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1998年,一名名叫沃特法的德国水泥厂老板,听厂里工人说起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水域沉没有古代的珍宝,于是,他立刻花重金购买专业设备前往当地进行打捞,很快就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黑石”号,很快,沃特法就发掘出了这艘船上的将近7万件中国瓷器。由于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因此,该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很快,国内文物界就获悉了“黑石号”的简况,立即引起了高度关注,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扬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提出了购买意向,但该德国老板开价3.2亿人民币,并提出宝藏必须整体购买,由于当时的各大博物院未能对分配方案和价格达成一致,导致这批近7万件的中国珍贵文物一直无人问津。
于是,位于新加坡的“圣淘沙”机构首先购买了“黑石号”被打捞文物的数年展览权,随后从德国老板手中购得这批贵重文物,这近7万件珍贵文物于2005年分批完整落新加坡,并且当地已故富商邱德拔的后人专门捐出巨款,协助圣淘沙休闲集团筹资3000余万美金将其分批购入,虽然这批重要文物未能被中国国内博物馆购藏,但最终落户于华人文化圈的新加坡仍属不幸中的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