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对刘备建立蜀国政权也可以算竭尽心力,不过关于诸葛亮的下葬,却有这个一个说法,相传通晓奇门遁甲之术的诸葛亮不但精于兵法谋略,而且深谐风水玄学之理,所以命令自己的部下,只要4个人抬棺材,一路抬着往南边走,绳断就下葬,在挖坑时突然山坡出现了滑坡,把棺材和4位士兵全部掩埋了,从此无人知道诸葛亮的下葬之地。
魏延是诸葛亮的心腹,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才有如此下策,因为魏延与当时诸葛亮的丞相长史杨仪又这水火不容的矛盾,而且诸葛亮并没有把军权交到魏延的手上,这里牵扯到魏延和诸葛亮军事路线上有分歧,魏延是北伐之中的冒险分子,诸葛亮是北伐之中的保守分子。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事业,想实现“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大目标,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是灭曹魏,而是保蜀汉。而保住蜀汉,诸葛亮统帅的几十万大军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军队是国家的命脉,所以不能交到魏延的这个冒险派的手上,不能去冒险一赌,这也是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的故事在民间有很多传说,但是看过三国的人都表示,诸葛亮确实是神机妙算,刘备得此贤才是他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