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隋因他而亡,韩国一直在争是他们的祖先

此民族曾与隋唐两朝抗衡,隋因他而亡,韩国一直在争是他们的祖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4/1/16 19:52:23

高句(gōu)丽(lí),史书称作“高句骊”,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公元前37年)。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面积还不到今天中国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与其说是建国,到不如说是一个部落领地。

可是高句丽和其它民族不同,他们善于长远筹划,对中原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经过500年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已发展成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原王朝第二大强国,领土扩大了十倍,直接控制了百济和新罗,威胁中国的复兴。

翻开我们的隋唐史,基本就是一部征讨高句丽之史。自隋文帝开始,到唐朝李世民,他们的战略目标就是;消灭高句丽,振兴中原。

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598年,隋文帝命部下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由于天气等因素,军中疫病流行,士兵毫无力战斗力,最终不敌而归。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亲统113万人征讨高句丽。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炀帝第一次征讨以惨败告终,近百万人葬送在辽河以东。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三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隋炀帝狂征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加上修运河等工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隋由此走向了灭亡。

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高句丽还在,隋朝却大乱灭亡。之后的唐朝深知隋亡原因,太宗继位后,国家治理有条有理,可唯独在征高句丽一事上,却和杨广如出一辙。贞观十九年,太宗以高句丽欺负新罗为由,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后,却在安市城遭遇守军殊死抵抗,唐军久攻不克,数万将士殒命沙场,太宗被迫班师。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更是将最后消灭高句丽提上了日程。高宗虽没太宗的雄才大略,但逢上历史的最好机遇。公元666年,高句丽王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相当于丞相),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借此机会,分道合击高句丽。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唐高宗平高句丽后,将其境分为九都督府、42州、100县,并于平壤统管。据史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高句丽的主体高句丽族也早已融入到其他民族,逐渐消亡了。

由于高句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韩,这个已经消亡了1400年的民族,韩国一直在争是他们的祖先。中国史学家认为高句丽的历史应当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主要证据是——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和主要领土均在中国东北。而朝韩认为高丽王朝就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是大韩民族的先民,是朝韩历史的一部分。

但实际上,高句丽是高氏王朝,此时早已灭亡200余年,与王氏建立的高丽根本就是两回事。显然,韩国将高句丽当做国史,是认错祖宗了,新罗白济才是大韩人的祖先

更多文章

  • 垃圾场下挖出一块墓地,细看过后,墓主竟然是一代天子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墓被挖,隋炀帝墓发掘纪实,工地挖出杨广墓

    一千多年来,隋炀帝究竟葬在哪儿,人们是无法确定的。这还得从他死前的遭遇说起。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在三征高丽失败后,天下群雄蜂起,大隋帝国风雨飘摇,杨广都自知没有回天之力,甚至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虽然预感死神将至,可是他还是要做最后的挣扎,他再次挥洒无数民脂民膏,南下扬州去了。他带来的禁

  • 李世民喝了毒酒,吐了几口血,为何第二天就没事了?原因很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喝毒酒吐血不止,李世民的毒酒故事,李世民当初真的喝毒酒了吗

    李建成给李世民喝毒酒存疑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关注一下这件事的背景和起因。这件事发生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帝位斗争的白热化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突然以增进兄弟情谊等为借口找李世民喝酒。这件事明眼人一看,都能感觉出事有蹊跷。但李世民不仅毫不推脱,反而欣然前往。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此乃疑点一。

  • 考古挖到唐朝古墓,专家看完墓志说:玄武门事变难怪李建成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李建成全集,唐太宗玄武门事件解密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排挤和陷害李世民。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事变真相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

  • 正史记载的隋唐十大名将,秦琼未进前三,李元霸不在榜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排在第十位的是单雄信,这是个很多热议的人物,因为他没有为李唐卖命。他原本是曹州人,是绿林中的好汉。他投奔了王世充,后来兵败不愿归降李唐被杀。排在第九位的是裴行俨,小说里这是裴元庆的原型,原本是王世充部将。后来被王世充忌惮,原本想造反却被发现,于是被杀死了。排在第八位的是罗士信,是小说里罗成的原型。他

  • 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有奸情,安史之乱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不会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与杨贵妃,安史之乱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关系,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

    安禄山和杨贵妃之间的奸情还要从两人之间的另一层关系开始说起。杨贵妃在当时是一个美女,在唐玄宗晚年的时候蛊惑这唐玄宗,让唐玄宗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但是杨贵妃虽然受到唐玄宗的极度宠爱,但是她却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所以说这成为了杨贵妃的一个痛处,而且,杨贵妃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她虽然

  • 唐代痞子诗人,写首最江湖气唐诗,当时无人欣赏,千年后成网红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最撩人的唐诗5首,江湖风云录唐诗,唐代诗人写的唐诗

    从小喜欢舞刀弄枪的韦应物,除了读书之外,什么事都喜欢。家中见他读书无望,走后门让韦应物成为一名宫中侍卫,而且还是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宫中文化气息浓郁,韦应物也渐渐被吸引,早年不读书的他,闲下来时,开始发奋读书。自觉读书有成时,就开始作诗。不得不说,先武后文的韦应物,就连作诗都带着几分江湖气和痞气,列如

  • 隋炀帝一生最重要的五个女人,宠敬如萧皇后,十四年历程道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据《隋史》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一生拥有美女无数,只有五个佳人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分别是:萧皇后、崔氏女、陈婤、宣华夫人、容华夫人。萧皇后,相貌十分美丽,娇媚迷人,独孤皇后见了十分怜爱。与杨广成婚,做了他的晋王妃,这一年,萧皇后十三岁,杨广二十五岁。公元604年,杨广登基,萧皇后自然而然成为了天底下最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渊身为皇帝手握兵权,为何却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和李渊和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在哪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各位如今很多人对唐代是特别情有

  • 隋朝兵力强大,三次征讨高丽均告失败,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业八年隋炀帝发动了第一次征讨高丽的战争,但实际上炀帝视这次战争为儿戏,自负的隋炀帝认为以为等隋朝大军一到,高丽必降无疑。于是他左拥右抱敲锣打鼓的奔向了高丽战场,整个行军就像是凯旋的庆功宴。但是隋军却遭到高丽军民的殊死顽抗,隋朝大军久攻不下无奈之下转战辽东城,之后高丽军队分几路包抄隋军,隋军腹背受

  • 李治懦弱无能,李世民为何要将皇位传给他?这两个人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对李治有多好,李世民怎样评价李治的,武则天一生最爱李世民还是李治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而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依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种制度,皇位是不会轮到九子李治的,因为皇位继承人应该是长子李承乾,即使他出现了意外,也应该是四子李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