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有没有长孙无忌的原因?

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有没有长孙无忌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3/12/6 6:05:03

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有没有长孙无忌的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和他老爹李渊一样,都犯起了糊涂。为什么说他们犯糊涂呢?分明已经立了一个太子,偏偏又跑去宠爱另外一个儿子。

这你让大臣们怎么想?皇帝难道要易储吗?于是不少大臣开始两边站队。不管你一辈子有多么努力,如果你站队站错了,那么对不起,我们国家从来不缺少人才。

李渊在位期间,先立李建成为太子,紧接着又开始重用二小子李世民。结果酿成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以后,又开始宠爱嫡次子魏王李泰

结果造成了魏王李泰想要学习李世民,走上了夺嫡之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李世民的这俩儿子也开始走到了兵戈相向的那一步了。

一、李治成为太子,纯粹是捡漏。魏王李泰深得李世民的宠爱,所以李泰身边也聚集了一大帮大臣,这帮大臣就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站队,他们赌李世民一定会易储,改立魏王李泰为太子。

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尽人事才能听天命,为此魏王李泰一帮人,开始各种制造舆论,说太子李承乾的坏话,一两次还好,可次数多了以后,李世民也觉得李承乾有些不靠谱。

老爹都开始对你不满意了,你如果还坐以待毙,岂不是要跟大伯李建成一样了吗?李承乾可不想就这么被废了,他要主动把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因此李承乾得到了一票拥护者的帮助后,果断发起了兵变。他想要通过武力夺取皇位,把李世民变成太上皇,和当年的李渊一模一样。

可李世民不是李渊,他是身经百战之人,这点小场面怎么可能吓倒他?他连袖子都没有撸,随便划拉了两下,就把兵变给解决了。

这个时候怎么处理李承乾,成了一个大问题,杀了吧?李世民舍不得,不杀吧?这哥们是个造反分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最终李世民杀掉了包括侯君集在内,所有支持李承乾造反的人,唯独留了李承乾一条命,将他贬为庶人。至于魏王李泰,因为他有夺嫡的心思,也被李世民给贬谪到了外地。

嫡子当中,只剩下了晋王李治了,李世民似乎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就要从庶子里去挑,这也不是李世民所期望的。

二、长孙无忌不足以左右李世民的想法。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算起来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长孙无忌作为朝中文臣之首,必然是要支持长孙家族的后裔做继承人的。

因为他表态了,手下那帮大臣们才能跟风表态。李承乾、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其实选哪个都无所谓。只要别选到其他女人的儿子就行。

为此在李承乾下台以后,长孙无忌果断推荐李治做继承人。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李治仁厚,将来好控制。

长孙无忌很有信心,他觉得自己肯定活得比李世民长,将来找个好控制的皇子做继承人,自己也能够继续大权在手。毕竟在李世民这种有能力的皇帝手底下干活,实在是太累了。

李世民知道长孙无忌心里的想法,所以李世民不想被这帮人所摆布。在李承乾下台以后,他甚至已经允诺过魏王李泰,将会立他为太子。

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李世民呢?主要是长孙无忌的那一番道理。长孙无忌认为,这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外甥,他都希望他们好好活着,可不管立李承乾还是李泰,其他两个孩子都活不成,因为他们戾气太重。唯独立仁厚的李治,其他俩孩子才能活下来。

这话实在是太有道理,排除李治有装模作样的可能,这件事这么办,显然是最合适的。李世民是被这番道理给打动了,而不是因为受到了长孙无忌的胁迫。

三、李治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不过的确保住了那两个孩子的小命。李治成了太子以后,李承乾和李泰彻底失去了希望。李承乾最惨,被罚到了深山之中面壁思过。而李泰在地方上依旧是王爵,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

李世民很满意地就要去世了,他觉得自己的后事安排十分到位,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他的好儿子李治,和自己的小老婆武才人居然眉来眼去的。

在病榻前,这两个人就已经眉目传情了,等到李世民去世以后,李治迫不及待地前往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与她幽会。

一来二去以后,李治再也离不开武则天,所以在王皇后的鼓励之下,李治索性把武则天弄进了自己的后宫。

曹丕不是个东西,随便玩弄曹操留在铜雀台的女人,但是这是野史记载,没什么实在的根据,可是李治把自己的小妈列入自己后宫的行列,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为李治平反,说他和武则天那是真爱,既然是真爱,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如果他们不是人,的确可以这么做,可他们偏偏是人,这么做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后来李治更是把李唐的江山交付给了武则天,差点把老李家的王朝给灭了,要是李世民知道了,非打烂他的屁股不可。

总结:关陇集团才是掣肘李世民的关键。一个长孙无忌不算什么,但是整个关陇集团就有些可怕了。李世民他们家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一员。早在北魏宇文泰在长安一带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开始,历经了西魏、北周、隋朝再到唐朝,关陇集团已经成为了贯穿这些王朝最重要的贵族力量。

长孙无忌说话或许不管用,但是关陇集团的成员如果都支持李治的话,那李世民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就算你是皇帝,一时半会儿也动不了他们的根基。

结果这个问题在武则天这里就被化解了,武则天开始肢解分化关陇集团,继而一个个开始消灭他们。最终使得李唐王朝的皇权,不再受他们的掣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的爆发过涿鹿之战吗?真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上古时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它奠定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基本局面,这场战争到现在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那么这场战争到底有没有真实爆发过呢,具体的情况到底又是如何呢?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呢?涿鹿之战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了现在基本很难找到当时的记载了,几乎没有那个时期的出土

  • 唐朝的黑科技:香囊在当时有多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黑科技:香囊在当时有多神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叛军攻入长安时,唐玄宗连夜出逃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随行将士突然起义,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他们把矛头指向杨国忠的姐姐——杨贵妃。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

  • 关羽的军事能力究竟有多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关羽的军事能力,被低估了。陷阵之能,独一无二。关羽的军事能力究竟有多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陷阵猛人很多,不管是视先登为家常便饭的乐进,还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个个都是猛人。可是,至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起陷阵,时人似乎更服关羽。前秦第一猛人邓羌,《晋书》说他“骁勇多

  • 关羽武艺高强,曹营有哪些人是他的对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刘备的手底下有着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五个人放在蜀汉,都是一等一的猛将。而关羽在这五虎将中排名第一是默认的,他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武功自然是不用多说。他在现在还被人们尊奉为关圣帝君,可见关羽的影响力之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虽然关羽武艺高强,但他也不是常

  • 唐僧不远万里带回大唐的经书到底有多少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时至今日仍令人们对书中的故事津津乐道。其实,唐三藏西天取经,在历史中曾经真实地上演过。那么,一个和尚为何不远万里,克服重重阻碍去异国取经呢?他带回大唐的经书到底有多少呢?皈依佛门在正史记载中,唐三藏的身世并不像

  • 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能升级成为门神?他们是怎么成为门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门神,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祀典里有五祀之说,所谓五祀:“门祀、户祀、井祀、灶祀、土地”五种。今天我们单论门祀,门祀即是祭祀门神。祭祀门神的典故由来已久,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周代就已经有“祀门”的文化,只是那时候还没有门神。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出现了第一代门神神荼和郁垒,汉王充所作的一部无神论著作《论衡•订鬼》中引用

  • 诸葛亮斩马谡,只是因为他没守住街亭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斩马谡,街亭失守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军太弱了,在战后诸葛亮曾讲过: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余城,而不能破贼为艘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他也承认过自己的军队素质太差,不能将领,不饿呢过训章节明法,而

  • 宋平刘子勋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平刘子勋之战,宋朝,历史解密

    宋平刘子勋之战,宋泰始二年(466年),宋明帝刘彧与晋安王刘子勋为争夺刘宋帝位,在今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决战,以刘子勋失败而告终。经过宋泰始元年(465年)十一月,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刺杀。十二月,湘东王刘彧即帝位,年少的晋安王刘子勋被谋主邓琬左右,在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拒受新命

  •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两个儿子,都没活过10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贤纯皇后,清朝,历史解密

    孝贤纯皇后一生诞下了几位皇子皇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贤纯皇后,姓氏是富察,乾隆皇帝的结发皇后,这位皇后是满族的八旗最高的镶黄旗人氏,他的父亲是察尔哈的总管,富察傅恒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孝贤纯皇后平日十分谦恭俭朴,头冠上经常点缀一些人工制造成的宫花,不怎么佩戴珠宝饰品。乾隆皇帝对她很是

  • 东周时期曾有两个魏国,它们最后是如何被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周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的护送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史称东周。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魏,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多次使用的国号。比如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的割据势力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