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第一励志楷模,连母亲都嫌他太笨,却终成一代大师

清朝第一励志楷模,连母亲都嫌他太笨,却终成一代大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74 更新时间:2024/1/19 21:33:46

提起“阎百诗”这个名字,今天的人可能都不熟悉,但在清朝,绝对是一代硕儒,其地位相当于国学大师,当时有一句话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流行:“不经阎眼过,未可轻示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吟诗作,没有经过阎百诗过目,是不能拿出来“示众”的。

在历代,判断一个人的名气程度,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得到“皇帝”的接见与尊重,按照这一标准,这个阎百诗也是很够标准的,雍正皇帝对他“优渥甚厚”,在阎氏晚年,雍正还“亲自写信”叫他到皇宫里去“玩”,“手书延请,后至京师,执手赐坐,呼先生而不名。”

但谁能想到,这个当时有着天下第一“字典”、天下第一“文典”的国学大师,小时侯却是天下第一大笨蛋。

小时候的阎百诗,记忆力特别差,常一首短诗读了上百遍,到头来一句也记不得,老师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给他解释,解释了一遍又一遍,过一会儿再来问他,却仍是混混沌沌。

学而不厌者或有之,如阎百诗;诲人不倦者恐怕是少而又少,我们说“事不过三”,同样的事情重复三遍,没多少人耐得烦,几乎所有的诲人者都“倦”了,都烦了,连他的母亲也一听他读书就心烦意乱,不准他读了。

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连母亲都不准他读书了,可想而知是笨到家了。

但阎百诗却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期望,母亲不准他读出声来,他就不违母意,不再“朗朗读书”,而是一个人躲到一旁,采取“默记”办法,暗暗地读书。

史书上说,他突然开窍,是在15岁的一个晚上。那是一个雪花飘飘的冬天,他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死读书”,读啊读啊,怎么也是记不住,怎么也是理解不了,他就发“暗誓”:不把这文章背下来,不把这字词理解清楚,这个晚上就不睡觉!

更鼓敲到了四更,天气奇,冷得人直打哆嗦,阎百诗突然之间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坚坐沉思,心忽开,如门牖洞辟,屏障壁落,一时尽撤,自是颖悟异常。”这段记述或许有点“怪力乱神”,恍似如来佛祖忽然“顿悟”。

也许这种状态也是有的,一个人天天在那里冥思苦想,突然受到外力作用,也许会把思维从此通起来。比如这个阎百诗,思维处于高度紧绷状态,脑子里的神经调动起来,突然之间冷得打了几个“寒战”,以前没有连接的神经在颤动中突然“搭”上了线,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种解释当然勉强,勤能补拙也许更“科学”,一个再笨的人,如果孜孜不倦地执著于一事,也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不相信天降天赋,我更相信天道酬勤。阎百诗读书终生不辍,他曾经集陶宏景与皇甫谧两人之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见其成功之道。陶宏景的句子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皇甫谧的句子是:“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自小不甚了了,长大了甚是了了,其实不止一个阎百诗,明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征明,小时侯也是很不聪明的,不过他比阎氏“智商”要高一些,后来也是卓然成了大家,功夫到底不负有心人。

同时代的赵执信曾推究阎百诗的成功之道,也是着眼于一个勤字:“先生非古之人,盖古之学者也,其于书无所不读,又借精晰而默识之。其笃嗜,若当盛暑者之慕清凉也。其用力,虽状夫骏马日驰数百里,不足以喻其勤。”

说到底,还是四个字:“勤能补拙”。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相信智商都不低,至少不会比阎百诗差,连阎百诗都能“开悟”而成一代大师,你为什么不能呢?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刘墉什么样?不是个罗锅,与和珅说不上话,和纪晓岚关系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为什么不杀刘墉纪晓岚,刘墉纪晓岚和珅关系图,历史上刘墉与和珅是死对头吗

    剧中,刘墉身为忠臣,巧妙的劝谏乾隆,经常让和珅当众出丑,诙谐幽默,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而历史上真实的刘墉又是怎样的呢?刘墉是清代名臣刘统勋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原因,得到了恩萌举人的身份。最终在殿试中获得了二甲第二名的名次,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刘墉历任过安徽、江苏学政,当过太原和江宁的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怎么处理他的老婆和女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雍正是如何对待年羹尧的妻女的,羹尧皇后

    在清朝雍正时期,最受雍正皇帝所重视的臣子,非年羹尧莫属,但因其锋芒毕露,嚣张跋扈,雍正皇帝不得不将其处以死刑。在清朝,有着一人受罪株连九族的说法,那么在年羹尧死后,雍正又是怎么对待其妻子和女儿的呢? 年羹尧获罪后 妻女下场如何 年羹尧的原配妻子,乃清朝著名诗人纳兰性德的女儿纳兰氏,在与年羹尧缔结连理

  • 太平军两叛徒本是好友,地位变却夺妻害命,湘军统帅怒斩副将奸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军死得最惨的将领,太平军打死的清将名单,被清军用抬枪打死的太平军将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发生在晚清时期,二名太平天国投降的叛徒,后来由于地位发生了改变,发展到强占朋友妻子,还把朋友杀人灭口的恶性案件,这一案件惊动当时的湘军统帅彭玉麟,他不畏强权,最后将犯人斩首示众,自此,本是两个好朋友全部殒命。太平天国后期英王陈玉成手下赖文光部有一名副将,名叫刘维桢,此人由于文章写

  • 洪秀全后宫2000多人,为何只有五个儿子?原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洪秀全有子孙后代吗,洪秀全和妃子关系,洪秀全为何子女不多

    洪秀全到底有多少妃子?——2000?洪秀全出身于地主家庭,考中秀才之后,十几年都没有再中举人。因此自暴自弃,和别人联合起来反清政府。然而洪秀全自从有了权力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扩大后宫规模。从当初的金田乡出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大张旗鼓的选妃。因此自从定都天京后,妃子的规模已经多达千余人。随后各地的封王又

  • 这王爷有什么能耐?大清亡了之后红遍全国,还被清华请去当导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清最帅的王爷,大清王爷视频完整版,大清王爷真人照片

    民国之后,这些皇族终于开始做真正想做的事。比如末代皇帝溥仪的族兄溥侗,在家排行老五,所以下面的人称他为“侗五爷”。溥侗没赶上溥儁和溥仪那样的烂摊子,所以在家过的比较清闲自在。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跟唱戏,一天不唱浑身难受,跟人说话都带着板和眼,一字一顿的念着说话,整个人就完全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戏

  • 清朝文鉴大师屡屡被骗,今天那些文鉴专家们也该反省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学文鉴,清史专家排名前十,文鉴是什么意思

    这几年,电视里鉴宝栏目非常多,文物鉴赏家们也很是吃香。我们当猫食之碟狗食之碗的破铜烂铁,经文鉴专家一赏,顷刻间价值连城;我们当奇珍收之异贝藏之的传家之宝,经文鉴专家一瞧,顷刻间一文不名。是腐朽化为神奇,还是神奇化为腐朽,只在文鉴专家一句话。是不是就因此应该对文物鉴赏专家顶礼膜拜呢?也不必,他们走眼的

  • 清朝这么腐败,为何还能留下将近一千万的国土面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的腐败有多可怕,清朝腐败的原文,清朝为什么会腐败

    再者清朝也并不是坐吃山空,虽然末代皇帝以及慈禧遇事妄想割地赔款以保太平,但实际上清朝也为我们中国扩充了不少疆土。中国古代的疆土算起来,秦朝有350多万,到了汉朝已经有650多万。清朝在鼎盛时期,据说已经扩展到1000多万平方米,其清朝的贡献也定是不容小看的。清朝时期实际拥有的疆土据悉于1860年前所

  • 太平天国令人感叹的两兄弟,兄被诛杀受人敬重,弟衣锦还乡遭人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当地老人告诉我,这是为纪念太平天国时期北王韦昌辉的祠堂,曾经在一段时间,这里的香火很旺盛,周边四村八邻居的人都来这里参拜。建造这座祠堂的人,正是太平天国后期投降清朝,后来官至副将加总兵衔,北王韦昌辉的胞弟韦俊,又名志俊。我们知道,韦昌辉可以说是太平国衰败的始作俑者,在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内讧中,扮

  • 法国医生给光绪看,却让整个清朝都恐惧,背后斗争果然阴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书记载,法国医生给光绪皇帝看病似乎是一个正常的外交礼仪,因为光绪皇帝身体很不好,所以中医解决不了西医就上。按理来说这只是一个表示友好的行为,但在这个行动的过程中,法国医生多德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载,他像犯人一样被周围的太监给包围,每拿出一个手术刀,都仿佛外面有武士,随时要冲进来杀他。而且他隐隐

  •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悲凉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鸿章宝剑,关于李鸿章的历史感悟,李鸿章历史简介及评价

    题/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悲凉人生文/海森堡,一个热爱历史的学生,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