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慈禧是祸国殃民,专家却说她不是坏皇后,你们说她好还是坏呢

都说慈禧是祸国殃民,专家却说她不是坏皇后,你们说她好还是坏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50 更新时间:2024/2/19 8:47:57

她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她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慈禧临朝称制47年之久,之所以被后世所诟病,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无能,也是时代造就的结果。与其说她无能不如说她是生不逢时,在传统政治已经玩到头的时候,新型政治还没开篇,那么即便她再有能力,也很难扭转局面。

综合来说慈禧也算是有胆识、有手段、有用人才能、有革新眼光的“四有人才”,先说胆识,当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前,咸丰皇帝正在圆明园度假,一听英法联军要来了,抱头痛哭手足无措,这时慈禧临危不乱建议请奕䜣出来商量对策,就这一个建议就足以说明她的胆识。在大敌当前她还能处事不惊,并且能够一眼看出恭亲王奕䜣是个人才,这就是她的眼光。

其次她也是有手段的,慈禧这一辈子发动了三次政变,而且这三次政变都是以她的胜利而告终。第一次是“辛酉政变”,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以后,咸丰皇帝离宫到了承德,这时的咸丰帝病重立下遗诏,让肃顺等几个大臣来辅政,而另一部分权利就落在了慈禧和慈安两个人的手里。这时的慈安是正宫皇后,慈禧是即将接班的小皇帝的母亲,也荣升为皇后。

一个江山两个皇后势必会掣肘,因为证权只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如果有两家那肯定是会内斗的,而肃顺辅政也是要遏制慈禧她们的,又加上肃顺政治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而慈禧慈安是两个年轻的寡妇,势力自然相对较弱,后来慈禧一方面安抚慈安,另一方面找到了小叔子恭亲王奕䜣,他们三个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把肃顺等人全部消灭。

第二次政变是“甲申易枢”,辛酉政变以后慈禧胜利了,她开始垂帘听政,那么恭亲王奕䜣的地位也随即上升。两个人开始的时候合作的很好,也有了一些成就,久而久之奕䜣对小皇帝和慈禧就不那么恭敬了。慈禧感觉到了威胁,慈禧就利用当时所谓的“清流派”上书斥责奕䜣,然后慈禧就说代表民意拿点奕䜣。慈禧不仅革掉了奕䜣的职务,还把奕䜣所控制权利的一个机构,也就是军机处一起铲除了。因为军机处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枢纽机构,所以这次政变就叫做“甲申易枢”。

第三次政变就是大家熟知的“戊戌政变”,当时光绪帝已经亲政,他日益进取一心搞改革,在改革的路上,他觉得慈禧老是反对他,所以光绪帝就直接让袁世凯他们把慈禧给围了起来,想让她永远脱离权势。这时慈禧就想办法让袁世凯反水,就是把袁世凯从光绪帝那边拉到自己的队伍里。结果慈禧反手让袁世凯把光绪帝给囚禁了起来,慈禧又开始了垂帘听政,这三次政变的胜利就足以证明慈禧是有手段的。

我们再来说她会用人,当时清朝那些名臣,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慈禧任用提拔起来的,她能知道谁是好人谁能办事,这就是一种才干。最后就是她有革新的眼光,她搞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兴办的近代工厂,这些都能说明她知道革新。

综上所述她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皇太后,该有的才能她都有,但后来为什么对她的评价不高呢?就因为她没能翻来政治的新篇,她还是陷入政权的泥潭里,所有的事宜都是以自己的权力为中心,将自己的权力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所以国家在她手里就败了,再加上她生活奢靡至极,难免让人叹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朝的龙脉之地是沈阳,那你知道为什么这样选择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广东龙脉分布图,四川龙脉哪里最好,沈阳的龙脉

    其实当年努尔哈赤选择的龙脉之地并非沈阳,而是辽阳,努尔哈赤大军占领辽阳后,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阳,并设为都京,大兴土木,修筑宫殿。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仅仅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沈阳。虽然王公大臣们竭力反对,但努尔哈赤君意已决。努尔哈赤为何选择迁都沈阳?其中有一个说法流传

  • 清朝后宫有一项规定,皇后嫔妃都要遵守,200多年只有1位皇后破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了,这条律令很可笑,人都自尽身亡了,谁还管这规定呢?但是其实在清朝,后宫诸女自戕是要祸及家人的,是满门抄斩的大不敬之罪。可是在清朝,却有一个皇后,她却是自尽而亡。她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阿鲁特氏的一生是绝对的一场悲剧。她错就错在卷入了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政治博弈之中。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所支持

  • 《红楼梦》成书在1735年后?衍圣公孔继宗书:让曹家考证不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红楼梦的故事发展图,红楼梦的成书时间范围,红楼梦成书过程解密

    53回祭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亦衍圣公所书。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写

  • 曾国藩:上级领导提出不靠谱的方案,如何职业化的优雅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说凡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曾国藩子孙后代简介,曾国藩1至40集播放

    这个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本领,还真是可以向曾国藩学习学习。作为清末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理学家、文学家的曾国藩,历经三朝,官场经验可谓丰富。在那个天高皇帝远的时代,奏折是官员在官场与上级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按照内容分类,奏折有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等四类。曾国藩目前存世的奏折大约两千有

  • 周立波被禁言时,120年前清朝外交官从旧金山高桥跳下以死言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想不到啊!120年前的1903年,清朝外交官谭锦庸(会武,武官),走在丑国街头,被当街殴打关押。因为留着鞭子,被丑国警察当街羞辱。把他的辫子系在栏杆上。群殴以后,还被关进牢狱。后来,一个在丑国经商的华侨商人,花重金把谭锦镛保释出来。然后,谭锦镛从旧金山跳下高桥。亡。还记得著名的租界吗?明明是咱们自己

  • 乾隆最真实的相貌,出自一位意大利画家之手,网友:原来长这样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是的原名叫作爱新觉罗·弘历,是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在他25岁时便继其父雍正皇位登基,成为了清朝第6位皇帝。在清朝一个皇子想要登山皇位总要经过激烈的斗争。还要不断的在自己父皇面前表现自己,最后能登上皇位便要拜天谢地了。然而,在公元1722年雍正继位之后,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要将皇位传给弘历了这是

  • 历史的角落:如果吴三桂当年老老实实接受削藩,那他能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答案:如果接受削藩,吴三桂基本上是可以得到善终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吴三桂本人还没有发动战争,而是直接接受,双方并没有血仇。虽然历史上有许多人举出朱元璋、刘邦杀功臣的例子,可说到底,这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他们本身能否威胁皇权。皇帝之所以杀那些开国功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皇权产生

  • 民间故事:慈禧吃鱼卡鱼刺,慈禧:赏做这鱼的厨子黄金百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边上候着的其他宫女顿时也慌了阵脚,忙上前去看是怎么回事。这个夹菜给慈禧太后的宫女更是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急忙去找自己的表哥--李仁昌。李仁昌是宫里的御厨,刚才慈禧太后吃的鲤鱼就是出自他之手。宫女本来想着让慈禧太后喜欢上表哥的菜,他好有出头之日,可如今却弄巧成拙了。李仁昌此时正在御膳房忙活着做菜,看

  • 清朝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什么?皇上和太后痛哭流涕,只有太监在窃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皇帝趣事简介,清朝灭亡时大臣都去哪了,清朝历史上有什么美好的事情

    裕隆太后带着年仅6岁的溥仪坐上了龙椅。官员们敷衍地鞠了3个躬后,太监拿出拟定的退位诏书,送给裕隆太后,等待太后盖章。皇太后裕隆手握玉玺。当她想到清朝260年的历史就要在自己手里结束的时候,她突然抱着年幼的溥仪哭了起来。她还说“你们这些人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你们都是大清国的罪人。”大臣们听了,也哭了起来

  • 雍正去世前告诉乾隆,这人不能杀,乾隆登基后却将其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曾静,是一位出生于1679年的湖南秀才,平时以教书为生。是个读书人,最初想考功名,参加考试多次落榜后就放弃了。曾静其为人迂腐,没什么天资,又爱吹牛。后来就选择教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吕留良鼓吹反清复明的书后开始决定反清复明了。曾静联系了几个同样想反清复明的读书人,为事成后封王拜相的目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