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玉,却因谋反罪被抓,解密诡异蓝玉案

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玉,却因谋反罪被抓,解密诡异蓝玉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1/9 20:43:44

蓝玉作为明朝开国名将,更是为大明江山永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这样的人无论怎么说都没有理由去谋反,那么他又怎么会因谋反罪被杀的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明朝,解密诡异的蓝玉案。

名将蓝玉,劳苦功高

说起蓝玉案,我们就必须要好好说一下蓝玉这个人。早在朱元璋起义期间,蓝玉就以管军镇抚的身份进入大将常遇春帐下。不得不说,蓝玉这个人打仗确实勇猛过人,并且天资聪颖,打仗鬼点子非常多。

很快,蓝玉就受到了常遇春将军的喜爱。随后,蓝玉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情商,他将自己的姐姐介绍给了常遇春将军,成为了常遇春的妻弟。两家人从此变为一家人,常遇春在朱元璋面前经常提起蓝玉的勇猛,蓝玉这才走进了朱元璋的视线当中。

自洪武四年开始,朱元璋命傅友德出征四川,蓝玉随军出征,随后在洪武五年、洪武七年、洪武十一年、洪武十二年,均与北漠和元人交战。蓝玉最成名的一战,正是在洪武二十一年北上破元。

蓝玉率15万人远赴大漠,寻找北元主力。但可惜的是,在贝尔湖附近,蓝玉并未找到北元主力。本来蓝玉是想要班师回朝的,但又怕数十万大军啥也没干就回去了容易遭受朱元璋的责罚,无奈选择侦骑继续寻找元人主力。

很快,侦骑来报,就在捕鱼儿海南面,发现敌军。蓝云命王弼为先锋,率领骑兵悄悄逼近敌军。元人本就在遥远的漠北,以为明军根本到不了这么远的地方,再加上月黑风高,就放松了警惕。

蓝玉迅速抓住时机,对元军发动袭击,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抓获元廷太子、公主、妃子等数百人。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后,朱元璋大喜,册封蓝玉为凉国公。此时的蓝玉正处在权力的顶峰。

蓝玉除了在军事上拥有突出的贡献外,在政治上也有着深厚的底蕴。刚刚我们说过,蓝玉的姐姐嫁给了常遇春将军,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太子朱标,成为了太子妃。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蓝玉还称得上是朱标的舅舅。

除了是朱标的舅舅外,朱标最喜爱的嫡长子朱雄英也要叫蓝玉一声舅爷。所以,在政治上,蓝玉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朱元璋又是这么喜爱太子朱标,有了这层关系,蓝玉的未来值得期待。

由此可见,蓝玉自明朝建国后,大大小小的战役蓝玉几乎全数参与,是明朝功勋卓著的将领之一。再加上有皇亲国戚的身份,蓝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过有趣的是,别看蓝玉的功绩很大,也很有背景,但其实他才是洪武年间所有武将当中最不让人省心的一个,甚至一度让朱元璋震怒,这全都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骄横,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让他彻底走向了不归路。

恃宠而骄,蛮横狂妄

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许多恃宠而骄的将领,例如霍去病许褚等,但是他们的骄狂还有一个限度,跟蓝玉相比真的不是一个等级的。蓝玉到底有多骄横,首先从蓝玉义子上我们开始说起。

明朝军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烈士子属可以被将领们收做义子。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毕竟朱元璋在打天下期间,为了笼络人心也收下了许多义子。不过到朱元璋登基后,这些义子大多被他分配了出去,没有留在京城里。

蓝玉也跟随着这一传统,收养了义子,但是他这一收,就收了上百个。如果蓝玉就是收纳义子笼络军中人心,实际上朱元璋也就忍了,毕竟是他开了这个陋习的头,总不能平白无故的就不让人家也这么干。

但坏就坏在,蓝玉这些义子只听他的命令根本不听朱元璋的命令。蓝玉有次出征前,朱元璋前去慰问,蓝玉的义子就跟在身后。朱元璋认为,咱哥几个说说话,让他们就下去吧,于是就下令让他们不用跟着了。

谁知道这些人嘴上答应,行动上还是跟在屁股后面,直到蓝玉喝退众人,他们这才下去。这一下就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要知道君命不如将令,这是很严重的事。但为了让蓝玉安心出征,朱元璋压制住了怒火,开了两句玩笑就离开了。

收养义子这仅仅是蓝玉骄纵的一方面,蓝玉在打仗期间也时常犯下大错。我们刚刚说过,捕鱼儿海之战,蓝玉大破元廷,虏获了元廷王族数百人,其中就有元人的王妃。蓝玉喜好喝酒,在大破王庭后开怀痛饮,醉酒中看王妃面容姣好就有了非分之想。

这则消息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后,朱元璋震怒。朱元璋发火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北庭王室的地位与皇帝是一样的,所以,蓝玉应当将王室成员发往南京交给他来处置,蓝玉很明显僭越了君臣之礼。

除此之外,北庭王妃的女儿可是朱元璋儿媳妇,蓝玉强暴了人家不说还逼死了她,从人伦纲常里就说不过去。自此开始,两件事加在一起,就让朱元璋对蓝玉非常不满,本来要给蓝玉册封梁国公,最终改为了凉国公以示惩戒。

蓝玉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被封为凉国公后更是在私下大骂上位的不公平。从这里就已经能看出来,蓝玉到底有多么狂妄。虽然这还不至于让朱元璋放下身段将其杀害,但此时杀蓝玉的苗头已经逐渐萌芽,直到朱标的死,彻底成为了蓝玉案的导火索。

朱标之死,蓝玉被杀

朱元璋事实上对武将非常的宽容,毕竟这些人都是跟随他打天下的,他真的是不太想动这些人。洪武四大案中,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事实上都是朱元璋和文臣、皇权相权、贪污方面的较量,被牵连进来的武将非常少。

前面三大案中,几乎将文官一扫而光,朝廷一度出现缺少官员的景象。即使如此,朱元璋也不愿意动武官,尤其是蓝玉,因为他知道,武将并不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困扰。并且在他死后,蓝玉也不会对朱标有不臣之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刚刚我们提到过,朱标和蓝玉的关系非比寻常,蓝玉是彻头彻尾的太子党,只要太子能够继位,他的地位一定会水涨船高。太子一旦继位,蓝玉作为新生代武将之首,必然带领武将效忠朱标,这就等于说蓝玉在未来一定能成为朱标的得力臂膀。

但可惜的是,朱标死得太早了,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在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不幸病逝。朱标死后,朱元璋非常痛心,此时他想在立太子就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首先,朱标死前,朱标嫡长子朱雄英就因痘症病逝,三子朱允熥还很小,朱元璋只能立朱允炆为储君。

那么之前给朱标搭的领导班子现在没办法用了,因为朱允炆是朱标侧妃吕氏所生,三子朱允熥是太子妃常氏的儿子。朱允炆继位,对蓝玉的威胁很大,毕竟蓝玉不是朱允炆的亲舅爷,朱允熥才是。那么留下蓝玉,依照蓝玉在军中的威信,谁也不敢保证,他是否会等到朱允熥长大后立刻对朱允炆下手,这必然对朱允炆的地位造成极大威胁。

除了血缘关系外,蓝玉恃宠而骄的性格也让朱元璋非常担心。这个人太爱搞事情了,朱标在世时或许还能压制住蓝玉,性格仁厚且年纪刚刚16岁的朱允炆根本压制不住这位武将。

压制不住,那就一定会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出现,所以,蓝玉在朱标死的那一刻,就一定会成为朱元璋立刻要着手查办的人。果然,在朱标死后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蓝玉押送回京。

在经过一系列审问后,立刻对蓝玉明正典刑,剥皮充草。蓝玉案中一干人犯,其中包括了韩国公李善长、延安候唐胜宗、吉安候陆仲亨等一众开国元勋惨遭屠戮并移三族。此案牵连人数高达1.5万余人,淮西勋贵、开国将领几乎被屠戮殆尽。自此开始,朱元璋将皇权、军权全部归入中央,彻底为朱允炆铺平了道路。

但是别看此案影响如此之大,有趣的是这起案件自批捕蓝玉开始,就出现了非常多可疑的疑点,甚至这些疑点让人感到非常的好笑。同时,蓝玉案造成的后果,也足以改变明朝的历史。

疑点重重,影响颇深。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中疑点最多的案件,可以说他是一起人为制造出来的冤案也不为过。根据蓝玉案结束后,朱元璋所著的《逆臣录》中所记,我们能发现这起案件当中,有着非常多的疑点。

第一点:这起案件的主犯居然没有口供。根据《逆臣录》所记,蓝玉自押送回京后,就立刻遭受到了审讯,但是审讯过程没有一点记载,连蓝玉的口供都没有。这说明,蓝玉压根就没承认自己谋逆的罪名。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蓝玉死到临头还嘴硬的可能性发生,但是更诡异的事情来了。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中办案效率最快的案件,虽然这起案件前后经过80多天,但实际上蓝玉被处死仅仅是他被捕入狱的第二天。这也就是说,朱元璋根本就不在乎你是不是承认了这个罪行,他的目的就是处死蓝玉。

第二点:谋逆方式过于愚蠢。蓝玉是什么人,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名将,他即使没有什么脑子,但是他也应当知道,谋逆此举应当秘密而为吧。再看看蓝玉做了什么,在《逆臣录》中记载,蓝玉将谋逆之事搞得人尽皆知,甚至连他并不熟悉的人,他都问问人家要不要跟自己一起谋逆。

这种谋逆方式确实过于草率了,甚至说傻子都能看出来他想谋逆,他要是这么搞,朱元璋能不早早地就知道了?根本用不着到了自己执政末期才处理蓝玉,朱标如果在世也就把蓝玉给砍了。

第三点:造反既然没有计划。蓝玉案中牵扯一万多人,其中军官就占了上千名,但是在《逆臣录》中,审讯的结果发现,这群人没有任何谋逆计划。这也就是说蓝玉自准备谋逆开始就没跟这些人透露谋逆计划,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开始压根没说。

蓝玉可是名将,出征都会做好万全准备,这谋逆可比出征要重要得多,这群人却没有任何计划。以上三个非常大的一点,不禁让人心中发寒,足以让人感觉,蓝玉案是彻头彻尾的冤案,正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巩固朱允炆地位而制造的一起大规模屠杀案件。

这起案件发生后,确实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军权归属问题,大量的武官被杀,军权彻底归于中央,极大地保证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朱允炆的地位。但是这么多武官被杀,留给朱允炆的并非是一件好事,我们从靖难之役中就能发现。

蓝玉案后,大量武官被杀,中央虽然得到了军权,但没有了带兵打仗的将领。朱棣在发动靖难后,朝廷之中几乎找不到能打仗的将军了,只剩下了年轻的李景隆和年老的耿炳文。

年老的耿炳文说到底与徐达的关系不一般,再加上自蓝玉案后,朝廷之中武将落寞,文官当道,耿炳文根本就不是真心实意帮助朱允炆的。李景隆我们就更不用多提了,虽然李景隆自小和朱棣一起长大,但朱棣成为边疆塞王,领兵打仗时,李景隆还只能纸上谈兵。

根本没有实战经验的李景隆,在北京保卫战中,李景隆连没有实战经验的朱高炽都打不过,这还是50万打1万,拥有者绝对的人数优势。朱允炆指望着李景隆能帮助他打胜仗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景隆除了给朱棣送了大量军械粮草,基本上是啥事没干。这就是蓝玉案造成的极大影响,朝廷没有能用的武将,如果蓝玉不死,朱棣敢不敢反都是个问题。虽然朱棣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是他与能征善战的蓝玉相比,确实还是稚嫩了许多。

蓝玉案虽然是明朝四大案中的一案,但这起案件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大到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蓝玉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没有了顾及,最终夺得了帝位。同时,朱标一脉自朱允炆自焚于南京城后,逐渐消亡,朱棣一脉登上大位。

结语

蓝玉案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它的出现并非像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一般,是朝廷多年累计腐败的一众表现。他的出现出其不意,甚至打破了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所有布局。同样,这起案件也是朱元璋最为无奈的一众表现。

不过说到源头,还是因为蓝玉太过骄横所导致,朱元璋无法相信朱标之后,朱允炆能压制蓝玉,最终只能将他杀害。但不管怎么说,蓝玉案极大的推动了明朝历史的进程,成为了朱棣发动靖难非常重要的契机之一。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冷宫要恐惧很多,明代废妃当时被驱到“夹道”,自生自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近几年来,后宫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越来越多,很多朋友都很喜欢看。那么“冷宫”这两个词,在后宫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是十分常见的。但是影视作品中的冷宫远远没有真实的冷宫恐惧的多。比如说像明代的废妃,当时被打进冷宫,而且驱赶到了“夹道”,任其自生自灭了。 实际上,冷宫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它不像是“慈宁宫”或

  • 解缙是《永乐大典》主编,3字决定帝位归属,最后为何冻死街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解缙本就是一个博学之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仗义执言,终究惹到了朱元璋的头上,他说“十年后再用”于是,一个以求上进的年轻人按来时的路,又返回了家乡,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解缙明白,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他开始了比较偏激的仕途之路,而这也是最终导致他灭亡的原因。建文帝在位时,仍无重用解缙,而解

  • 朱元璋最厉害之处,发明的这套体系用了几百年,至今人还在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十大厉害之处,朱元璋发明的铁裙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并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叫做朱五四。因为元朝,法律明确规定,平民百姓是不能有正式的姓名的。所以当时百姓们为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就按排行,或者用父母年纪相加的方法。朱元璋的祖父的名字叫做朱初一,是按排行取的,而朱重八,也是按照排行来取的名字。就是因为这种起名的制度,所以民

  • 朱元璋趁徐达喝醉将他抬上龙床,徐达醒后做了一事,朱元璋才放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惩罚徐达站岗,朱元璋要跟徐达结亲徐达不同意,朱元璋杀徐达老婆徐达啥反应

    朱元璋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人,所以他才能带领着他的众位兄弟,开创大明江山。成为皇帝之后,自然就是要从打江山到守江山。久而久之,朱元璋从一开始对于一起打拼过的兄弟深信不疑到心怀猜忌。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效仿宋太祖赵匡胤那样,使用温和的手段,杯酒释兵权。而是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大杀功臣,选择了铁血手段。其实当初朱

  • 大臣们都拥护李治,李世民无奈拔刀想自刎:我活着真没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简单来说就是,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势力最大的人相互争斗,结果彼此都惹了一身的骚,而李恪这个人血统又不对——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让他即位,天下岂不认为是隋朝复兴了?当然,李治也有自己的优点,第一大优点就是他性格好,不会上台之后就对自己的兄弟大开杀戒。而且那时候天下基本已经平定,唐朝所需要的不再是开拓

  • “弹幕始祖”终于找到了,竟是这位皇帝,李白和王羲之也不能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白跟王羲之,王羲之在李白之前吗,王羲之和李白的不同

    要说“乾隆”平定准格尔、大小金川、征缅甸、打安南,这些对外战争虽有胜负但多少也彰显了大清帝国的武功;可是他对文人雅士的痴迷程度就有些过分了,据历史记载,“乾隆”曾出过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这本书没其他内容,就是为了专门记载皇宫之中“收藏”了多少名人字画,奇书墨宝等。书中记载的这些古人墨宝上至魏晋,

  • 唐朝人才选拔、官员调配,“人事档案记录”甲库制度“说了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唐朝中期选拔人才工作程序,唐朝通过哪一制度来选拔人才

    盛唐是一个光辉的朝代,万国来朝;它有着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政治。其中,甲库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唐朝,甲库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呢;唐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甲库制度呢。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是时空因素的交织之下所形成的。一、甲库制度巩固政权,收拢人心(1)科举制度的开创,在重视才能的同时,也重

  •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什么要立下无字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

  • 俄国人发现一块石碑,记录突厥人眼中的唐朝,和我们知道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突厥碑文怎么描写唐朝的,外国人看唐朝历史,100多年前的唐朝真实影像

    据了解,突厥是一个剽悍凶猛的民族,李渊刚刚建立唐王朝的时候,突厥时时进犯中原,李世民即位后,颉利可汗又带兵南下,李世民忍辱负重,与其讲和,但我们这位皇帝可不像他父亲一样就这么算了,李世民心中一直记得这件事,后来唐王朝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力日渐强盛,有了统一少数民族的实力,李世民就不再忍了。他先是用金银瓦

  • 李世民出征高丽的路上,为何说曹操只能当将军,当不了真正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评价曹操,李世民 高丽,李世民征伐高丽路线

    在亲征的过程中,李世民路过邺城,还亲自去了曹操高陵祭拜,并且亲自给曹操写了一篇祭文。祭文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能不能当皇帝乃是上天注定的事,不可巧取,不可豪夺。当年汉室艰危,群雄四起,百姓生活凄苦,这时候天下需要一位霍光伊尹这样的大臣,以曹操的才能,他可以扛起这副重担,匡正社稷,但是他后来却走上了欺君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