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赵将廉颇
廉颇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非王室血统的赵国外姓武将的人生写照。廉颇的战绩不算骄人,廉颇的影响不算深远,但是他却入选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
廉颇还有一个称号,叫“德圣”!廉颇被称为德圣的理由有三个:
1、贵族精神
什么叫贵族精神?我们来看个故事:楚﹑宋交战的时候,楚军渡河,宋襄公为了“仁义”二字,放弃“半渡而击之”的良机,楚军渡河后阵型溃散,宋襄公再次放弃“攻敌于立足未稳”,等到楚军整顿完备,军容整齐的杀过来,宋军才完成最后的君子之战。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直到死,宋襄公都还坚持认为:打仗就要堂堂正正的像大丈夫一样的对决,任何乘人之危的行为都非君子所为!这,就是“贵族精神”,它就像是旧贵族之间不约而同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如果你不遵守,你就不是这个圈子的人,你就会遭到大家的排挤。
[var1]
仁义之师
廉颇的一生,你可以仔细去看他的战斗经历,那就是典型的贵族式的战争方式。长平之战墨守成规,瘀与之战技不如赵奢,廉颇就是这样一个贵族范儿十足的将军。此为廉颇的一德也。
2、负荆请罪
我们都知道“将相和”的故事。身为上卿的廉颇,在经历了对蔺相如短暂的抵触之后,马上意识到:如果他和蔺相如继续斗下去,不管谁赢谁输,最有利的都会是别的诸侯国。于是,他放弃个人恩怨,主动向蔺相如求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便由此而来。能把国家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此廉颇二德也。
[var1]
负荆请罪
3、忠君爱国
晚年的廉颇,由于郭开的进谗,被赵悼襄王赵偃剥夺兵权。廉颇一怒之下,赶走了前来收缴兵符的乐乘,此时,廉颇有三种选择:一、反了,带领手下的将士以清君侧的名义,除掉郭开,然后掌握赵国军政大权。这是可行性非常大的一种选择,因为甚至连跟随廉颇多年的将士都认为:廉颇很冤枉!廉颇该这么干!二、投敌,带领士兵投降他国(最近的魏国),还可以出将入相。三、只身逃走,扔下手里的士卒,只身逃亡。结果廉颇选择了对他自己来说的最下策,就是第三种选择,这也使得赵国躲过了一次兵祸。此为廉颇三德也。
[var1]
老年廉颇
廉颇逃亡魏国和楚国后,一心还想回国效力,结果又被郭开阻扰,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
廉颇清白的一生就到此截止了,正如他清白的来,而他的“德”胜却成了贵族精神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