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让我们知道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当然了解历史之后,我们也都知道杨贵妃原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来被唐玄宗强行纳入的后宫之中。
所以杨贵妃入宫的时候,就是一位少妇了,但是陈寅恪却非要研究考证杨贵妃是否处子入宫,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所以当时就有很多人来批评他,例如著名的作者钱钟书就对此非常的不屑。
那为什么陈寅恪在众人的不解和嘲笑之下,还非要研究杨贵妃是否是“处子”的问题呢?难道真的如他们所说的是哗众取宠,低俗不堪吗?当然不。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位学者曾经对杨贵妃的这个问题进行过考证,当时他就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杨玉环虽然嫁给了寿王李瑁,但是两人却并没有发生关系,所以杨玉环在入宫的时候其实还是处女之身。
但是陈寅恪在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非常的不赞同。因为杨玉环在入宫之前,就已经嫁给寿王李瑁两年,而古代拜堂成亲之后,当晚就是洞房花烛夜,所以已经成亲两年的两人早已经有过亲密关系,所以杨玉环不是处女入宫。
当然陈寅恪做这个研究专题,不仅仅是为了反驳前代学者,他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证明在唐代李氏家族的血统和思想开放的原因。在唐代王室里,李志曾经娶了他的继母武则天,而唐玄宗李隆基也娶了儿媳杨玉环。这就说明在唐朝的思想开放,远远超过那些纯汉人的认知。
这就说明李唐皇室并不是纯种汉人,而是鲜卑化的汉人。要研究唐朝皇室的血统,就要追本溯源,了解李氏家族的祖先。当时李渊曾说自己是西凉王李昊的后代。他的妻子窦氏,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都是鲜卑的女子,所以这样推下来的话,唐皇室其实是有着胡人血统,后来汉化的汉人,也就是鲜卑化的汉人。
对于古代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贞洁观念,和婚姻观念是和中原的汉族有很大的不同的。例如在少数民族上一任首领死后,那么下一任可汗不仅是继位,更可以接管他的妻子。所以他们是不在乎女子的贞洁的,所以这也就解释了李唐王朝的思想民风为何如此开放,甚至超过了后人的想象。
这样看来陈寅恪才是一位不顾他人眼光,专注于自己的治学研究的一位大家,正是因为这种专注力,所以陈寅恪才被称为最博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