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创业之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曾经有过以八十人击败八百人的壮举。直到称大汗建八旗之后,才算打过几次大仗。但是,如果按照时间的推断万历三大征的前期,努尔哈赤正在壮大女真族并建立金国,后期才开始攻关。趁着明朝打疲倦时再攻打是正道,不过当明朝抽兵防守时,努尔就要考虑战线拉长后备是否足够的问题,毕竟入关并非顺利。而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努尔哈赤的统一战争实在太过艰辛,因为就这样整整打了36年,可见打江山,要建立新的政权实为不易。所以“天可汗”努尔哈赤,他统一并壮大了女真族,为之后皇太极进兵三海关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努尔哈赤前期的努力创造了必要条件,皇太极就不可能夺得明朝天下。因此,努尔哈赤为开创清朝帝国是功不可没!
而皇太极接手努尔哈赤权力时候,比之他父亲刚起兵创家业时候已经强大多了。为了报父亲败伤辞世之仇,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直奔宁远、锦州,意欲与袁崇焕决一伤战,但大败而归,不得不狼狈逃回沈阳。1629年,皇太极又再次率领大军,绕道蒙古,攻破长城,直抵北京城下,不过这次又被袁崇焕击败而退。此后,皇太极亲征主攻蒙古察哈尔部、李氏国外,战果颇多。1642年,他第三次亲率主力增援锦州多尔衮,才终于取得松锦之战的最后胜利,进而建立清朝政权。
至于多尔衮又不一样了,进兵中原后,八旗清兵实力今非昔比。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在世时并没有被看好,地位不太高。皇太极继位后,出于抗衡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之需要,便大力扶持多尔衮,给他上战场杀敌立功之机会。不过,他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例如,松锦会战时,若不是皇太极来援,难料多尔衮战局发展态势会顺利;再如后来的一片石之战秀平定“大同之乱”时,满洲八旗精锐尽出,费时也皋八个月之久,最后还是靠奸细配合才得以破城。综上所述,多尔衮虽然在明朝末期进军北京前的多次战役中打了一些胜仗,但那也是明朝已病入膏肓,明军实力衰弱,根本是无可救药,并且像大的战役如松锦会战还是靠皇太极的及时增援才取得的胜利。可见军事才能也不十分明显。皇太极尽管战功较大,但失利战况也不少见。至于评价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应该肯定他是有着较远的战略头脑和政治智慧,如在创业之初实力不济时,他深知养兵蓄锐之谋略,并不急于与明军决战,而是寻找适时战机,给予明朝致命一击。由此可见,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较之皇太极和多尔衮二人来说,是略胜一筹的。我们从他自创业开始至战之敌方的明朝衰落之时,努尔哈赤能率领清兵戎马生涯战斗不止而长达整整36年之久,就这点来评判努尔哈赤的丰功伟绩也为之不过。所以,努尔哈赤军事才能排位第一是当之无愧,皇太极次之,多尔衮则排在第三。
(以上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