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真实原因让人汗颜

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真实原因让人汗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4/1/21 5:39:41

曹丕与曹植的争储之战

曹操有四个嫡子,都是卞夫人所生,其中曹熊最小,也死得最早,所以实际上只有三个嫡子可供曹操选择,立为他魏王爵位的继承人。网络上很多人曹操中意曹冲,但曹冲虽然聪明,却是庶子,被选中的可能性并不大。

曹操对儿子们都很好,曹丕、曹植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和曹操并称“三曹”,给现在的学生们留下了许多的家庭作业。曹彰则是擅长带兵打仗,因为胡子发黄,所以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也很器重。曹操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曹彰为“北中郎将”,曹植为“南中郎将”。在这三个人之中,仅仅曹彰一人立了军功。

曹操晚年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所以导致了他的部下也形成了两派,一派拥护曹丕,主要有贾诩崔琰司马懿等人,另一派拥护曹植,主要有杨修、丁仪、丁廙等人。

曹操很宠爱曹植,建安十九年他攻打孙权的时候,就让曹植留守邺城。大家都知道,当时汉献帝是住在许昌,但曹操是住在邺城的,遥控朝政,所以邺城虽然不是京师,但却是曹操的大本营。古代历来有“天子出征,太子监国”的传统,此时虽然曹操不是天子,曹植也不是太子,但曹操让曹植留守邺城,足可以看出他对曹植的重视了。

但是,曹植做了两件错事,使得曹操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第一件,他擅自叫人开了宫里的“司马门”,让他所乘的车子直驰而出。按照汉朝的法律,任何大官到了司马门,必须下车步行。曹操很气他这种目无法律的行为,下令将主管公家马车的官(公车令)砍头。

曹植做的第二件错事,是当他在建安二十四年受任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之时,曹操有意思叫他到襄阳樊城去支援曹仁,对抗关羽。当曹操召见他,准备有所吩咐,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成样子。曹操于是撤销了他的军职,不派他去支援曹仁,从此之后也不给他任何实际的工作。

曹植被放弃之后,曹丕于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取得了这场争储之战的最终胜利。

曹操死后的兄弟纠葛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头风病发作,于是急召曹彰前来,但曹彰还没到,曹操就死在了洛阳。当时,曹彰在长安,相当于留守司令,手里是有军队的。而曹丕和曹植在大本营邺城。那么,曹操为什么临死前要召曹彰来,而不是太子曹丕呢?

曹彰到了洛阳时,曹操已死,曹彰张口就问曹操的玺与绶在什么地方,替曹操办丧事的贾逵说,“现在有太子(曹丕),玺绶在什么地方,不是君侯您所应该问的。”

曹彰向贾逵询问了玺绶在什么地方,显然有依仗手里的兵权,强行继承曹操魏王爵位的意思。所以,当曹丕接到贾逵的报告之后,立即在邺城行礼即位,宣布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这是很厉害的一招,曹丕继位名正言顺,如果这时候曹彰还想争夺王位,那就是谋反作乱了。

所以,曹彰就换了个思路,他对曹植说,“先王叫我回来,大概是想改立你为太子吧?意图也很明显,就是企图联合曹植,一起将曹丕从王位上撵下去。但曹植看清了形势,一口回绝了曹彰,曹植说,“你不可以有如此想法,袁绍的兄弟争位,导致灭亡,你没有见到么?”

从这件事的经过来看,在曹操死后,想和曹丕争位的不是曹植,而是曹彰,所以两人的下场也就很不同了。

曹丕继位之后,很快就下令所有诸侯,包括鄢陵侯曹彰与临淄侯曹植,都各回自己的封国居住,不得与别的诸侯有所来往或通讯,不得于未经请准之时,擅自进京或到邺城,求见皇帝或魏王。

曹彰奉令去鄢陵县“就国”,在小地方当了个小诸侯。当年,曹丕篡位称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第二年,曹丕升曹彰为鄢陵公。又一年,即黄初三年,曹丕升曹彰为王,封在任城,称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奉旨准许进京,但到了洛阳后不久,曹彰就离奇暴毙。

《魏氏春秋》说曹彰是气死的,说他来到了京城,而皇帝曹丕不召见他,他坐了冷板凳,气死了。

《世说》的说法则完全不同,曹丕召曹彰进宫陪他下棋,地点就在卞太后的小楼之中。曹丕在枣子里下了毒,曹彰吃了之后感到口渴,想喝水。大概是毒药的毒性不够强,曹丕担心曹彰喝水之后解毒,于是就让人把打水的瓦罐打破了。卞太后知道后,来不及穿鞋,赤着脚,亲自到井旁去汲水,但却找不到汲水的工具。于是,曹彰被毒死了。

这两种说法,都间接指曹丕为害死曹彰的凶手,但却没有实证,所以曹丕仅有“罪嫌”,而无“罪证”。但曹丕有杀曹彰之心,是毫无疑问的。

曹丕在毒杀了曹彰以后,随即又想除掉曹植。卞太后大怒,向曹丕说:“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曹彰),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曹植)!”

曹丕可能的确也有杀曹植的心,但曹植不像曹彰那样,手里握着兵权,对曹丕有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说曹丕要杀曹植,可能是因为争储时结下了仇,或者是单纯的不喜欢曹植。

曹丕篡位代汉的时候,曹植和丁仪、丁廙兄弟,穿上汉朝的服装,一边喝酒,一边大哭。曹丕知道后,十分愤怒,将丁仪、丁廙家所有的男人,不分老少,全部杀掉了。又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的罪名,将曹植从临淄侯降为安乡侯,从县侯降为乡侯。

从此之后,曹丕对曹植开始了不断地迁封,虽然爵位越来越高,但封国的位置越来越偏远。曹丕将曹植降为乡侯之后不久,又升他为县侯,封在鄄城。黄初三年,再升他为王,称为鄄城王,曹植就是在赴鄄城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黄初四年,他又被改封一次,封为雍丘王。

曹丕死后,明帝曹叡即位,改封曹植“陈王”。太和六年年底,曹植郁郁而终,年纪才有四十一岁谥号“思”,所以也有称曹植为“陈思王”。

曹丕为什么不杀曹植呢?

曹丕杀死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曹彰,却放过了曹植,根本原因在于曹植并不像曹彰那样,会对他的王位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曹植野心实际上很小,他对权力也没有那么热衷,相比较之下,他更想要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曹操晚年的储位之争,更像是曹植被一众想要借此谋求上位的大臣所挟持。曹操死后,曹植拒绝了曹彰的建议,也能从侧面证明,曹植并不想跟曹丕争夺王位或者皇位。

,曹植在接连犯错之后,就已经退出了储位之争,曹操从未给他任何实权,所以曹植的官位虽高,但其实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大,后期仍然追随他的那些人,大多只是文人、谋士,而无掌握实权的将领、重臣。曹植就算想和曹丕掰掰手腕,恐怕也是力有未逮。

而且,曹植才华横溢,在文人之中声望很高,这不足以支持他谋反,但却有相当大的号召力。如果曹丕杀掉曹植,那么必然会对自己的声望造成很大的影响,让世人认为曹丕是一个不能容人的皇帝,这对急需招揽人才的曹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曹丕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容不下,那别人还会死心塌地地拥护你吗?

出于以上两点考虑,曹丕就会觉得,杀掉曹植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小于留下曹植,实在没有必要对曹植下杀手。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亲生母亲卞太后尚在世。对卞太后来说,无论哪个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曹丕既然当了皇帝,那么肯定要偏向曹植一些,所以她坚决反对曹丕加害曹植。

曹丕当皇帝是汉献帝禅位给他的,所以曹魏政权也保留了汉朝的很多传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孝治天下。如果曹丕不顾母亲的反对,杀害曹植,势必要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古代人是最看重这一点的,一个不孝的皇帝,如何能以孝治天下呢?

综上所述,曹丕之所以没杀曹植,并不是他有多么的顾念手足之情,更不是被“七步诗”所打动,而是因为曹植对他几乎没有威胁,没有杀他的必要。再加上卞太后的坚决反对,也让曹丕有所顾忌,这才没有下手。不过,尽管曹丕没杀曹植,可却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打压,包括曹丕的儿子曹叡也是如此,导致最后曹植郁郁而终,如果非要说曹植死在了曹丕手中,也不无道理。

更多文章

  • 蜀汉的一员大将,深受诸葛亮器重,挡住曹魏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兵力,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和蜀汉对比,诸葛亮当年多少次北伐曹魏

    一具体来说,王平出自益州巴西郡,巴西郡的北面就是汉中郡。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平定了汉中之地。同年,曹操回到中原后,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二者多次袭扰益州巴西郡,并将王平等人迁移到洛阳地区。在此基础上,王平被曹操任命为代理校尉。东汉末年,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典军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

  • 三国志11六王之乱:刘备单挑曹孙吕袁和两宗亲,洛阳面临至暗时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个假想章节里,刘备进入洛阳朝觐天子,并带着蜀汉的主力部将驻扎在了城中。不过此时距离匡扶汉室还差得老远,因为曹操、孙坚、刘表、刘焉、吕布、袁绍这六大军阀全部自立为王,而且他们在开局阶段还是亲密的同盟关系。六家的共同打击目标,就是缩在洛阳城里的刘备和汉献帝。面对来自六合八荒的围攻,刘备他们能够杀出重

  •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明明四恶俱全,为何被写成三国头号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中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原句,不忠不仁不义指哪三方面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乱世群雄之中,有许多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不少不忠不孝之鼠辈,但占据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之人,唯有此人,而后世却将其美化成为了三国英雄,这是为何? 不忠不孝 占据这四项罪名的人,就是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少年时期便骁勇善战,其父马腾与西北军头领

  • 对唐朝最忠诚的藩属国,自称汉朝名将的后代,曾不远万里来华认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唐朝大力开疆拓土,极盛时版图将近1300万平方公里。在此期间,唐朝无疑是亚洲的头号霸主,东亚、东南亚、中亚甚至南亚、西亚很多国家都向它称臣,真可谓“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在大大小小的藩属国中,对唐朝最忠诚的莫过于中亚国家黠戛斯,而它又自称是汉朝名将的后代,曾不远万里来华认亲。这

  • 袁绍发布檄文,称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时表现极差,事实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讨伐曹操檄文,袁绍vs曹操,曹操战袁绍完整版

    ▲官渡之战示意图▲讨伐曹操的檄文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爆发,出身显赫、四世三公的袁绍背靠青、幽、并、冀四州之地,指挥10万大军南渡黄河,向自己昔日的“发小”曹操扑来。此前,袁绍专门请自己的“笔杆子”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檄文,尽管官渡之战最后袁绍惨败,地盘也损失殆尽,但这篇

  • 他笑谈渴饮匈奴血,几百人击退2万匈奴剩13人,遭诬陷遗憾未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抗击匈奴的8位名将,十五年威震匈奴的名将,因作战凶猛而威震匈奴的人是谁

    西域统一仅半年后,北匈奴于75年2月乘汉明帝病重、汉军班师之际发兵2万攻打车师国,耿恭向中央王朝求救无果后从仅有几百人的本部中抽调300武士前往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北匈奴杀害车师国国王后联同车师降兵气势汹汹直逼金满城,由此拉开了西域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守城战序幕。面对人数20倍于己的匈奴,耿恭毫不气馁,

  • 汉武帝送给士兵十车肉,霍去病宁愿坏掉也不吃,26年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奖励霍去病,汉武帝赏赐霍去病的东西,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

    王昌龄的这首七言绝句中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当时以及后世保家卫国,戍守边疆的卫青、杨广、霍去病等一代名将,对他们表达了极高的赞扬。于2015年2月19日上映的电影《天将雄狮》,由成龙主演,虚构的就是霍去病的后人霍安在管理西域都护府时于古代罗马远征军之间的事情,这部电影是根据历史故事改编,其中描述了霍去

  • 曹操私底下的一支军队,只效忠他一个人,死后立即哗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刘备曹操的军队服装对比,曹操军队,曹操身边的七个大将

    而且曹操还得到许多历史学家的喜欢,这就说明曹操肯定是一个军事上的奇才并且是一个独具人格魅力,曹操不仅能熟练的运用历史上有名的计策,策划军事战役。还能够收复了许多的人才,他手下最著名的人才就有司马懿。但是他对司马懿却有戒备,因为司马懿的才能太出众了,对于文臣曹操很难完全信任,但对于武将曹操则是相对偏爱

  • 三国中诸葛亮登台作法借东风,他靠什么借到东风?古人当真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怎么借东风,诸葛亮借东风历史上有吗,诸葛亮巧借东风完整版

    点击关注,阅读全部文章。本文为娘娘说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凭借着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和近年来铺天盖地的三国题材类影视剧的出现,大多数人对于三国中的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烂熟于心,相信大家都记得那场令一世枭雄曹操都丢盔弃甲的大战,那场大战便是世界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赤

  • 曹操贪恋女色,不仅错失了猛将,还输掉了一场关键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错失的十大名将,曹操为什么在女色上吃亏,历史上曹操不近女色

    可是很多人趁着这个机会,扩到了自己的地盘,扩充手下的兵马。眼看着天下更乱了,曹操占据着兖州等地,实力也是很强的。在北方除了他的曹军,还有在冀州的袁军。于是他先把献帝抢到手,在用献帝的名义,给各地的州刺史发布命令。这让袁绍很不满,带着手下的兵马,要灭了曹操,把献帝抢到自己的手上。可是兵少的曹军,却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