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辽“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利与弊哪个大?

宋辽“澶渊之盟”对于宋朝来说,利与弊哪个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08 更新时间:2024/1/31 2:23:56

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历史知识,作者每天发布一篇历史章。

提到宋朝历史永远绕不开一个问题,即宋真宗在位期间,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辽签订的“澶渊之盟”议和条约,至此斗争数十年的宋辽双方握手言和,正式进入长达百年的和平停战期。事实上,这一著名的澶渊之盟事件历史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引来无数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不仅是辽宋的议和之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当时辽强宋弱,双方继续僵持下去,谁也无法彻底征服谁,且战争劳民伤财,长久下去对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都没有益处。

澶渊之盟的签订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看成宋朝君臣的明智之举,促使辽宋双方进入百年和平时期,国民得以修生养息,同时对两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融合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总之是利大于弊。

否定者则认为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条约,在当时宋军占据有利形势下签订议和条约,导致宋军士气低下,同时开了花钱买和平先例。

为之后宋朝屡屡赔款割地,任人宰割的处境埋下了祸端,也坐实了怂宋的名号,为后世所不耻。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朝而言到底是弊还是利?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辽宋双方问题由来已久,辽是北宋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国家,二者主要就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征战不休。

往前追溯至五代十国,石静堂为了获得契丹支持送燕云十六州给辽国,自此幽云十六州就落在了辽手中,中原失去了北方第一道防线。

为此,宋朝建立后,历代君主都一心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一来是为了一雪前耻,二来燕云十六州是宋辽边境极为重要的战略地,没了燕云十六州大宋就失去了北方天然防线,辽兵可以随时长驱直入中原腹地。

但无论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几次御驾亲征都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到了真宗继位,北伐依旧惨败,加上国内重文抑武的治国思想,宋军士气一度低迷。反观辽军连续的征战鼓舞气势,步步紧逼导致宋朝边防压力倍增,起了怯战畏战心理,为之后议和埋下了一颗雷。

公元1004年,辽国太后和辽圣宗率军攻打大宋,宋朝边境一时告急,国内宋真宗和朝中多数大臣一时起了怯心,生怕辽军攻破都城,有了南逃避难的心思。

但在主战派寇怀的劝说下,真宗打消了南逃的心思并御驾亲征至澶州监战。宋真宗御驾亲征效果显著,一向弱势的宋军士气顿时受到鼓舞,大败辽军不说,还一举射杀了辽国大将萧挞凛

按理说宋军已处于有利局面,为何还有澶渊之盟事件。辽军虽然打到了潭州,但他们是孤军深入,他们后方很可能会被宋军切断。

同时前线因宋真宗的御驾亲征以及各方赶来的宋朝勤军,战况对辽军也十分不利,再打下去很可能腹背受敌,因此辽太后提议议和。

宋真宗因为缺乏战略眼光,看不到辽军的危机,加上内心潜在的对辽军的畏惧心理,只想快点结束战争,解决辽军此次侵犯危机,随之同意了辽的议和提议,并派使者在澶州与辽签订议和条约,也即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一个典型的城下条约,也是一条耻辱条约。辽充分利用了宋真宗畏战以及急求求和的心态,导致宋朝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却签订了一份不那么友好的议和书。

第一,辽宋两国结为兄弟国,且因辽国圣宗较为年幼,因此宋真宗为兄,辽圣弟,之后按照长幼序齿排序。

第二,经过辽宋双方几次讨价还价,最终商定宋朝每年给辽国提供三十万银娟的军旅赞助费用,其中银子十万两,娟二十万两,双方每年至雄州做一次交割。

第三,辽宋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同时修建榷场。

第四,辽国将瀛、涿、莫三州和遂城归还于宋朝,双方就白河沟为界限,不得越过国界线,边境地区不设共筑。利与弊

澶渊之盟之所以被大家认为是耻辱条约,就在于第二点条约的制定上,每年给辽国三十万的银娟费用。确实,宋朝在此次战争中分明处于有利局面,完全不必签署这样一份议和条约,每年白白给辽送三十两白银。

即便宋朝有钱,但在大家心理上还是不能接受,认为耻辱。更重要的是澶渊之盟的签订意味着宋朝放弃了收回燕云十六州,使得北方防线溃败,同时战胜国给战败国送银子也是开了不好的先例,丧失了民族气节。

不过也不能以偏盖全,从长久利益出发,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朝还是很有利的。首先每年三十万的银子,这并不是岁币,而是战争费,要知道宋朝每年开战损耗的钱财远超这三十万白银,且对当时宋朝经济而言,三十万仅是每年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一,并不吃亏。

再者,条约中规定双方在边境设立互市开展贸易,如此一来大大促进双方经济贸易文化发展融合,更重要的是这个条约让辽宋保持了百年和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笔者: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朝来说是利大于弊。互为兄弟国,边境不设防,建立互市开展贸易等等条约,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的同时,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发展,即便是每年三十万的战争费也让宋朝免除了数百数千万的战争损失。

当然也不否认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丧失民族气节,军事上出现懈怠,开了花钱买和平的先例等。但总的来讲,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可取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内府《永乐大典》展出,东西方古籍珍本相遇台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澎湃新闻获悉,“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暨“明清宫廷藏书”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首度同时展陈西方与华夏历史文化脉络中的珍稀古籍。据悉,展出的重要古籍包括明嘉靖隆庆间内府朱丝栏重写本《永乐大典》、清乾隆间武英殿朱丝栏写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等国宝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永乐大典 明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仅割下李建成头颅,还干了件伤天害理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立马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含义,没多久就把李世民传唤到了身边询问。而李世民也不是一般人,在李渊面前丝毫不惧怕,反而趁机告发自己的两个兄弟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这让李渊感到很意外。并且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没有想当帝王的心,就是无法忍受自己的两个兄弟的苦苦相逼。次日,李世民率领部下埋伏在玄武门内,等李建成、李

  • 都知道水浒传是中国的文学愧宝,也是施耐庵最巅峰的小说,其实这书是他徒弟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中了进士后,他被下放到钱塘做两年官因为和元朝的官场不和,他只好又转到苏州去。等到元末大乱,张士诚雄居苏州,听说他有才名,就招施耐庵去做官,可其认为张只是流寇,不能投靠于他,不过他和张士诚的部将卞元亨,却相交甚为友善。也就是这个时期,他和罗贯中有了深层次的联系,罗贯中很佩服他的学识,还拜他为师学习。后

  •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大举南下京师戒严,李世民带六位随从吓退敌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然后,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的两个月,北方的突厥吉利可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已经攻入武功县,当时京师长安戒严!情势十分危急。当时,李渊还没有退位。但是,李世民已经架空了李渊,当时大唐王朝的实际权力是掌握在李世民手里。李世民得知突厥兵逼近京师,却没有表现出慌张,反而十分镇定!突厥吉利可汗为了探听大唐王朝

  • 小太监杨春为什么会成为崇祯谋害袁崇焕的一枚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本想搞偷袭速战速决的皇太极,见强攻不成,便改成智取。他先派人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小太监,其中一名叫杨春。然后又派了已投降的明朝参将鲍承先、宁完我等人负责看守。到了晚上,鲍承先与宁完我二人故意在关押小太监杨春的隔壁房间大声“耳语”,说这次退兵,并不是我们打不过袁崇焕,是我们皇上和袁督师密谋

  • 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说出来你都不相信,历史学家告诉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贵妃以胖为美的诗句,杨贵妃高清视频免费看,杨贵妃tvb

    此刻的女孩子都风行减肥,一个个都要瘦得跟竹竿子一样,胖了一点点确切就活不下去了。可是在唐朝,人们是以胖为美的。现代有一个说法,叫做环肥燕瘦,这里就是指的杨玉环身体丰腴,而赵飞燕小巧小巧。相传,唐朝时女人的身体都异常饱满,而杨玉环可以或许在唐玄宗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将其迷的七荤八素,可见饱满的更是不通俗了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她的儿女都处死,为何独留其儿子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太平公主是唐朝的皇女,她的婚姻是唐朝和吐蕃王朝之间的政治联姻。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平公主的儿女自然被视为吐蕃王朝的后代,可能会对唐朝的统治产生威胁。而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儿子中唯一一个在唐朝境内出生的孩子,他的身份相对较为特殊,没有被视为吐蕃王朝的后代。其次,薛崇简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他是唐朝太

  • #明朝# 【戚继光的情商:一个字~“高”】他非常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戚继光也不说破,会心一笑,并没有拿些吹捧“御用监掌司”职位的虚话安慰曹太监,只真诚地应了一句:“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况曹公公风华正茂?实不相瞒,在下还有一急事须仰仗曹公公指点迷津。”……】详情请看:

  • 南宋偏安一隅,何故朱元璋说只有其才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定义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和条件的。这些标准包括政权是否建立了国号,是否有帝王世代相传的延续,正统是否承上启下前后延续,所在位置是否为传统汉文化区,是否代表着古代华夏文明的整个统治时代,以及对后世文化制度思想体系的影响是否占主导地位等等。因此,朝代的认定并不仅仅取决于政权的地盘大小

  • 与大宋朝相关的影视剧都会爆红,那么你真正了解大宋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文化上,宋代的诗词更为关注个性、情感,讲求情深意重。这种注重人的个性、情感的文化风格,带给了人们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渲染了一种更具内涵的文化氛围。同时,宋朝的文化还非常注重知识的广泛传播。开设了“学政书院”、“郡学”等官办学习机构,开创了私塾制度,倡导私人兴办学校,这些都使得广大的民众能够受到更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