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白起杀赵军40万,赵军为何乖乖等死?专家:真相让人痛心

长平之战白起杀赵军40万,赵军为何乖乖等死?专家:真相让人痛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08 更新时间:2024/1/17 17:25:58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彻底干了起来,之前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纠葛了十几年,但在这一年机缘巧合之下,两国撕破了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上党,即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地形险要,对秦国与赵国来说都是必须拿下的战略重地,若秦国得此地,可北攻赵国,而如果赵国拿下这里,则会翻转局势,对秦国造成战略威慑。

[var1]

战争自此打响,秦国派王龁对赵国发起总攻,赵国派廉颇迎战,初战,赵国节节败退,在迎战不顺的情况下,廉颇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软秦军,时间一久,秦军补给线漫长,后勤压力过大,自然是耗不起的。

[var1]

数月下来,秦国进攻受挫,为扭转局势,约赵国出城对决,廉颇算准秦国这一切,自然是拒不出战。事情越拖越久,秦国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廉颇这种军事老将不好下手,于是秦国就采取了外交手段,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秦人故意放风出去说廉颇不足为惧,倒是赵国的赵括有勇有谋,在战场上更令人畏惧,本来赵孝成王对廉颇固守的防御型战术颇多不满,刚好中了赵国的反间计,换赵括出任将领。赵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赵括的父亲是赵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但在军事理论方面却不及儿子,因此在赵国大家都认为赵括是个异常牛逼的人物,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天下莫能当”。

[var1]

同时,秦国也暗中让白起担任将领,白起抓住赵括急于求胜的心理和没有实践经验的弱点,佯装败退,赵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营垒,而白起则暗中派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突袭赵军后方,切断赵军粮草,又派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中间,将其主力分割成两股,再派出轻装部队多次进攻,赵军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在断粮46天之后,赵括带一只精锐部队突围,被乱箭射杀,最后失去主将的赵国四十万大军只能投降,成为了秦国的俘虏。

[var1]

对于这四十万俘虏的处置,白起选择了“趁其振惧而灭之”,以达到“赵卒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的结果,从而一鼓作气歼灭赵国,白起也因此一战封神,但坑杀四十万大军的这种恐怖战术,也让他背负了骂名。

[var1]

长平之战因为其惨烈程度与持续时间之久、参战人员之多,历来为历史学家与学者所关注,其实作为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普通人也对此充满疑惑,为什么这四十万大军能任人宰杀?

[var1]

其一,根据《史记》记载:“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因相杀食。”当时的情况,即使想反抗,已经饿到自相残杀的赵卒在失去领导后也难以同心协力,被俘后他们原来的军内秩序崩溃了,失去了领导者和后勤体系,没有粮食和补给线的支持,反抗了也是徒劳。

[var1]

其二,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对无组织无纪律的团体,之星力量是碾压级别的。即使是强悍的民族也几乎没有反抗过,二战中所谓战斗民族的苏军五百万战俘,被弄死了几百万也没什么像样的反抗,很多都是被德国人虐待致死。这是力量对比悬殊的结果,年轻力壮的军队落入敌手也如同待宰的羔羊,何况是饿的自相残杀的溃散之军。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张仪一个谎言骗得楚国团团转,靠三寸不烂之舌为秦统一扫清障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仪欺骗楚国600里是哪一集,张仪三寸不烂之舌,张仪对秦国统一的帮助

    [var1]事实证明这一外交手段被张仪运用的炉火纯青,张仪一生的外交成就总体来说有两方面:一是破坏魏齐联盟,二是破坏齐楚联盟,此举大大缓解了秦国的危机,使秦国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兵力腾出手来专门对付其他五国,张仪在外交期间名声非常不好,主要是因为张仪所采用的外交手段多为不正当手段,主要是靠贿赂、人质、

  • 《山海经》有多神奇?古籍学者研究后,发现上古“克隆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海经古籍原版,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山海经古籍图片大全

    [var1]至于《山海经》有多神奇,汉代时期就有人质疑过。如《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连司马迁都不敢拿来参考的书籍,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奇书呢?我国的古籍学者经过研究后

  • 洪水冲出战国“神兽”,与《山海经》记载相符,这一切都是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件文物便是“青铜神兽”,神兽在古墓中一般是作为“镇墓兽”。所谓的镇墓兽便是一种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随葬物品,一般发现与战国的楚墓中,而这座淅川楚墓本身就是一座战国墓,出土这样的文物一点都不奇怪。[var1]该青铜神兽龙张口吐舌,獠

  • 战国大墓挖出破黑箱,暗藏“滴血认主”的神剑,研究后被禁止出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襄阳战国墓挖出神剑,古墓发现金剑,古墓挖出金剑图片

    [var1]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陵楚墓中发现了一座大墓,这座大墓中有着不少的盗洞,其中最深的一个足足有6米,对于古墓来说,这6米的盗洞简直是最为致命的威胁,幸运的是盗墓者并没有挖掘到主墓室,因此古墓中的文物保存得还算完好。出土的文物种类也比较的齐全,有青铜也有玉器,有木漆也有竹简;但

  • 越王八剑已出土5把?一把千年不锈,一把有待科学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王剑出土图片,越王八剑实力排名,2500年前青铜剑

    [var1]越王州勾错金铜剑从西周开始上到天子下到侠客都喜欢背着剑,同时这也是地位以及身份的象征;但历代以来的“王者之剑”因在古墓中时间过久,都几乎全被腐蚀。唯有春秋战国时间吴越的青铜剑保存最为完好,这件越王州勾错金铜剑共有两把,一把藏于台湾一把藏于浙江。浙江的这一把保存非常的完好,勾践剑也无法难以

  • 康熙祭孔子,到了孔子墓前死活不愿下跪,大臣遮住一字皆大欢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要向孔子下跪吗,孔子鞠躬雕像,孔子弟子赞美孔子的话

    [var1]关于满汉之分,从清朝初年一直讨论到清朝灭亡,后来清朝统治者意识到了到了人家的地盘上,就是武力再强,心里还是发虚,君不见,当年元朝打遍了整个亚欧大陆,最后不到一百年就被汉人灭了,清朝统治者很聪明,立马省过神来了,于是就提倡满汉一体,共同发展,不仅重用汉臣,而且还尊重学习汉族文化,当年康熙皇

  • 这把战国“逆天”宝剑,杀生力极强,文物专家:可惜技术已失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宝剑大全图解,纪录片战国宝剑,历史上最强的宝剑

    [var1]因为战国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战国时代的宝剑是不可能代代相传至今的,大多数的宝剑都会在朝代的变更中遗失。有的化为了尘土,有的被古人带进墓穴中,千百年后,这些曾经的武器已经成为了文物,一种象征历史与文化的文物。战国的剑文物并非都是考古出土,已经民间也收藏有不少。至于民间收藏的这些剑文物

  • 515年的东周被秦国吞并后,还有机会复国吗?周天子早已没了权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国和秦国有什么关系,秦国和大周的关系,秦国也属于东周吗

    主要是因为,东周的首任天子周平王姬宜臼,是个正儿八经的傀儡。他是被申国、鲁国、许国等诸侯扶持为天子的。谁在创业时注资,谁就有话语权。很显然,东周刚开国,诸侯们就掌握了话语权。周天子和摆设没什么区别。这就是后来东周被灭后,为啥不能复国的根本原因。[var1]一、东周能维持515年,本身就是个奇迹。周平

  • 兵马俑坑中,出土3件逆天武器,揭开了秦国扫灭东方六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兵马俑出土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兵器,秦始皇兵马俑武器简介

    [var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说的是的秦陵建造完毕后,所有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都被关在地宫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出来;因此秦陵在2000多年中都没有人知道其具体所在。直到70年代,陕西的一农民打井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具秦俑;考古家通过鉴定,

  • 考古专家称海昏侯墓挖出一座金矿,神秘战国墓挖出博物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海昏侯墓考古过程,海昏侯墓发掘现场直播,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var1]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几年国家考古队正致力于发掘一个仅次于始皇帝陵墓的大型墓穴——西汉汉废帝南昌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此墓是因盗墓贼破坏而发现的,为了保护墓穴以及文物会被二次破坏;国家从2011年开始对刘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var1]此墓出土的文物可谓震惊中外,出土的铜钱、金银首饰等都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