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之初,为了拉拢汉人,对汉人实行优待“尼勘”(对汉人的蔑称)的新规,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汉人的支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影视作品)
但到了执政晚年,为了能够与明朝争夺天下,努尔哈赤需要通过铁血新规,执行血腥杀戮新规,对辽沈军民造成极大伤害,导致内外形势严峻,统治者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汉人的反抗与逃亡不断发生,满汉对立日益尖锐。后金同明朝的战争不仅毫无进展,且因宁远一败而锐气大丧。
皇太极继位伊始,面对的是努尔哈赤留下内外交困的乱摊子。
作为一国之主,皇太极痛感朝中人心不稳、人才匮乏,明智地提出了“图治以人才为本”(《清太宗实录》)。他所实施的人才战略较为成功,为清朝立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爱新觉罗·皇太极
为留住人才,皇太极积极调整民族新规,争取汉人支持,创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他强调“治国之要,莫先安民”。
他宣布,对女真人、汉人同等对待,汉人从明朝归属后金,就应视为后金的臣民,必须维护汉人的利益,否则等于消弱自己的统治。
皇太极规定:女真人每个庄园只允许有八个阿哈,其余汉人获得自由,迁出编为民户。不久后,他又颁布谕旨:全部阿哈迁出编为民户;在战争中俘获的士兵,也直接编为民户。
大量的汉人成为独立耕作的农民,极大地发展了农业。农业的大发展,为他发动对明朝战争提供了粮草的保障。游牧的女真人也向农耕文明发展。
皇太极一方面调整治汉新规,一方面竭力地礼遇汉族官员。
在他父亲努尔哈齐时代,投降的汉官常被满洲贵族嘲笑、辱说,甚至殴打。汉官的财产被满人侵取,官伤后,其家人也都成为满洲贵族的奴隶,汉官一家人经常受冻挨饿,每每典衣卖仆来解决生活问题。
皇太极当了大汗之后,改变新规优礼汉官。他量才授官、充分信任。对于早年归降的都予以“恩养”、重用,广泛地听取他们的施政意见,只要是有益的通常都准予施行。遇到八旗官员的反对或掣肘,他都会出面协调。
他知道“破格隆才、诚心受谏”才能成就大事业,因此像范文程、宁完我、王文奎、佟养性、陈延龄等等汉官都成了他的心腹大臣。
范文程
最后就是面对来降的汉族将领,皇太极认为,即便原本是敌人,既然已经来降,便应将其视为自己地方的一部分,“明之土地人民,天已与我,是其民即我民也”,自然不可以对其侵扰。
他更清楚表明之所以会有这种规范,是因为这些人所遭受的待遇将成为一种样板,“此四处降民,为汉人未降者所属目,岂可令其失望?”“以我之人民,而我顾加以侵暴,则已服之国将非我有,他国人民亦无复有来归者矣。”
可以说,正是因为皇太极调整了民族新规,是原本将要激化的民族矛盾得以化解,进而奠定了入主中原的实力。