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本就是一个博学之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仗义执言,终究惹到了朱元璋的头上,他说“十年后再用”于是,一个以求上进的年轻人按来时的路,又返回了家乡,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解缙明白,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是他开始了比较偏激的仕途之路,而这也是最终导致他灭亡的原因。
建文帝在位时,仍无重用解缙,而解缙真正的人生辉煌则是在明成祖朱棣一朝,雄韬伟略的朱棣想要修一部前无古人的盛世大作,而早已因博学多才天下知的解缙成为了朱棣的重臣,官至内阁首辅,而解缙也不负众望,在他调度下,上千人的队伍平稳而有序的经过数年时间编纂成这部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是解缙人生最辉煌的高峰。
朱棣曾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公共场合表示对解缙的看重,而解缙此时也有些飘飘然,1405年,解缙时为朱棣的心腹大臣,被召入宫,两人见面,解缙也早有准备,他知此时朱棣欲立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太子,因为朱高炽虽为长子,却是个残疾人,相对于英明神武的朱棣而言,他自然不想自己的接班人是一个坡子。
两人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朱棣问“你认为该立谁为太子?”解缙答“世子仁心宽厚,是不二人选”朱棣听后并没有说话,接着解缙说道“好圣孙”朱棣听过这句话后抬起头,两人相视一笑,此事就成定局,而解缙能稳坐明朝三大才子的宝位,这个事也为他增分不少,3个字决定帝位归属,真不愧为一代才子。
永乐大典于1408年正式成书,不过解缙此时已经看不到了。
因他做了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投机取巧,解缙太子之位中偏向性太过于明显,而被朱棣认为是“离间骨肉”因此他也对解缙产生了意见,而解缙依然不自知,最终被朱棣下放到锦衣卫的大牢,7年后,朱棣问锦衣卫指挥使说“缙犹在耶”这句话的潜意思则是“解缙还没有死么?”心领神会的锦衣卫指挥使便立刻将解缙用酒灌醉,待他冻死街头后,将他埋了起来。
纵观解缙的一生,我们应该得到教训,有才归有才,千万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