北京四合院故事

    清末民国初年的时候,老北京城里远离世俗的出家人,正在用乐器祈祷或者超度亡灵 1918年,民国时期老北京的街头,学生乐队在演奏各种乐器。 民国时期,老北京城外的乡村,有驴子,有人力车,还有小河 清末民国初年,满族官僚之间最后的合影! 北京城外里的河流上,舟行碧波上! 清末民国时期的景山,崇祯

  • 清朝末年王朝落幕,道光帝率先垂范推行节俭,为何却仍入不敷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道光帝资料,道光帝一生政绩,道光帝真的节俭吗

    实际上道光皇帝在清朝历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为他可以称得上是清王朝走向没落的开端,而道光在位期间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的节俭程度。道光皇帝继位之后,深刻地意识到清王朝的财政早已经入不敷出,民间更是饿殍遍野,道光皇帝要求颁布《御制声色货利谕》,推行节俭之风。 其实道光皇帝以推行节俭的方式致富也是无奈之举,

  •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初中”文化水平?事实真相让人赞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身为清朝的皇帝,但一生颠沛流离 溥仪虽然在三岁时就成为了大清朝的皇帝,贵为“真龙天子”的他,一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他先是清朝末代的皇帝,清朝灭亡后,在日本侵略中国时,被立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成为了日本人的傀儡。回来又在监狱里进行改造,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溥仪在监狱里接受改造后,出来时,需

  • 清朝末代太监自曝:晚上伺候主子,鞋里要藏1个东西,否则会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太监的残忍生活,清朝太监犯错处罚,清朝太监靴里藏什么

    由于卫生条件不够和操作不规范,被净身之后的孙耀庭昏迷三天三夜,高烧不退满嘴胡言乱语,等他醒过来之后,传来一道令人震惊的消息——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没了,可是还好很多身份显贵的人依然有用太监做佣人的习惯,溥仪还在紫禁城中暂居。孙耀庭的父亲便抓住机会到处求人托关系才把被净了身的孙耀庭送进了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