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卿淘汰赛,赵、魏、韩笑到最后三分晋国

六卿淘汰赛,赵、魏、韩笑到最后三分晋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40 更新时间:2023/12/30 11:12:03

六卿采用世袭制,由几个家族世代把持。其中中军统帅为正卿,执政晋国,中军将离去后遵循“长逝次补”的原则,由低著名的中军佐接替。如此往复,各大家族轮流执政。六卿的设立让各大家族彼此竞争,人才辈出,即使后来再没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君主,晋国在六卿的掌舵下依旧称霸中原。但不利的一面就是臣强君弱,晋国晚期的君主基本上都被六卿架空,只能像周天子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各大家族彼此争夺,将江山瓜分殆尽。

晋国第一代六卿中郤穀与栾枝是迎立文公回来的功臣,郤氏是晋国公族,具体世系不详,郤臻为郤縠之弟。栾氏祖上为晋靖侯的庶孙栾宾,因食邑于栾故以栾为姓。狐偃、狐毛弟兄二人与先轸、赵衰是与陪同晋文公在外流亡的人。狐氏出身戎狄,狐偃与狐毛是文公的舅舅。先轸与赵衰出身普通卿族,与狐氏一样靠着与文公的亲密联系才得以重用。

[var1]

晋文公与流亡众人

公元前632年,晋楚在城濮展开决战,晋军大胜,晋国开始称霸中原。战争期间,中军将郤縠亡故,先轸继任,下军佐一职由胥臣接替。胥臣曾是晋文公的老师,晋文公在外流亡时,胥臣亦随从左右。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为了抵御狄人,又设立了三支军队,按礼制只有周天子才能统帅六军。为了不僭越礼制,晋文公称这三支军队为三行,荀林父领中行,屠岸击领右行,先蔑领左行。但没过多久,晋文公就取消了三行,改设新上军和新下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父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这样就变成了五军十卿,郤氏、栾氏、狐氏、先氏、胥氏、赵氏成为第一批卿族世家。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离去,公子欢即位,是为晋襄公。晋襄公利用晋文公留下的人才继续开拓霸业,先轸、先且居父子先后在崤山之战和彭衙之战打败秦军,将秦国牢牢的锁在函谷关之内。赵衰以文治辅佐晋襄公,其他诸卿亦同心治国,形势一片大好。但随着狐偃、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的相继离世,晋国六卿的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var1]

春秋列国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在夷地阅兵,废弃了新上军和新新下军,重组了三军六卿。按照惯例,老将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荀林父、先蔑应当依次升迁。可如此一来,先克(先且居之子)、赵盾(赵衰之子)、狐射姑(狐偃之子)、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这些卿二代们就没有好位置了。先克向晋襄公进言说“狐(即狐偃)、赵(即赵衰)之功不可忘。”其言下之意也在提醒晋襄公先轸、先且居的功勋也不能被遗忘。于是晋襄公改变了主意,任命狐射姑为中军将、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先蔑为下军将、荀林父为下军佐,栾盾、胥甲作为候补六卿。

对于这个结果老将们十分不满意,赵盾也恼怒自己居然屈居狐射姑之下。阳处父曾是赵衰部下,又是晋襄公的老师,在他的劝说下,晋襄公又改了主意,让狐射姑与赵盾来了个对调,直让狐射姑恨的牙痒痒。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离去,太子夷皋年幼,赵盾主张迎立长君,请在秦国的公子雍(晋襄公之弟)回来即位。狐射姑则主张迎立晋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在陈国的公子乐。赵盾派先蔑、士会(士縠之子)前往秦国迎立新君。狐射姑也偷偷派人到陈国迎接公子乐回来,赵盾得知了狐射姑的小动作,就半路截杀了公子乐一行人。狐射姑气急败新,就让弟弟狐鞫居刺杀了最嫉恨的阳处父。赵盾迅速破案,将狐鞫居逮捕处斩。狐射姑见势不妙,慌忙逃回老家狄国。赵盾也没有难为狐氏,将狐射姑在晋国的家人和财产一并送往狄国。从此狐氏远离了晋国政坛,率先出局。

赶跑了狐氏之后,赵盾又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太子夷皋的母亲穆嬴。眼看儿子丢了君位,穆嬴也不再顾忌身份和影响,天天缠着赵盾撒泼哭闹。赵盾躲都躲不掉,最好被烦的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同意立夷皋为君。可是公子雍已经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即将回来,赵盾只好派兵拦阻。之前被派往秦国的先蔑、士会也被挡在国门之外,只好留在秦国,却也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场腥风血雨。

公元前618年,因先克抢夺了蒯得的土地,蒯得就联合争权失败的先都、箕郑父、梁益耳、士縠诸人刺杀了先克,意图作乱夺权,史称“五将乱晋”。赵盾察觉到了五人的阴谋,迅速出手将五人尽数诛杀。借着这次大清洗,赵盾重组六卿,自己担任中军将,荀林父任中军佐;上军将郤缺,上军佐臾骈;下军将栾盾、下军佐胥甲。郤缺是郤榖之侄,其父郤芮因反对晋文公即位而被害,郤缺受到牵连,不被任用。后来被胥臣举荐,靠着自身才能得到晋文公赏识重用。臾骈只是赵氏的家臣,因先克的儿子先榖还没成年,这位置为先氏预留,才由臾骈暂时担任。

赵盾执政二十余年,权倾朝野,不仅自行重组六卿,还代替君主参与会盟,是晋国六卿反噬君主的开端。晋灵公想除掉他,反被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晋国自曲沃代翼后,为防止再次出现旁支公族取代正统的事情发生,竭力压制公族势力,公子、公孙们甚至不能住在国内。正是公族的衰落才让卿族有了专权的机会,继位的晋成公想借恢复公族权力之名摆脱赵盾的控制。赵盾则借机将卿族子弟尤其是赵氏子孙列入公族,挫败了晋成公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01年,赵盾离去,家主之位由弟弟赵括,但赵括德行不够,难堪大任,能够继承家主之位主要是他的母亲赵姬是晋文公的女儿,而赵盾的母亲是赵衰流亡在外时娶的狄人之女叔隗。赵姬与赵衰成婚时叔隗母子还在狄国,赵姬贤德,主动提出迎回叔隗母子,还把正室地位也让给叔隗,让赵盾做嫡子。赵盾因此对赵姬十分感激,爱屋及乌,对赵姬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也十分照顾。晋成公要恢复公族之时,赵盾将赵同、赵括、赵婴齐都列为公族,赵括因最受赵姬宠爱,被列为公族之首。赵盾的儿子赵朔有才能,却因失去了家主之位没能继承赵盾权力。赵氏因此失势。郤缺成为中军将,胥氏衰落,被排挤出局,赵朔才得以替补成为下军佐。

公元前597年,荀林父继任中军将,荀氏的先祖荀息足智多谋,假道伐虢就是他的计谋。荀息出自晋国公族,姬姓、原氏,晋献公灭荀国后将荀息封于此地,荀息便以荀为氏。荀林父是晋文公时期的老臣了,在城濮之战时被晋文公任命为御戎,为晋文公驾车。赵盾执政时期,作为老臣代表的荀林父只是作为平衡力量位列六卿。五将乱晋时,荀林父也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只是手段比较干净,没有被赵盾抓住把柄。最终熬伤了赵盾和郤缺,成为了正卿。

荀林父执政之时,其弟荀首也受到晋成公重用。因荀林父曾任中行将,他的后人便以中行为氏,荀首被封在智邑便以智为氏,荀氏家族一开两支,在晋国六卿中逐渐取代了赵氏的地位。只不过此时楚国君主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而荀林父又难以驾驭众卿,在邲之战中,由于中军佐先榖不听命令,擅自渡河,导致晋军大败,楚庄王饮马黄河,成就霸业。荀氏因此受挫,未能长久执政。先榖作为失败的首要责任人,一直担心被追究责任,就勾结狄人企图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先氏被诛灭,士会继任中军佐。

[var1]

邲之战

公元前594年,荀林父告老还乡,士会继任中军将,范氏登上了执政舞台。士会的先祖隰叔因担任士师一职,其后人便以士为姓。士会因被封于范,便以范为氏。士会之父士縠原本按资历可以担任中军将,却被赵盾所杀。士会因被困于秦国得以幸免。公元前615年,秦晋在河曲交战,因士会了解晋军情况,协助秦康公挫败了晋军。赵盾担心士会在秦国受到重用,就让魏寿余诈降入秦,携同士会逃回晋国。赵盾不计前嫌,起用士会。士会也分手旧仇,与赵盾齐心治国,最终荣登正卿之位。

公元前592年,士会主动辞官,郤缺之子郤克继任中军将。郤克身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在出使齐国时因此受辱。担任正卿后,郤克便着手伐齐。公元前589年,郤克与上军佐范燮(士会之子)、下军将栾书(栾盾之子)率军伐齐,在鞌(ān)之战大破齐军,齐顷公与车右逢丑父替换位置才得以逃脱被俘虏的命运。鞌之战的胜利不仅为郤克一雪前耻,也让晋国走出了邲之战后的失败阴影。晋景公十分高兴,就增设三军,扩为六军十二卿。中军将郤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中行庚(荀林父之子),上军佐范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因封地在巩,又被称为巩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

在六军十二卿中,韩氏作为新生力量登上舞台。韩氏先祖是晋国的公子万,因被封于韩原便以韩为氏。晋文公即位后因韩万之孙韩简曾支持晋惠公而失势。韩简之子韩舆伤后,只留下幼子韩厥无依无靠,被赵衰收养成为赵氏的家臣。借助赵氏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韩厥中兴了韩氏,成为卿族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赵氏虽占据了三个席位,但由于赵朔(生前担任中军佐)早亡,赵氏在十二卿中只占据了末席,实力进一步下降。

公元前587年,郤克离去,为了防止荀氏对郤氏不利,郤克破例提拔下军将栾书继任中军将。下军将一职由赵同接任,下军佐则由郤克之子郤锜担任。栾书执政期间,赵氏遭遇下宫之难,险些覆灭。事情的起因是一件通奸八卦,赵朔的女子赵庄姬是晋成公之女,在赵朔伤后与自己的叔叔赵婴齐通奸。赵同、赵括发现后为避免家丑外扬,将弟弟赵婴齐流放。赵庄姬怀恨在心,向晋景公诬告赵氏兄弟谋反。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下令诛杀赵氏兄弟,史称下宫之难。只有赵朔之子赵武和赵氏旁支赵旃(赵穿之子)幸免于难,保存了赵氏复兴的火种。

[var1]

赵氏孤儿改编自下宫之难

下宫之难后,六军十二卿缩编为四军八卿,中军将栾书、中军佐中行庚;上军将范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智罃;新上军将赵旃,新上军佐郤至(郤锜堂弟)。从八卿安排中,可以看出当初郤克的苦心孤诣没有白费,栾书知恩图报,又进一步扩大了郤氏的权力。公元前577年,赵氏也被踢出八卿行列,郤克的堂弟郤犨(chōu)继任新上军将。郤锜、郤至与郤犨合称三郤,权势甚至盖过了正卿栾书。栾书看着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郤氏,不禁杀心顿起,荀氏、范氏也将矛头对准了郤氏。三郤却浑然不觉,依旧锋芒毕露,甚至不把晋厉公放在眼里,最终招来灭族之祸。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命令胥童(胥甲之孙)率领八百兵士袭击攻杀三郤,胥童乘机劫持了栾书、中行偃,劝晋厉公说:“不杀了这两人,公将有后患临头。”晋厉公说:“一天害伤三卿,我不忍心再害人。”胥童回答说:“人家将忍心杀您。”晋厉公不听。后来果然如胥童所料,栾书与中行偃弑杀晋厉公,胥童也一并被除掉,胥氏与郤氏一道消亡。

厉公被弑后,栾书迎立在洛邑的孙周(晋襄公曾孙)为君,是为晋悼公。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且自祖父桓叔捷就避难于周都洛邑,在国内并无根基。故而栾书认为晋悼公易于控制,拥立为君。但晋悼公少年老成,是晋国难遇的中兴之主。为了防止厉公的惨剧在自己身上重演,晋悼公调整八卿,重用韩氏,在栾书之后绕过有弑君行为的中行偃,任命韩厥担任中军将。复起赵氏,任命赵武为新军佐,并引入魏氏,分化栾氏与荀氏的权力。

魏氏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毕公高,毕国灭亡后,毕氏子孙流落各地。晋献公时,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其后人便以魏为氏。毕万之孙魏犨随同晋文公流亡在外,与赵衰、狐偃、先轸、贾佗并为五贤士。城濮之战时,荀林父为晋文公驾车,魏犨为车右,与荀林父和晋文公同乘战车作战。但由于魏犨只是有勇力,并无多大才能,并没有受到重用。直到晋悼公即位后,魏犨的儿子魏锜、魏颗和孙辈吕相、魏颉、魏绛相继为卿。

[var1]

战车三人组

公元前566年,韩厥退休,晋悼公起用智罃为中军将,中行偃再次落选,屈居上军将。直到六年后智罃离去,晋悼公在绵上阅兵,恢复三军六卿,中行偃才得以升任中军将,中军佐范匄(gaì);上军将赵武 ,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栾书之子),下军佐魏绛。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离去,此后晋国再无明主可以驾驭六卿。六卿架空君主后权力斗争更加激烈,公元前552年,范氏诬陷栾氏谋反,栾盈(栾黡之子)被迫出奔齐国。事情的起因是栾盈之母栾祁与家臣在一起,将栾氏家产私吞。为防止栾盈前来夺取家产,栾祁伙同弟弟范鞅诬告栾盈谋反。当时执政的是范氏的范匄。栾盈担心范氏会对自己下手,就逃奔齐国。公元前550前,栾盈在齐庄公的支持下,率部反攻晋国,结果兵败身伤,栾氏族灭。

范匄之后赵武继任中军将,韩厥之子韩起任中军佐。赵氏复兴除了晋悼公的提携,韩厥也起到了新的作用。晋悼公曾想任命韩起为上军将,韩起却推辞,举荐赵武为上军将,自己辅佐。赵武执政后也提拔韩起,最终也是韩起接了赵武的班担任正卿,由是韩赵两家结为盟友。

韩起之后继任中军将的是魏舒,是时正卿也逐渐被架空,范氏联合中行氏咄咄逼人,魏舒根本管不住。魏舒之后范鞅如愿以偿成为执政,失势的魏氏开始与韩赵亲近,智氏在智罃之后的两代家主智朔、智盈皆早亡,只留下幼子智跞,孤苦伶仃。晋平公为加强公族,欲废黜智氏卿爵,智跞在同宗中行氏的庇护下才得以保住卿位。

[var1]

六卿势力范围

范鞅之后,智跞成为执政,赵武之孙赵鞅成为中军佐。按照常理,智氏应与范氏、中行氏亲近,共同对付赵魏韩。然而在利益面前,恩情与血缘还是太单薄了。公元前497年,范氏与中行氏围攻赵氏,战争起因是中行氏拉拢邯郸赵氏。邯郸赵氏先祖赵旃因封地在邯郸,其后人便被称为邯郸赵氏。赵旃之孙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邯郸赵氏因此与中行氏、范氏亲近。赵鞅为清理门户,以赵午不同意将卫国进贡的500户人口从邯郸迁到晋阳为借口将赵午逮捕处伤。中行寅随即联合范吉射围攻赵鞅。

智跞认为如果站在实力强大的中行氏与范氏一边,即使取胜也只能分得残羹剩饭,保不齐还会被顺带灭掉。如果联合实力较弱的赵、魏、韩则可以趁机瓜分中行氏与范氏的领地壮大自己。于是智氏与赵、魏、韩结盟攻打中行氏和范氏。在灭掉两族后,智氏成为势力最大的卿族。但智跞还不满足,意图让家臣梁婴父和盟友范夷皋分别接替中行氏和范氏,以恢复六卿之名继续稀释赵、魏、韩的势力。赵、魏、韩坚决反对,智跞才作罢。至此六卿成为历史,两军四卿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进入了决赛阶段。

[var1]

四卿势力范围

公元前475年,赵鞅离去,智瑶(智跞之孙)继任正卿。为了削弱赵、魏、韩,智瑶以恢复晋君实力为名,要四家各献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给君主,并以身作则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智氏家大业大,拿出这些并不伤筋动骨,而且智瑶作为执政,也完全可以暗箱操作再把城邑拿回来。韩康子、魏桓子担心受到智氏讨伐,都乖乖献出万户城邑,只有赵襄子不肯。智瑶遂带领韩、魏围攻赵氏。

赵氏老巢晋阳城高粮足,智瑶久攻不克,就决开汾水灌晋阳城。这一招果然奏效,眼看洪水就要淹没晋阳,赵襄子暗中串通韩、魏两家。韩、魏担心唇亡齿寒,最终临阵反水,袭击了守卫河堤的智氏士兵,挖开堤坝以水倒灌智氏军营,智瑶兵败身亡。

[var1]

三家分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置六卿,到公元前453年智氏败亡,历时180年的六卿淘汰赛最终决出胜负,赵、魏、韩笑到了最后,三分晋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最后的名将章邯-束手无措且结局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将章邯简历,晓梦救章邯吻戏大结局,章邯墓

    章邯出场之后,率领秦军接连打败陈胜、项梁的两支农民起义,一度使农民起义的反秦斗争不断进入低潮。而后秦朝廷的压力,迫使章邯不得不投降项羽。而在人生最后阶段,却又抵抗刘邦到伤,也不投降。面对同样的人生选择,却选择不同的路,不能不说造化弄人。[var1]被迫为将,东征西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

  • 楚怀王是否在法理上高于其他秦末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简单版五国之中,齐国至始至终没有接受楚国号令尊崇过怀王;赵、燕复国在怀王被立前,当然也不会尊崇怀王。唯有魏、韩二国,复国过程中都有项家出力。项家既立怀王,则怀王从法理上讲高于魏、韩二王,还是能说得通的。所以,怀王本非天下归心的诸王之王。他的地位被抬高,先是因为项羽要分封诸王,给了他一个“义帝”的虚名

  • 韩阅川“兔”飞猛进柯城衢江:衢州有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孔庙: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故事还要从乔峰帮助金人完颜阿骨击退辽兵说起。。。。。打开方式有误,让我们重新捋一捋 衢州 孔子南宗的始末。衢州 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被称为“第二圣地”,而因为当时衍圣公的南渡,其正统性比 山东 曲阜 的北宗更有说服力;而 衢州 孔氏南宗家庙,距今700多年的历史,为 中国

  • 魏国名将邓艾是如何做到仅用2000兵马,逼迫刘禅投降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邓艾在蜀汉割据时期,率领魏军进攻蜀汉。在攻打剩余的蜀汉势力时,刘禅拒绝向魏朝投降,而是选择与他的忠臣共同抵抗魏国的进攻。邓艾率领2000人奉命进攻刘禅的治所成都,刘禅和他的忠臣们失去了大部分的支持,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成都被毁灭。这是邓艾成功逼迫刘禅投降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邓艾的谋略

  • 奇葩的四川军阀混战史:居然有“战国七雄”,还有“春秋五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就在他既紧张又惶恐的时候,蒋介石送来委任状,将他由军长升为“督办”。 蒋介石的乌纱帽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奉送的,田颂尧的这个督办有专用名称,叫作“剿匪督办”,也就是说,给你升官,是为了让你在跟红军作战时能更起劲一些。 假如红军“造防”的是别人防区,田颂尧也许会觉得乌纱帽有些烫手。现在被夺去

  • 孙悟空是何时蹦出来的?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时他干什么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遇到哪吒的时候,如果以出生时间来算,他还真需要称哪吒一声“爷爷”吧——爷爷都不够,是太太太太爷爷吧。孙悟空从五行山脱身,是唐朝贞观年间。贞观这个年号,从贞观元年(627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一共二十三年时间。至于从何时起被困?他自己说是五百年前,那就是公元149年左右,是东汉末年、桓

  • 魏延真的谋反了吗?诸葛亮临死前已说出真相,姜维一直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姜维魏延身高,姜维魏延法正怎么开荒,魏延为什么不杀了诸葛亮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诸葛亮在临死前已经说出来了。诸葛亮在五丈原快死的时候,曾经把杨议、费祎、姜维叫到跟前,叮嘱后事。(注意诸葛亮并没有指使马岱杀魏延)诸葛亮说:“我死之后,你们快速退兵,让魏延断后,如果他不从,你们就先走。”从诸葛亮的话中,我们发现并没有魏延会谋反的意思。魏延是个铁杆抗曹分子,不

  • 吴起组建魏武卒,瞬间让楚变强,为何不算战国四名将?不算就对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起,吴起之死讲了什么道理,吴起被乱箭射死

    战国时,白起、李牧、廉颇、王翦合称四大名将。讲道理说,到了战国后期,基本也就这4人最给力了,不过战国初期时,也有吴起这样的神一般的存在。说起吴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点不为过:论军事,他可打造战国著名的魏武卒,仅用5万兵就可破50万秦兵;讲政治,他在楚进行了改革,瞬间就让楚变强。要不是楚旧贵族的联合绞

  • 用战绩排名三国十大武力高强武将,关羽排第八、第一众望所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十张辽注明全部按照评话来,别和我说正史演义,战绩以书中主要战绩为主第一,吕布评话里肯定了他天下第一武将的地位,虽然后后来一帮变态男没有正面交手过,但是虎牢关前一战奠定天下第一武将排名主要战绩:虎牢关前战三雄,濮阳城下曹操8虎将围攻他仍被他杀败,100合内败典

  • 刘备惠陵谁敢去盗?诸葛亮早就安装了反盗墓暗器,1964年被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生前也是让曹操都头疼的人物,更是在后世有许多的佳话流出,比如桃园三结义之类的,他与兄弟们的感情也是让后人津津乐道,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关于他陵墓的一些事。许多的王侯将相在生前就绞尽脑汁的设计自己的墓穴,不仅要凸显地位等问题,还要做一些机关来防止后人打扰到他们,毕竟他们的古墓都放有很多有价值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