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出场之后,率领秦军接连打败陈胜、项梁的两支农民起义,一度使农民起义的反秦斗争不断进入低潮。而后秦朝廷的压力,迫使章邯不得不投降项羽。而在人生最后阶段,却又抵抗刘邦到伤,也不投降。面对同样的人生选择,却选择不同的路,不能不说造化弄人。
[var1]
被迫为将,东征西讨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城掠地的同时,陈胜还派了一名部将周文向西朝着秦国首都咸阳进发。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9 年)冬,周文边行军边收拢不堪秦法的流民,到戏亭(今陕西临潼东)时,军队已达到“车千乘,卒数十万”。显然,此时秦朝廷面临的局势是非常危急的,秦二世与群臣商议对策时,身为少府的章邯献计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秦二世当即采纳了章邯的建议,“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顺便让章邯做了这支军队的将领。
这里的“郦山徒”身份相当复杂,有囚徒、有士兵,还有普通民众,人数也极多——“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
。”
不过可以肯定,郦山徒是一群有战斗经验的团体。
章邯便率领着由囚徒和奴等组成的军队大战周文率领的数十万起义军,数次逼退起义军,并最终败杀将领周文。
[var1]
破陈胜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 209 年)十一月,章邯在曹阳击败周文军后,乘胜东进,在敖仓击败魏将田臧,进而占据荥阳。接着继续率兵南下,乘胜追击,矛头直指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革命根据地——陈。
公元前 209 年腊月,章邯击败陈胜,陈地复归秦——“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起义军败的如此迅速,不是因为章邯强,而是陈胜吴广内讧。早在章邯围攻荥阳时,田臧吴广就意见不合,田臧假借陈胜的之命害伤吴广,从此时起,起义军已注定了失败。
破魏、齐,灭楚项梁
陈胜作为农民起义首发其难的领袖,本身就是天下反秦势力的一面旗帜。陈胜的落败与伤亡,使得反秦势力瞬间进入群龙无首之中,各地反秦势力各自为战,这些反秦势力大致分为二种;第一类,以项梁为首,项梁扶植楚王替代陈胜,使楚王为天下反秦势力的“名义领袖”;第二类,以齐王田儋、魏王魏咎为主,他们想复国,至于谁当“领袖”倒不大关心。
章邯在打败陈胜后,下一个目标便是魏国的魏咎。
魏咎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秦国灭亡魏国后,被废为平民。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魏咎前往追随陈胜。在起义军发展过程中,陈胜将魏咎送还魏地,并拥立魏咎为魏王。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正月,章邯率军包围魏国都城临济。魏咎只得求助齐王与项梁,齐王田儋亲自带兵救魏,项梁则派部将项它救魏。
面对魏齐楚二国联军,章邯直接选择偷袭。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六月,章邯军趁着夜色偷袭联军——“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
临济一战,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均被章邯所破杀,这使得还在后方的项梁必须亲自出马,不然起义军的势头真有可能被章邯给灭了。
[var1]
定陶之战
章邯在平定魏地后,兵锋直指齐地,新立齐王田荣只能一边跑一边向项梁求助。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七月,项梁出兵与章邯战于东阿,小胜一场——“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田荣被救,章邯军退却,项梁继续追围章邯,至濮阳,又一次与章邯军相战,大破章邯军。
可以说经过充分准备的项梁是相当有实力。章邯也在濮阳小败一场后,经过一番调整后“章邯复振,守濮阳,环水”。项梁见章邯如此调整,直接选择绕过章邯攻击旁边的定陶。章邯军在濮阳重整旗鼓后也随之与项梁率领的楚军在定陶展开交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九月,章邯杀项梁于定陶。
章邯杀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威胁,便引军进攻赵地——“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直接给楚地项羽刘邦提供了缓冲的机会,也为最后章邯被项羽大败埋下了祸根。
巨鹿之战,归降楚军
定陶之战结束后,章邯率领军队转战河北,战斗的矛头指向赵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 208 年)九月“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章邯收复邯郸后,赵王歇与张耳逃到了巨鹿城,被另一支秦国军队王离军所围困。王离本是蒙恬的部队,蒙恬被害后,其军由王离掌管。
如此就形成了,王离军围困巨鹿城,章邯则在南方保证王离军的粮道畅通——“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
[var1]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8 年)十二月,围困巨鹿城的王离军被项羽击破,王离被掳,章邯率军支援也被项羽击退,二军就在漳水两边僵持对战,与此同时章邯带领的秦军已经显示出了落败的迹象——“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
章邯连连退却惹得朝廷震怒,秦二世还派人斥责章邯。在这种情况下,惶恐的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说明情况,并请求援兵。结果相国赵高将司马欣留在咸阳三天,也不接见也不打发。赵高的反应让司马欣更加惶恐,司马欣立马返回军中,向章邯进言:“事亡可为者。相国赵高颛国主断。今战而胜,高嫉吾功;不胜,不免于伤。愿将军熟计之。”司马欣的意思是超市忌惮你的功劳,如果打赢了,赵高会忌惮你,打输了,免不了被处伤。
同时楚军陈馀向章邯投来劝降书,约定与其合力攻秦,章邯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选择投降项羽。
守雍抵汉 自毙废丘
章邯投降项羽后,便被项羽剥夺兵权置于楚军中。汉元年(公元前 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时,正式封章邯为雍王 ,封王都于废丘,章邯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起并为关中三王,以距汉王。
但好景不长,刘邦用韩信计暗渡陈仓,章邯引兵数次与韩信大战,皆败,最后只剩下王都废丘——“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与此同时,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此时已投降汉军,项羽封的三王,只剩下邯镇守废丘殊伤抵抗。汉二年(公元前 205 年)五月,被樊哙引水灌废丘,废丘落陷,章邯离去。
章邯确实是一名有能力的结局将领,忠于秦,却又被迫投降项羽;而面对刘邦的围困,这次没有内部的逼迫,章邯选择了伤亡。只能说章邯生错了时代,如果君王是秦始皇,而不是秦二世,章邯恐怕会过另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