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易中天为何怒斥乾隆“没干好事”?是否人到老年,辩事不明了呢?

易中天为何怒斥乾隆“没干好事”?是否人到老年,辩事不明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1/16 21:58:36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或许是许多人从初中历史课上就开始分辨谁先谁后,却到最后也稀里糊涂弄不清楚的帝王了。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这样的皇帝都是高大伟岸、丰功伟绩的,不是拓展疆土,便是平息暴乱;不是仁政爱民,便是立法强政。

而便是这样的九五至尊,留名青史的皇帝之一——乾隆,得到易中天的评价竟是"王八蛋"、"没干好事"。

众人惊呼,虽说大家深知易中天在评价分析历史的方面上独有自己一方见解,但没人想到这位老先生居然敢给乾隆这个千古帝王冠上"王八蛋"的帽子。

惊讶中,定也少不了愤怒,乾隆的子孙"爱新觉罗·焘赤"便是愤然起诉,要求相关部门严查此种"不良"言论。

那么在《百家讲坛》上大谈古今的易中天先生是否人到老年,事不明了呢?又是什么竟让他这位与历史人物打了多年交道的教授怒斥乾隆"没干好事"呢?事关历史,一切都有待我们细细探究。

老者的愤恨

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易中天对于"老开放时代"发表了相关演讲。这期间易中天老师谈古论今,一切都是人们熟悉的口音、腔调。

而令众人争论不休的是他在演讲过程中的一句话:我个人认为,乾隆统治中国六十年,没干好事,是个王八蛋,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赞颂他。

一语激起千层浪,众说云云,大叹易中天"太敢说了"。在公共场合的演讲是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的,一不留神就会被有意者揪住一角大肆宣扬。易中天自然不会不懂这些道理,那么是什么令易中天大胆主观地抛下"惊雷"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彰显自信,开放造就文明"。易中天不懂经济,自然就只能从历史角度来谈古时的开放历程。

而众所周知,唐汉繁荣昌盛,丝绸之路远通西域;但到了明清时刻,闭关锁国,片帆不得入海,割地赔款损失惨重。易中天老师在其中提到"开放,则中华民族兴;封闭,则中华民族衰"。清朝,

包括乾隆统治的时期,封闭发展几乎断绝海外贸易,错失大航海,错失世界现代化。相比当初的郑和下西洋,说其令中国败在世界时代脚下也不为过。

而也正是提到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时,易中天这位老者才愤愤地说出"乾隆没干好事"的话来。

在当时情景条件下,在他的认识里,从唐与罗马两雄并持,到汉拜足鼎立,到两宋一枝独秀。

最后暗淡清朝,乾隆统治中国六十年,丝毫没有为中国的开放和重振做一点贡献,甚至还有烧毁航海精华资料的嫌疑。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易中天自然不会不了解我国曾经在历史上的辉煌与昌盛。而也正是因为见过美好与光彩,所以更难以和平地接受黑暗与毁灭。

随着历史一步步发展,看着自己母国的盛世一步步衰落,易中天的所谓"失言"、"大言不惭",是一个老者"恨铁不成钢"的怒骂和惋惜。

千古英雄或为"狗熊"?

或许大家可以理解易中天的愤恨、对盛世衰落的惋惜,但按我们众多人的想法来说:"再不济,乾隆也是个成功的皇帝,易中天言论站不住跟脚。"

这不,乾隆子孙,自称"乾隆是叔祖的爱新觉罗·焘赤要为先辈抱不平了。

投诉的文件中焘赤点明了"乾隆维护祖国统一平定准噶尔叛乱,力主编撰《四库全书》,在位期间丰功伟绩,早已彪名史册","公众人物怎么能信口雌黄,破口大骂,评述历史人物公正评功过才不失公允"。

那让我们来看看,客观地评价乾隆会是如何。论功绩,乾隆的确在疆域平定方面大有功德,统一整个新疆,先后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大致上解决了北疆遗留问题。

并且体恤名声,写下多首悯农诗,也其实并没有近几年所说那么"败家"。从中国传统统治观念来看,乾隆算是成功的。

但是论及后人所赞其维护修建皇家园林,贡献诗文才华,尤其是编撰《四库全书》这几点,怕是大家的理想化,而这些要点也正是令易中天对乾隆心存不满的关键。

简单点说,从贡献诗文才华来讲,自古帝王之诗不少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气势昂扬,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唱尽凄凉。

而乾隆三万多首诗词,却没有一个是我们需要背的。更何况,他还大兴了文字狱呢?

第二,编撰《四库全书》并非是一个泽世伟绩,而是一次以巩固地位为目的的"文化清洗",其性质不亚于秦始皇焚书坑儒。

那么英雄是否为"狗熊"?自然不是,此言过矣。只能说,爱新觉罗·焘赤要公正,只会对他敬仰的祖先"有害而无一利"。

易中天大骂乾隆没干好事,自然有他的想法在那,怎会凭空拈来,但语言的确不符合历史评论者的严谨。历史人物总是复杂的,或许说乾隆"没干许多好事",更能使人接受,愿意探索深究。

尊重历史,明辨黑白

钱穆有说:"对历史要有敬意。"我想,易中天断言"乾隆没干好事",并不能严格地说其是信口雌黄,不敬历史,不过言语的确有待考究。

但相比这样因深熟历史,发出内心真实的感叹和想法,盲目地崇拜一个历史人物才是真正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随着科技和文化发展,我们对历史的了解逐渐深入,许多事实或许与我们以前所学习到的有所不同。

俗话说人在回忆的时候会对事件进行故事化,相同的,史书记载也会有隐瞒、篡改。兴许你曾经奉乾隆为"一代天骄",亦或你本身就了解乾隆的功过失得,每个人有评判历史的资格,但没有随意批判历史的权力。

你赞同易中天老师也好,赞同乾隆后代也好,唯有尊重历史,明辨黑白,才能让我们独立地、清醒地去了解一段历史、一个人物复杂而多彩的过往。

文/故人游说

更多文章

  • 清朝最被低估的皇帝,远胜康雍乾,金庸:其才能不在李世民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一定要选出一位比他们还强的清朝皇帝,就只能往前找了,而且这位皇帝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对清朝这个政权所作出的贡献,其实都不属于康雍乾三位皇帝,这个皇帝就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历史上,但凡能开一国的皇帝都不是平凡之辈,从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刘邦,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宋朝的赵匡胤,元朝的忽必

  • 和珅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在乾隆没死之前拥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死后嘉庆赐死和珅,和珅给乾隆送美女,乾隆去牢里求纪晓岚放过和珅

    和珅担任和兼任乾隆时期数个重要官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重要官职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邢部尚书、理蕃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和珅不仅大权在握,此时更是皇亲国戚,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

  • 皇太极为什么没有把孝庄给送人?是因为孝庄有这样的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太极与孝庄的真实关系,孝庄与皇太极吻戏,皇太极多尔衮孝庄是啥关系

    前期的时候,孝庄12岁就嫁给皇太极了!两个人一口气生了3个女儿,这个时候孝庄也才20出头,貌不貌美不好说,但确实是年轻!如果说怎么看皇太极和孝庄的关系,很简单,孝庄一直在生,说明皇太极对她的恩宠没断!皇太极与孝庄之间,是清军入关后为加强与蒙古各部落的政治联姻,皇太极需要蒙古部落的支持。孝庄是蒙古科尔

  • 果敢的前世今生:光绪23年,英国人让清朝签订了一个附加条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果敢历史记录,果敢的历史背景故事,历史上的果敢有多厉害

    果敢在元朝时期,属于中国的领土,当时此地隶属元朝云南行省,是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到了元朝,镇康路和孟定路最广府改名为镇康府和孟定府,此地依旧属于明朝。1658年,明朝灭亡,南明皇帝朱由榔率残余势力继续和清军作战,在战败之后,他们一路逃到了缅甸,吴三桂则率大军一路打进缅甸,东吁王

  • 大臣说和珅隐匿财产嘉庆却说不用查了无非就在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嘉庆查抄了和珅为什么还那么穷,宰相刘罗锅嘉庆斩杀和珅,和珅给嘉庆送美女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立刻开始布置“倒和”行动。正月初八,和珅被革职下狱。正月十五,将和珅家产全部点清查抄。正月十八,和珅便被赐死于狱中。一场大案就此了结,前后不过15天的时间。这件案子之所以办得如此之快,一方面是由于嘉庆准备充分,隐忍谋划多年,故一击必中;另一方面则是因

  • 雍正因为什么杀了他曾经的知己年羹尧?难道年羹尧真的该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杀年羹尧真正原因,雍正为何要处死年羹尧,雍正最后为什么要杀年羹尧

    为了当时局势的安稳过渡,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雍正继位的时候,局势动荡,政敌甚多,尤其是八爷党一直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朝局。而年羹尧最早的时候就曾经在四爷和八爷之间左右摇摆,例如,在康熙五十七年,为了得到陕甘总督一职,年羹尧就曾瞒着雍正,偷偷的回京拜访过八爷他们。在这时候,在军中威望很高,手握

  • 纪晓岚信里装盐和茶叶竟被和珅告状,乾隆还将他赶到新疆呆了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纪晓岚记载的新疆故事,纪晓岚新疆,和珅刘墉纪晓岚

    和珅不用多讲,民间一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足以证明和珅的为官特点了;但实话实说,和珅也是乾隆最宠信的官员,比之刘墉和纪晓岚肯定是有过而无不及的。至于刘墉,民间盛传“刘公案”,堪比古之“包青天”的大忠臣。而“纪晓岚”可以说是这三人中最具特点的人物,尤其是他的标志性物件“大烟袋”。纪晓岚本名为“纪昀

  • 太平天国为各省改名,改得令人啼笑皆非,看你的家乡那时叫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平天国改的省名,魂断太平为什么要改名,太平天国各地简介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避讳自己和部下王爷们的姓名,对各省的省名进行了更改。洪秀全,本是广东花县的一名书生,道光朝时,洪秀全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可能是心情郁闷,洪秀全放弃了科举之路。他联合好友创建“拜上帝教”,开始在广西传教,影响越来越大。在《清史稿》中就记载了洪秀全传教的过

  • 此人花钱买来民国“大总统”,晚年落魄也从未卖国,被追封一级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二级上将万耀煌,民国十九位大总统,民国一级上将多少人

    出身贫寒,溜须拍马曹锟家境贫寒,很小就开始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干过很多辛苦的活儿。但是在他进入北洋新军之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刚加入北洋新军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他投效于袁世凯麾下。为了尽快的出人头地,他先是想尽办法打听,得知袁世凯的叔祖父有一个拜把子兄弟,竟然还跟他沾点亲戚关系。于是

  • 僧格林沁的功与过:曾国藩为何说他应自裁谢罪?他犯了什么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僧格林沁瞧不上曾国藩,铁帽子僧格林沁和曾国藩,曾国藩与僧格林沁什么关系

    僧格林沁参加过镇压太平军的战斗,并且在这一战中屡立奇功,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样,他都是通过镇压太平军而闻名海内的。到了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格林沁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他要求咸丰将集结全国兵力、财力物力和英法联军展开殊死较量。在面对英法联军时,僧格林沁曾领导了大沽口保卫战这样精彩的战役,但是在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